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靜,班建蓬,趙繼英
(河南省伊川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河南伊川471300)
伊川縣位于豫西丘陵地區,北鄰洛陽市區,東臨登封市,西與宜陽縣接壤,南與嵩縣毗鄰,地形為一山二川七分嶺。全縣轄8鎮6鄉,369個行政村,總面積1243km2,總人口76.6萬人,是一個人口增長迅速、工業比較密集、正在建設和發展中的新興城區。近幾年,伊川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大力實施生態家園建設,把改善縣城人居環境,提高縣城綠化、美化水平做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資金投入,健全工作機制,在全縣形成了積極植綠護綠的良好氛圍。提出了創建國家級園林縣城的目標,計劃在今后的2~3年時間里,全縣建成區綠地覆蓋率達到40%以上,綠地率達到35%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達到9m2以上,城市道路綠化率、達標率分別達到95%和80%以上,單位庭院和居民小區的綠化率、達標率分別達到90%和70%以上,生產綠地達到建成區面積5%以上的標準,每年人均義務植樹3~5株。城市公園綠地、生態建設、市政建設等各項指標達到或超過國家園林縣城的標準。此目標的確立,為伊川的園林綠化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前景,完善伊川縣的園林綠化規劃,加快綠化建設,是實行伊川縣城環境“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的有效途徑。
(1)建設園林式新伊川是尊重自然環境的需要。近年來,伊川縣經歷了大規模快速城市化開發,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原來的自然環境。在城市化進程中,始終把尊重自然環境放在第一位,緊緊抓住建設園林伊川這一目標不放,大量增辟綠地,把“森林”引入城市,同時在農村地區加強新農村建設,開展村村通公路,加強綠化設施建設和農村文化廣場建設,保護原有的古樹名木。注重生態建設,全面實施“綠化、亮化、美化工程”,使得伊川在較短時間內成為既有高度物質文明,又具有大自然的淳樸氣息,掩映在萬綠叢中的現代化新城區。從某種意義上說,設計者的工作就是把原始的自然環境塑造成為優美的生態環境,這個塑造過程就是在快速城市化基礎上人與自然之間的高度和諧[1]。
(2)建設園林式伊川是營造良好投資環境的需要。優美的生態環境是城市的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是構成城市競爭優勢和發展后勁的重要內涵[1]。對樹立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擴大招商引資和對外開放,促進縣域經濟的振興和社會的全面進步都有莫大的好處。伊川縣委、縣政府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幾年來一直堅持城市綠化和生態保護建設,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到了這一舉措為城市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巨大的潛在推動力。2005年以來,伊川縣招商引資達160億元;2006年全縣引進超500萬元項目32個,總投資53億元。2009年,全縣引進超百萬元項目80余個。2010年建成的產業集聚區工業園引進資金,更是突破了500億元大關。通過建設園林式伊川,樹立了伊川縣形象,提升了伊川縣的城市品位,推動了經濟的高速、持續、健康發展。城市園林綠化也是發展生產力這句話,在伊川縣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建設園林式新伊川,是一項涉及面廣、工作層次多的社會系統工作。為此,建立了從新區管委會到各重點開發小區再到各鄉鎮的各級工作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并明確了各自在本區域內實施園林綠化建設、養護、管理的總體目標和責任范圍,層層建立目標責任制。特別要求新區各職能部門、以及各鄉鎮黨政領導干部在任期內要親自抓好一項或幾項有影響的綠化工程,負責協調解決創建工作中遇到的勞力、資金、土地等問題。“為官一任,綠化一方”已成為各級領導干部的自覺行動[1]。
