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娟 申秀云
(1.南通大學杏林學院 江蘇 南通 226007;2.南通大學外國語學院 江蘇 南通 226019)
獨立學院始于1999年,是指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機制、新模式與社會力量合作舉辦的本科層次的二級學院。十多年來,培養國家經濟發展需要的人才是獨立學院日語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1998年教育部出臺 《關于外語專業面向21世紀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指出市場對單純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的需求量正逐漸減小,外語專業必須從單科的經院式人才培養模式轉向寬口徑、應用性、復合型人才的綜合型培養模式。基于此背景,日語專業一度提出要大力培養復合應用型人才,但經過多方嘗試,日語專業培養復合應用型人才卻始終無法獲得理想的結果,近年來日語人才培養中的問題也逐漸凸現。
這里所說的復合應用型人才,基本總體模式為“日語+X”,其中“X”為變項,指的是除日語專業知識之外的某一復合專業的知識,隨市場需求和個人志趣的變化而變化[1]。科學設置“X”這一復合專業可使得獨立學院增強自身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在中日關系緊張的新時期,怎樣設置好“X”的具體內容,把我們的學生培養為社會真正需求的合格人才,改變日語專業學生源流失現象,成為一項困擾獨立學院日語教育工作者的迫在眉睫的難題。
鑒于此,本文以實地調查和訪談的形式分析包括杏林學院在內的獨立學院日語專業“X”設置現狀,針對獨立學院日語專業培養復合應用型人才的實際效果,探究日語人才復合專業學習途徑,提出在中日關系緊張、日語專業畢業生就業日趨嚴峻的新時期,獨立學院復合專業設置過程中的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案。
根據市場需要復合應用型日語人才的現狀和獨立學院生源特點,新時期獨立學院日語專業應設置好“X”具體內容,仍將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于復合應用型本科人才。一方面,隨著我國國際化交流的不斷深化,市場對日語人才需求格局一再變化,市場對純語言研究的日語畢業生的需求已趨于飽和,社會需要的不再是單一型的日語人才,而是實用型的復合人才,不再是單純的語言學習,而是通過學習日語而掌握一門甚至幾門技術。另一方面,獨立學院學生高考分數相對較低,綜合學習能力相對較差,學習習慣也不好,特別是自覺學習的能動性較差,大批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要把學生全部培養成學術研究型以及全面型人才顯然是很不實際的。
當前,日語畢業生就業難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畢業生不適應市場需求,暴露的是高等教育的結構、質量和高等學校的體制機制等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諸多方面的問題,由于體制上的原因,面對市場需要復合應用型日語人才的狀況,普通高校缺乏快速回應市場變化的能力,這就為獨立學院提供了發展空間。由于獨立學院具備獨立的法人資格,與公辦普通高校相比擁有更多辦學自主權,采用民辦機制運作,市場的力量將更多地介入到獨立學院的辦學實踐中來,顯然能更好地承擔培養復合應用型人才的任務。
據筆者對江蘇25所獨立院校的調查與分析,現有獨立學院日語專業“X”設置問題以下:1)與母體高校及同類型的獨立學院相比,沒有或很少有特色,容易造成畢業生在外語能力上不如一本、二本的學生,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不如高職、高專的學生,在就業市場上出現“上下”不要的尷尬局面;2)許多開設日語專業的獨立學院并沒有意識到自身發展的壓力,“X”的設置不能很好地滿足區域發展和市場的需要。
以我校為例,杏林學院外文系2006年始招收日語(商務)方向專業學生,指在日語學習的基礎上外加商務方面知識的學習,由于省內日語專業幾乎都開設了這個方向,且商務方面的知識一般也只是泛泛的學習,因而沒什么特色。2009年學院增設日語(輔修英語)方向,目標是培養學生具有較高應用雙語開展實際工作的能力,出發點固然是好的,但所謂培養復合應用型人才這一目標始終未能實現,受專業屬性的制約,日語專業注重的仍是外語能力的培養,忽視復合應用能力的培養,“X”設置本身導致了畢業生就業口徑狹窄、不能適應實際工作需要的問題,需要我們重新思考、重新探索。
