高 宏 張志紅
(沈陽工業大學外語學院 遼寧 沈陽 110870)
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自20 世紀60 年代興起至今,越來越受語言教學專家的重視。 外語界專家認為:“將來的英語教學會越來越多地與某一個方面的專業知識或某一個學科結合起來,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將成為21世紀的英語教學主流”(劉潤清1996:1-8);“只有把基礎英語教學拓展到專門用途教學, 我們才能把學生培養成復合型,實用型人才”(劉法公2003:31-33)。然而,要讓ESP 教學真正發揮作用,必須研究并解決課程的每一個環節和問題,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從實踐中得到啟發,積累經驗,解決ESP 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專門用途英語在高校收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社會需求也在不斷增加,但基礎英語教學仍在大多數高校處于主導地位。這種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國高校英語教學大多都基于統一的教學大綱,而缺少專門指導,所以高校大多教授的只是基礎英語。 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也決定了專門用途英語無法作為高校英語教學的主流課程。
隨著國際化進程的加速,各行各業對專業人才外語知識技能需求趨于多元化態勢。 基礎外語技能型人才已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 這種不適應主要表現在學生不能用英語進行專業知識方面的交流,他們掌握的只是專業技能和常識性的英語知識,而不能把專業技能和英語知識結合使用。
李新等(2006)對北京9 所大學ESP 教材編寫情況的調查結果發現:“各高校所選用的專業英語教材普遍比較混亂,粗制濫造的現象比較嚴重。選用原版英語教材的占29.6%,采用出版發行的教材占40.3%, 采用學校自編教材或任課教師從專業文獻中選編的占30.1%, 且很多學生反映他們所使用的教材未附詞匯表和相應的練習, 其中還有一些印刷錯誤。認為教材難度合適的學生占60.4%, 認為教材的趣味性很強或比較強的學生寥寥無幾,絕大多數學生認為教材比較沒趣或根本無趣味,19.7%的學生認為在學完專業英語后仍缺乏較強的閱讀能力主要就是因為專業英語教學中缺乏合適的教材。
我國的ESP 教學出現了由英語教師進行教學和由專業課教師進行教學的兩種模式。講授ESP 的多數英語教師由于受到專業知識的限制,往往用講授基礎英語的方法進行ESP教學,以詞匯和語法教學為主;而講授ESP 的多數專業課教師由于缺乏語言教學的經驗,僅把ESP 作為專業知識課進行教學,以翻譯為主。 這兩種教學模式只是形式上把英語與專業結合起來,并未深入到ESP 的語言特點和交際技巧,難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李新等(2006)的《高校專業英語教學現狀調查報告》發現:“46%的學生反映他們的老師在課堂上所使用的單調的純翻譯或閱讀與翻譯結合的教學方法,不采用投影,錄音,視頻或計算機多媒體等教學手段的教師竟高達58.4%。”多數高校缺少高質量的課件,即使使用多媒體教學也只停留在將黑板搬上屏幕的水平。 這樣不能從根本上促進綜合英語和專業英語的提高。
廖莉芳(2000)在武漢地區五所高校進行的專業英語教學現狀調查報告表明:“57%的被調查學生對專業英語教學不滿意,63%的被調查教學管理人員對所在單位專業英語教學現狀表示十分不滿。 52%的被調查學生反映教師授課是以漢語為主或完全漢語,60%的課堂使用單調的純閱讀或閱讀與翻譯結合的教學方法,28%的課堂已翻譯閱讀為主, 輔以聽說。 30%的教師使用幻燈,錄音,影視或計算機來豐富課堂教學。
教學方法的單一和教學手段的滯后直接導致學生興趣的降低,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張玲等(2001)的調查發現:“48%的被調查對象認為,后續教學的最大障礙在于教師隊伍的人員短缺。我國的ESP 教學是由英語教師進行教學和專業課教師進行教學的兩種方式。 講授ESP 的多數英語教師由于缺少專業知識的限制,往往用講授基礎英語的方法進行ESP 教學,以詞匯和語法教學為主。 而教授ESP 的多數專業教師由于缺乏語言教學經驗,把ESP 作為專業知識課進行教學,以翻譯為主。 這兩種教學模式旨在形式上將英語和專業結合起來。 從整體上看,專業英語師資匱乏,教師隊伍極不穩定。
目前高校ESP 教材使用混亂,多年的教學實踐使得一些高校在引進,改編,自編教材方面積累了以一定的素材和教學經驗,但都沒有形成一定規模,因此不利于ESP 教學整體水平提高。教育主管部門應集中有一定ESP 教學成果的高校和口碑較好的ESP 教材編寫單位,組織專家和有豐富ESP 教學經驗的教師編寫一套符合我國高校的ESP 教材,從而穩定提高全國ESP 教學水平。
教材內容應體現時代化,科學化,應融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 此外,要注意平衡質和量的關系,切實做到教材既科學又新穎。
在ESP 教學實踐中,教材編寫,課堂教學組織,教學方法實施,教學效果評估都離不開教師。 教師是ESP 教學中的關鍵。 ESP 教學對教師的要求非常高,專業要精通,英語要好,還要求能用英語表達專業知識,解釋專業詞匯。
師資培訓有兩個途徑:一是讓大學英語教師向專業課教師學習一般專業知識,ESP 常用詞匯和句法結構。二是讓ESP教師到英語專業學習英語教學理論, 系統學習語言知識,提高駕馭英語的能力;這樣不僅可以促進教學工作而且還推動了大學英語教師和ESP 教師的發展。
EGP 教學的方向是教授學生語言的一般規律,幫助學生培養聽說讀寫等基本語言技能。 而ESP 有獨特的詞匯,句法結構模式, 所以ESP 教學方向不僅包括英語語言技能的訓練,而且還包括專業知識的運用。 ESP 課程是EGP 課程的應用和提高階段,ESP 教學目的更為明確,即培養學生在實際工作環境下的實際應用能力,具有更強的專業性,實用性和針對性。
教學管理部門需加強對ESP 教學地位和作用的認識。在課時結構,教學環節,考試環節方面,必須把ESP 教學作為完整的大學專業教育體系中不可缺少的環節, 應合理安排課時,并且設置嚴格的考試制度。 加強課程建設,改善教學效果,是完成教學實踐,實現ESP 課程目標的極為重要的環節。
目前ESP 教學現狀存在諸多問題,但無論是教師學生,專家學者還是教學管理者都已經充分認識到ESP 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本文設計的ESP 教學改革策略旨在探索一條專業英語教學改革的路子。 希望該研究成果能夠在一定范圍內得以實施,更希望它的實施能夠對ESP 英語教學法的研究,教材編寫和課程設計各個環節有積極影響。S
[1]劉潤清.21 世紀的英語教學:記英國的一項調查[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6(2):1-8.
[2]劉法公.論基礎英語與專門用途英語的教學關系[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1):31-33.
[3]李新,崔學深,盛慧.高校專業英語教學現狀調查報告[J].教學理論與實踐,2006(14).
[4]廖莉芳,秦傲松.專業英語教學現狀調查報告[J].外語界,2000(3).
[5]張玲,胡金環.高校大學英語后續教學現狀調查[J].外語界,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