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華
(洛陽師范學院政法與公共管理學院 河南 洛陽 471000)
西方國家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一般不用“思想政治教育”這個名稱,但并不是沒有“政治性”色彩,恰恰相反,這些國家的思想教育都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只不過是隱蔽程度不同而已。西方的現代教育是從宗教中分離出來的,它承擔著各專業學科的知識教育和技能培訓,在人生觀、人生準則、社會準則等方面的教育上,盡管受到社會高度普及的理性文化與宗教的精神提升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但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目標始終是愛國主義精神。[1]例如:美國學校教育主要注重從愛國教育、法制教育、文明市民教育、價值觀教育和心理教育等方面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在傳統教育的諸多做法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對歷史上象征性人物的宣傳和介紹。對于歷史上成就突出、貢獻巨大的人,社會以多種形式彰顯其功德,用以激勵世人,引導青少年[2]。
綜觀美國德育可以發現,美國德育始終毫不動搖地堅持德育的政治功能。圍繞培養合格公民的目標,美國德育具有鮮明的政治傾向,其內容“完完全全反映了資產階級的價值觀念”。[2]美國的學校和社會利用多種途徑進行美國精神和愛國主義教育,學校應當使青少年接受美國的價值觀和美國的精神與文化,在美國社會已經達成了共識。而當代美國德育更是“灌輸愛國主義和忠誠國家的思想”[3]重要形式。美國德育的政治性和愛國性內容是通過:“不拘一格的形式和途徑。”[4]進行的,主要有以下途徑:
美國通過學校正式課程,以課堂教學的方式來進行道德教育已成為主要的途徑之一。在美國的正式課程中,人文和社會學科是道德教育的最重要的一部分。人文和社會學科課程主要包括哲學、歷史學、政治學、法學、社會學、經濟學、公民學等,包括民主問題、社會問題、美國問題、現代生活等方面的內容。他們注重各科教學的“載道作用”、“滲透作用”。
除此正規的課程設置之外,美國十分重視隱形教育的德育意義和價值,形成了系統的實施途徑,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開辦各類學術活動,倡導學校追求的目標和價值,影響學生的思想和思維。第二,校園文藝及體育活動。美國學校有許多學生文體活動協會和俱樂部以及各類興趣小組,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學生社會交往以及合作精神,培養學生自立、自信、開朗的人格品質和熱愛生活、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第三,全校性活動,即通過校慶、國慶等節日慶典和入學畢業儀式等活動,培養學生愛校愛國的精神。[5]
美國1947年禁止在公立學校進行宗教教育,1961年又禁止學校作祈禱。但這并非表明學校德育與宗教毫無關系。事實上,宗教仍然是美國學校德育的基礎,許多價值觀和道德規范仍出自宗教教義,許多美國人仍把德育等同宗教。私立學校中宗教仍占主導地位,公立學校也處處為校外宗教提供條件,允許學生在特定時間到教堂接受宗教教育。不同宗教派別的教堂,散落在許多大學校園里,宗教組織非常活躍,活動連續不斷,且形式多樣。有的大學還設有教士、牧師辦公室,隨時接待學生。當代的宗教教育不再采取強制的手段,而是通過活動內化宗教精神,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組成部分。
美國政府不惜大量投資進行社會政治教育環境、場所的建設。象美國國會大廈、白宮、華盛頓紀念堂、林肯紀念堂、杰佛遜紀念堂、國會圖書館、航空航天博物館這樣耗資不計其數、規模宏大的場所。這些場館集中表現了美國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天天宣揚著美國的政治制度和價值觀念,是美國向國民包括大學生進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基地和生動教材。公共環境成了無所不在“泛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6]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提出將教育擺在了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但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卻存在著重智育、輕德育的傾向和重思想政治教育、輕道德品質的傾向。同時我們又過分強調德育的政治功能和政治目標,忽視了對人的道德品質的培養。[7]以往,我國的學校德育特別注重觀念上的灌輸,在方法手段上缺乏靈活性,學生的道德思維得不到培養和發展。我們應該進一步借鑒國外學校德育顯性方式與隱性方式相結合的方法新的形勢下十分有必要厘清德育的內涵,充實德育的內容,加強學校德育教材建設和課程建設。
通過上述對美國德育的社會功能的認識,以及對存在于我國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問題的剖析,可以得出以下啟示:
以學校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為主要環節,建立學校、社會和家庭三位一體的綜合道德教育體制,是美國道德教育的重要特點。實踐證明,這一道德教育模式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促進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培養合格公民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我國雖然也強調“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但許多學校并沒有扭轉思想政治工作隊伍人員孤軍奮戰的狀況。借鑒美國經驗要樹立“全員德育”意識,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一切手段,形成政府、學校、家庭、大眾傳媒、社會團體、社區相互協調,形成齊抓共管的教育結構,使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形成合力。[8]無論是課堂內外,還是校園內外,對學生都要自始自終滲透德育,無論是專職德育教師還是課任教師,甚至管理服務人員都要相應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積極參與,發揮應有的作用。
美國毫不掩飾德育的政治性,旗幟鮮明地宣揚本國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一直在宣傳資本主義如何優越,毫不含糊地宣傳自己的資產階級民主、平等、自由核心價值觀念。所以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題中應有之義,我們絕不能忽視。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現時期要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就必須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
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在凸現價值觀教育的同時,強化民族精神教育,結合我國的優秀文化傳統,把愛國主義教育推向新的水平。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一個民族國家,只有經濟發展是不夠的,必須具有強大的凝聚力與經濟創造力相輔相成。作為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我國必須加強民主、平等、公正、互助的核心價值觀教育,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1]張耀燦,邱光偉.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
[2][美]斯塔茲·特克爾.大分裂:美國夢的反思[M].北京:外文出版社,1989:279.
[3]扎米亞斯等.教育的傳統與變革[M].191.
[4]陳立思.當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25.
[5]鄭富興,李楨.道德教育現代性問題[J].比較教育研究,2002(6).
[6][美]威爾森.美國道德教育危機的教訓[J].國外社會科學,2002.
[7][美]奧羅姆.政治社會學[M].張華青,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317.
[8]王賢武,等.比較德育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