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櫻
(菏澤學院初等教育系 山東 菏澤 274400)
為了總結交流山東省小學數學名師的成長經驗,探索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與方式,山東省教研室于2012年4月23~24日在棗莊市組織開展了山東省小學數學“名師大課堂”研討會。本次活動的主題是“聚焦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因素”,會議內容包括兩個方面:
由我省自1999年至2011年曾在全國課堂教學比賽中獲得一等獎的7位優秀教師重新執教他們當年的獲獎課,并選取其中的幾個片段進行比較分析其變化。
由執教教師及其團隊,講述他們的成長故事,介紹他們的教學特色與風格,解析他們成長的途徑與方式。
在日程緊張、內容豐富的兩天活動中,我們被名師們執著的教育情懷所感染,被他們真實的教育經歷所激勵,被他們現場的課堂教學所啟迪。過后,靜下心來細細品味這些名師一路走過的歷程,探尋他們成功背后的支點,發現他們一直行走在教學研究的路上,得益于背后強大教學團隊的力量。這些名師們一路走來的階段歷程整體上如出一轍,正如青島市臺東六路小學詹筱偉老師帶領她的教師團隊所述她們自己的名師成長之路一樣,歷經如此階段。
處于職業初期的年輕老師必是青澀的,對理念的解讀、對教材的理解、對學生的把握以及對設計的科學性等等皆是那么的困惑和拿捏不準,所以名師成長的初步也和眾多年輕老師行走的步調一個旋律。所幸他們是勤奮和進取的,不停地聽課、觀摩、請教、實踐是他們專業學習的主旋律。更為幸運的是他們的起點一開始來的似乎就更為豐厚些,在教學生涯的起步階段就踏入了人際氛圍和諧的教研團隊之中,他們師從骨干或名師對他們或從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或從教學實踐層面對其進行著影響和手把手地輔導,團隊的力量使他們逐步地完成著從青澀向成熟的蛻變。
名師引路是鋪就又一代名師成長之路必經的一步。他們積極地、虛心地,靜靜地品味著如華應龍、吳正憲、李烈等一代名師們深厚智慧的教學思想、平等互動的教學風格、行云流水的教學結構、靈活敏銳的教學機智,磅礴大氣的教學功底以及他們的人格魅力。他們在品味中總結,在總結中反思,在反思中實踐;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加之他們對教育知識的廣泛閱讀學習……漸漸地成就了他們羽翼豐滿的不一樣的自己!
公開課之于每一位名師的快速成長都是至關重要、不可或缺的契機,并與為比賽準備公開課的打磨歷程息息相關。磨課的過程,就是“備課、說課、修改、試講、再修改、再試講、定課”的過程,是在同伴互助,專家引領中深度思考、反復琢磨、集思廣益、不斷改進的過程。最終他們在眾多師傅的“攙扶”下學會了站立,在無數次的“打磨”中得到提升,磨出了淵博的專業知識,舉重若輕、巧妙點撥、隨意發揮的專業技能,更是磨出了對教學藝術的頓悟,團隊的力量再一次使他們站在了成長的更高處。
經由公開課走向成功的名師體會到對自我審視、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成功與喜悅,他們行進的腳步并沒有止于公開課的成功,而是以此為起點,攜手教研團隊,以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和崇高的專業理想,開始了他們的教學研究和學習之路。他們成立數學名師工作室,開展校本研修日,關注提升小學生數學素養的教學策略,探尋雙自主教學模式,進行“情境創設,小組合作”課題研究和情境串教學研究,各項課題研究碩果累累,改進了教學,提高了效率,團隊的力量使他們走的更為沉穩、大氣和精彩。
本次活動中,這些名師攜手教師團隊呈現給大家的不單是一堂堂精彩的教學藝術的盛宴,更多地感動著我們的是他們教師團隊間互助、幫扶、和諧的人際氛圍、人格魅力和集體智慧碰撞出的大氣和精彩,留給我們最多和最深的是那股團隊凝聚的強大力量。正如煙臺芝罘區麻明家老師和他的小學數學團隊在介紹和總結經驗時談到,他們“成功的支點”離不開團隊的力量,比如專家引領、師傅指導、同伴互助、教學互動和領導支持。他們強調集體的智慧和碰撞,重視成員間的協作和幫扶,他們認為在教學研究的路上孤軍奮戰是行不通的。團隊的力量就如隱形的翅膀一般,托起了他的成功和成長。
當然,我們也深知,名師的成長主要源自于他們內部個人努力,比如專業學習、教學研究與反思、教改實踐和教育理想與信念。所以,名師引路、公開課為契機,加以背后團隊的力量和自我發展的要求與愿望,依托于濃重的學術研究氛圍和寬松的環境,再伴以高水平學校管理者,也就具備了關鍵時期、關鍵事件和關鍵人物,鋪就了他們又一代名師成長之路。
本次活動突顯了教學團隊的力量之于名師成長的影響,意義十分顯著。實踐一再證實,在校本教研理念的指導下,立足校本,培植教學團隊,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
也就是說從學校、教師的實際出發,在充分了解師生的需求與教學現狀的基礎上采取多種形式,通過建立團隊合作的機制,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開發教學資源,促進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推進教學工作的傳、幫、帶和老中青相結合,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研究能力。
比如,蘇州工業園區第二實驗小學數學教研組在特級教師徐斌等多位骨干教師的引領下立足校本,踐行著品質教研、智慧發展的思路和理念,培植了一支優秀的教學團隊。他們注重智慧引領,采取家族式的結對模式,實施名師引路工程;認真學習教育理論,開展專題研究;集體備課,公開課打磨;追求有效課堂等方式、策略。在教師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的研究過程中,增強了教學團隊的凝聚力,快速地提升了各位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研究水平,教學團隊的力量更好地促進著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1]徐斌,趙建康.品質教研 智慧發展:蘇州工業園區第二小學數學組校本教研的實踐與思考[J].小學教學研究,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