伊川縣位于丘陵地區,近年來,縣大力推進城郊大環境綠化和圍城生態林建設,積極改善城市外圍生態環境。依托縣城四周丘陵起伏的自然山川地貌進行綠化,對坡度大于25°的地方進行退耕還林,2009年以來,先后對荊山森林公園、鳳山生態園、龍泉山莊、伊河百里百米、魏梁路、伊川境內的高速公路及規劃區域一定范圍內的荒山、荒溝、河渠進行了綠化,共綠化面積的5000hm2,栽植各類樹木3000余萬株。現在的伊川縣城已經形成了西邊以荊山森林公園、鳳山生態園為綠色屏障,東邊有伊河水面和護堤防護林帶,以及東城的龍泉山莊為綠色觀光帶的大環境綠化格局,初步營造了環境優美、氣候宜人的人居環境。
近年來,伊川縣已經形成了完整的道路交通系統。依托這個網絡,以道路園林綠化為抓手,以強化園林綠化視覺效果為重點,初步形成了園林式新伊川的基本構架。2009年以來,伊川縣先后高標準、高質量地對人民大街西段、順城街西段、東環路等道路進行了綠化,對部分路段的行道樹、綠化帶及基礎綠化進行了完善。2012年,伊川縣投資近500萬元對杜康大道、豫港大道縣城段和東環路等縣城主干道進行綠化提升改造,改造后的這些道路,植物布局更加協調,綠色效果更加明顯。目前,城區主干道的行道樹、綠化帶各具特色,一路一景,點、線、面結合,花、草、樹、藤并舉的立體綠化體系已經形成。城區道路綠化總長40.3km,栽植行道樹13個種類13560余株,城市道路綠化普及率達90%,其中省級綠化達標道路2條,占主干道總長度的77.8%。近年來,縣政府要求沿街機關、單位一律進行拆墻透綠,凡適宜進行垂直綠化的墻體,一律進行垂直綠化。截止目前,全縣共拆墻透綠11000m,垂直綠化6500m,使街頭綠化和庭園綠化連成一體,提高了街道景觀效果,一個“點上成景、線上成蔭、面上成林”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秩序良好的現代化園林城市已呈現在人們面前。
在實際工作中,不僅要抓好園林綠化的建設,更要注重園林綠化的養護管理,做到建管并舉[1]。只有高質量的養護管理才能在城市的景觀路線、重要路段、重點地塊建設出高品味、高質量的綠化面貌,才能使伊川綠樹成蔭,草地如織、山清水秀、和諧繁榮。園林綠化管理本身就是一種創造,一門藝術。為此,應不斷強化園林綠化的養護管理工作,伊川縣委、縣政府先后制定出臺了《伊川縣園林綠化日常管理制度》、《伊川縣園林綠化工作制度》、《百分制考核制度》、《伊川縣綠化工程施工管理辦法》等一系列工作技術標準和規范性文件,明確了管養技術標準及相關責任。
長期以來該縣的公共綠化一直都是自建自管,不僅管理成本較高,管理質量也難以提高。為提高城市管理效率,鞏固園林綠化建設成果,該縣創新管理模式,于2011年春,將市政、園林等部門從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分出,與環衛局一起成立了市政管理局,對公共綠化實行建、管分離,住建局負責公共綠化的技術標準和法規性文件制定以及綠線的劃定工作,市政管理局負責公共綠地的管護工作。為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使該縣的綠化養護工作邁上新的臺階。下一步將對綠化的養護管理工作引入競爭機制,通過政府采購的方式公開向社會招標。要求投標者必須具備一定的園林綠化養護資質,并實行動態管理,優勝劣汰。
2012年年初伊川縣委、縣政府適時提出了利用3年左右的時間,爭創國家級園林衛生縣城的目標。目前,從縣委、縣政府到各級各部門都成立了創建組織,《伊川縣創建國家級園林城市可行性分析》、《伊川縣創建國家級園林城市實施方案》已制定完成,計劃實施的創建重點工程和籌備工作正在逐步實施,各項創建工作正有序開展。
在國家級園林縣城的創建工作中,將繼續堅持以促進伊川經濟發展,服務群眾生產生活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全民參與,突出特色,注重實效”的原則,對照“國家級園林縣城”創建標準,掀起新一輪、大規模、全方位、多形式的城市園林綠化建設高潮,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高質量服務,力爭在3年左右的時間里,實現創建國家級園林縣城的奮斗目標。努力把伊川建設成山青水秀、和諧繁榮的生態園林縣城,為早日實現“國家級園林縣城”的目標而努力奮斗,為促進伊川的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1]周禹鵬.積極創建國家園林城區把園林式的新浦東帶入二十一世紀[J].中國園林,1999(2):23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