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朱雪青
(揚州市職業大學 江蘇 揚州 225009)
三鹿集團是1996年12月23日設立的企業法人,注冊資金3億元。2008年9月,該公司因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致多例嬰幼兒患病和死亡被責令停止生產、銷售。2008年12月18日,債權人石家莊商業銀行和平西路支行向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了對債務人石家莊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進行破產清算的申請。2008年12月24日,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了該破產清算申請,并指定石家莊三鹿集團清算組為破產管理人。2009年2月12日三鹿集團被河北中院依法宣告破產。本文擬以案件的訴訟程序為脈絡對大陸和香港的破產法律作比較。
香港關于破產和合伙的破產規定在香港《破產條例》中,而香港公司的破產則規定在香港《公司條例》當中。香港《破產條例》從申請到分配的各個環節都規定了財產托管人制度。條例規定,法庭收到破產申請以后,在受理之前,如果認為有必要,便可委任破產事務官(破產事務官是香港個人破產程序中的特色機構,主要職責是在破產程序中查察債務人的行為和管理債務人的資產)。也可根據破產事務官或債權人的申請,為債權人利益在破產事務官之外,委任特別經理人,以經營債務人財產或處理業務。財產受托人不但有資格限制,而且必須提供充分的擔保。這等于為債權人利益設置了多重保險,從而使債權人的受償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證。香港《公司條例》規定公司清盤(香港法律規定公司破產稱為清盤)呈請一旦向法院提出,公司清盤同時開始,公司正式開始清盤后,公司的控制權就掌握在清盤人手上,公司的資產不再屬于股東或董事。其中,由股東發起的債權人自動清盤或股東自動清盤,清盤由股東大會通過特別決議的一刻開始。由董事發起的債權人自動清盤,董事要做一份宣誓書,證明清盤是唯一解決辦法,再把宣誓書存人公司注冊處,從存入那一刻開始,公司正式開始清盤。法庭強制性清盤的清盤開始時刻,并不是從法庭頒布清盤令之日開始,而是從債權人向法庭提交破產申請之日開始,法庭可以將從申請之日到判令破產期間的資產轉移宣布為無效。進入清盤程序,公司由清盤人控制。清盤人由處于優勢的一方來委任,在三種類型的清盤中,雖然被強制清盤的公司也可以是資產多于負債,但一般來說都是資不抵債,可以說只有股東自動清盤一種是資產多于負債,公司有足夠的金錢還給債權人,所以股東有權委任清盤人。至于其他兩種清盤,絕大多數都是公司資不抵債,公司話語權就會落到債權人手上。
總之,香港破產法對于法院受到破產申請到做出是否受理的裁決這段時間,公司財產已經進入被托管的狀態。而從三鹿破產案來看,從2008年12月18日,債權人石家莊商業銀行和平西路支行向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了對債務人石家莊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進行破產清算的申請,到2008年12月24日,法院作出受理裁定。這期間,債務人三鹿集團的財產依舊處在債務人本人管理的狀態之下。這對于債權人的利益的保全極為不利。
2008年12月18日,石家莊市中級法院根據債權人石家莊市商業銀行和平路支行的申請,裁定受理了對三鹿集團的破產清算申請。同時指定石家莊三鹿清算組為破產管理人。其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破產法》(以下簡稱《破產法》)第22條之規定。該條規定:“管理人由人民法院指定。債權人會議認為管理人不能依法、公正執行職務或者有其他不能勝任職務情形的,可以申請人民法院予以更換。”也就是說,大陸地區的破產管理人是以法院指定為一般情況。
前文已經論述過香港公司的破產稱為清盤。清盤可以分為自愿性和強制性兩大類,強制性清盤是被債權人向法院追討而導致清盤;自愿性清盤可細分為三類,分別是解散、債權人自動清盤和股東自動清盤。申請清盤呈請一旦向法院提出,公司清盤同時開始,公司正式開始清盤后,公司的控制權就掌握在清盤人手上,公司的資產再不屬于股東或董事。清盤人絕大多情況下由債權人決定,只有強制清盤和公司股東主動申請清盤的情況例外。
由此看來,大陸重在“法院指定”,而香港地區重在“債權人選擇”。從世界范圍來看,破產法發展到今天其立法價值取向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破產制度不再僅僅為債權人的利益著想,同時也考慮兼顧債務人的利益。然而,相互制約以實現債權人和債務人利益的平衡是立法的起點。由于我國的破產法是從“國有企業破產之法”脫胎而來,我國大型企業的破產多少都有一些政府背景,比如被河北中院指定為破產管理人的石家莊三鹿清算組。其成員主要包括債務人的所有者、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按照相關法律規定[1],清算組為管理人的,人民法院可以從政府有關部門、編入管理人名冊的社會中介機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中指定清算組成員。其中,政府及主管部門的介入使得破產案件的政府色彩極為濃厚。這導致法院指定難免不受當地政府的壓力和影響。而大量的債權人卻無法通過破產管理人的方式掌握自己的命運。找一個所謂的中間人(法院)來指定管理人顯然不能真正實現制約和公正。比較而言,香港破產法上由債權人通過債權人會議確定破產管理人則更能體現公平,因為債務人是真正掌握公司內部財務等詳細信息的人,這種信息的不對稱以及政治力量的不對等導致廣大的債權人如果在破產受理階段不介入其中就難以實現真正的公平。