作為獨立學院,培養復合應用型人才有利于解決學生就業壓力,滿足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因此要使學生在學期間通過課堂的專業學習以及課余的多渠道廣泛學習和努力實踐持“雙證書”甚至“多證書”,除了我校采取的日語+專業方向,日語+輔修形式外,日語專業“X”復合專業學習還有以下幾種途徑[2]:
1)鼓勵在校生利用業余時間報名參加自考本科第二學歷教育,大學畢業時獲得兩個專業的本科學歷、學士學位。如我院日語專業學生可選修經濟法學、對外漢語、市場營銷、財務會計與審計、軟件工程等二學歷(位)專業學習。由于學歷文憑硬、開設專業熱,有利于提高擇業競爭力,成就復合應用型人才。
2)鼓勵學生學習主修專業的同時,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不同于學校招生時硬性規定的日語+英語輔修),輔修另一非外語學科專業,獲輔修證書,如我校學生可以選修會計學等輔修專業,這是一種實用、高效的培養復合型人才的模式,有利于我校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3)通過跨專業、跨院甚至跨校選修課及全院性選修課,建立學科或專業選課模塊,讓學生自由選修。允許學生在課時和課程設置允許的情況下,根據本人愛好、特長、市場需要自由選修,調動其學習熱情和興趣,有利于學生了解其它學科,成為復合應用型人才,對今后考取本專業或跨專業研究生、本行業或跨行業就業有促進作用。
4)除常見的日語、英語、計算機等級考試外,還可以創造條件,鼓勵學生有目的地參加各種國家職業資格考試,取得翻譯資格、教師資格、導游、秘書、助理物流師、助理人力資源管理師、會計從業資格、報關員等職業資格證書,突出“專業+特長”的特色。
教育部2003年4月出臺 《關于規范并加強普通高校以新的機制和模式試辦獨立學院管理的若干意見》,規定獨立學院的專業設置應主要面向地方和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特別是要創造條件加快發展社會和人力資源市場急需的短線專業。
1)“X”的具體內容應因地制宜
獨立學院日語專業學生大部分是本省生源,將來的就業也多定為在本省,因此獨立學院設置“X”具體內容時要立足當地,了解區域經濟的發展趨向,[3]充分利用自己地理位置及行業背景上的優勢,針對本地區及本行業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特殊需要,結合母體高校的辦學優勢及自身條件和潛力,確定某些方向重點突破,積極開展學科、專業共建,根據區域經濟的發展調整復合專業,合理調整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逐步形成自己的優勢,為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急需而又緊缺的人才。比如,就我校而言,日語專業生源大多來自本省,將來的就業多定位在南通本地、蘇錫常、上海等長三角地區,因此需要調研長三角地區企事業單位對日語人才的要求,使復合專業與就業流向自然融合。
2)“X”的具體內容應因時制宜
只要是能適應市場需要的人才,就是高質量人才,為要使自己培養出來的人才為社會所歡迎,獨立學院需要常常調研日益變換的市場需求,剖析市場的現狀和前景,做出快速準確而又不降低人才培養的本科層次要求,并依據腳踏實地的調研結果,科學適時地調整“X”的具體內容[4],有針對性地安排教學內容,不斷整體優化專業內涵結構,實現專業設置與市場的創新結合,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
不同的區域環境和經濟背景下日語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有著不同的模式,沒有現成的模板可套用,獨立學院如何根據自己的實際,在專業設置上如何創自己的特色,培養出自己的日語復合應用型人才,需要我們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獨辟蹊徑,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成功之路。
[1]王劍娜.獨立學院英語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及其對策[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171-172.
[2]王玄里.淺談獨立學院復合型人才培養方式[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11):236.
[3]李小奕.試論母體高校在獨立學院人才培養中的責任[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5):179-181.
[4]高文艷.獨立學院英語專業“英語+專業方向”人才培養模式[J].河北理工大學:社會科學版,2010(3):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