2009年2月12日,三鹿集團破產清算案件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在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根據《破產法》第62條的規定,第一次債權人會議由人民法院召集,自債權申報期限屆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召開。但是債權人會議成員有哪些到底有哪些?根據《破產法》第59條的規定,依法申報債權的債權人為債權人會議的成員,有權參加債權人會議,享有表決權。對債務人的特定財產享有擔保權的債權人,未放棄優先受償權利的,表決權受限。“三鹿”事件后,全國共有648家一級奶粉代理商,800多家一級液態奶代理商,受到牽連。二級、三級等小代理商更是難計其數。這樣看來符合破產法規定的可參加債權人會議的債權人人數是極其龐大的。申報債權的債權人除享有擔保債權的除外,一般都有權參加債權人會議,享有表決權。
案件受理以后,各地的供貨商(經銷商除外)被迫簽訂債權轉讓協議,以打二折(20%)的方式出售了自己的債權(如果不簽訂,他們作為我國破產法上第三序位的普通債權人將會得不到任何賠償,因為事發之后三鹿集團總負債30億元,可變現資產僅10億元,已經嚴重資不抵債,破產清償率將為零)。這表明他們將不能出席隨后召開的債權人會議。而作為受讓方的河北國信將成為供應商們的債權代表。雖然該協議并不違反《破產法》的相關規定,但做法本身為債權人會議增添了濃重的政府主導的色彩,因為河北國信資產運營公司為河北國信投資控股集團旗下公司,主要股東之一為石家莊國資委,注冊資金1000萬元。
香港同大陸一樣,在破產法上都有債權人會議制度。只不過,香港叫做“債權人大會”。債權人大會是破產程序中極其重要的自治機構。根據香港《破產條例》的規定,在破產接管令頒布后的3個月內,破產事務官應該主持召開第一次會議。以后的債權人會議可因實際需要,依破產事務官、破產受托人、監查委員會、占一定比例的債權人請求或法院依職權召開。也就是說香港破產法上,個人和合伙破產的第一次債權人會議是由破產事務官召集的。雖然破產事務官相比大陸的法院,從法律專業性的層面上來說并沒有多大的優勢,但是由于破產事務官由最高行政長官任命并且獨立于法院,這實際上擴大了破產案件的分工,分擔了法院在審理破產案件上的訟累。香港《公司條例》也主要的規定了破產管理人制度,賦予管理人諸多自治權利。
按照《破產法》規定,破產人在優先清償破產費用(包括破產案件的訴訟費用、管理人執行職務的費用和聘用費用等)后,首先需要清償的是破產人所欠職工的工資和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等費用,其次是普通債權。三鹿事件中的代理商和供貨商欠款以及問題奶粉造成的患兒醫療費等都應屬于普通債權。但是三鹿被提請破產前,問題奶粉造成的患兒醫療費等作為“普通債權”的債權得到了優先賠償。2008年12月19日,即在三鹿集團被申請破產之前,三鹿集團借款9.02億元付給全國奶協用于支付患病嬰幼兒的治療和賠償費用。這體現了政府和企業的責任。然而,問題在于接下來的三鹿集團的破產以“清算”結案,這意味著其后的潛在的三聚氰胺受害兒童的醫療救助及其賠償費用徹底失去了賠償來源。
根據我國《破產法》的規定,破產申請有三種類型,即“破產清算”、“破產和解”和“破產重整”。其中第70條規定,債權人申請對債務人進行破產清算的,在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后、宣告債務人破產前,債務人或者出資額占債務人注冊資本十分之一以上的出資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重整。事實上,三鹿破產案沒有選擇重整程序,而是以破產清算的方式被最終宣告破產。如果選擇重整,三鹿集團將面臨諸多法律關系的調整,如債權關系、物權關系、勞動關系、稅收關系以及其他行政關系等。尤其是潛在的三聚氰胺受害兒童的后續賠償。由于我國《破產法》對于破產清算和破產重整的法律后果并沒有作出明確的區分,甚至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因而不可避免的出現絕大多數不能清償債務的企業要么直接自行解散和注銷,要么僅以清算的方式讓企業破產。其本質都在于逃避債務。
依香港《公司條例》,如果公司無力還債,按有關清盤的程序進行清理。在香港公司法上,公司破產稱之為“清盤”,它是指發生清盤原因時,由清盤人依法定的程序對公司的財產進行清理,償還公司債權人的債務的程序。[2]清盤可以分為自愿性和強制性兩大類,強制性清盤是被債權人提請法院追討而導致清盤;自愿性清盤可細分為三類,分別是解散、債權人自動清盤和股東自動清盤。也就是說,香港公司的破產并不包含“破產重整”。
雖然,現代重整制度的誕生和成長,開辟了在公平清理債務的前提下實現困境企業再建和復興的途徑。立法也鼓勵陷入流動性困境的企業先選擇拯救程序,只有確實沒有拯救的能力或者營運價值的企業才選擇破產清算作為最后的選項。也就是說重整規則的立法目的乃“阻止任何試圖重整那些本應該清算的公司的努力;推動任何試圖重整那些具有營運價值的公司的努力。”[3]然而“營運價值”是一個復雜的概念,不同利益關系人對營運價值的態度是不同的。邏輯上講,企業重整就是企業以重整的方式獲得新生,企業相應的債權債務關系由新生的企業繼承。對于三鹿集團以及當地政府而言,重整可能并不是更有利的選擇。針對三鹿這種涉及大量潛在未來侵權債權人的破產案件,國際上通行的做法不是選擇破產清算,而是走重整程序。在重整的框架之下設立專門的基金用來對潛在的未來侵權債權人進行有序賠償。即使企業沒有能力繼續營運,走重整清算之路相對于破產清算也對潛在的未來侵權債權人有利。
[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企業破產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S].
[2]李澤沛.香港法律概述[M].香港·北京: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法律出版社,2001.
[3]李曙光.中國《破產法》實施三年的實證分析[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