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龍
新華社技術局5971電臺,北京 100055
所謂高清數字電視,從字面意義來理解,強調的是畫面、聲音的清晰度,同時將分辨率從720×576提升為1920×1080。另外,高清數字電視還具備如下特征:
1)在高清數字電視中,采取16∶9的大屏幕放映方式,與4∶3寬高比的標清電視相比,畫面的震撼力更強,極富逼真性與感染性,與人們的視覺習慣相符;
2)高清數字電視的音頻效果良好,通過和家庭影院搭配使用,將輸出杜比5.1的環繞立體聲,與高清晰度的畫面相結合,實現良好的視聽效果;
3)由于實行全數字化的信號處理模式,因此圖像在傳輸過程中,不會出現任何低質量問題,即使在家中,用戶也可享受與演播室一樣的清晰畫面質量。
在高清數字電視運營過程中,離不開傳輸技術的支持。以當前發展狀況來看,高清數字電視傳輸技術的主要應用模式如下:
1)地面高清數字電視傳播技術
通過電視臺的制高點天線,對外發射無線電視,對所有電視用戶進行覆蓋,用戶可以通過利用接收天線及電視機隨時觀看電視節目,這是支持高清數字運行的基本傳輸形式。過去,在模擬電視傳輸網絡狀態下,難以解決噪聲污染、多徑干擾等問題,因此人們只能將天線放在室外,因此樓群中大面積發展公用天線。隨著全頻道模擬電視的數據發展,光纜寬帶傳輸技術日益應用廣泛,基本實現光纖為主、同軸電纜分支的“樹形光纖”模式,并在城市普遍推廣使用,基本形成了與地面廣播系統相分離的有線電視廣播網絡。
2)有線高清數字電視傳播技術
在地面廣播網絡中,要求在同一頻率中的規劃有所區別;而有線廣播網則可以支持“一城一網”及“一地一網”模式,為企業化運營奠定基礎,可在電視的用戶端利用有限制式機頂盒獲得信號。
3)衛星高清數字電視傳播技術
衛星高清數字電視傳播技術與地面傳輸、有線傳輸有所不同,主要集合高清數字電視的節目信息資源,在衛星地面發射站,利用微波將數據發送到距離地面3.8萬公里的同步衛星中;再由同步衛星將微波轉回地面,用戶電視機通過接收天線及衛星制式的機頂盒接收節目。
4)IP網絡高清數字電視傳播技術
IPTV網絡電視又可稱作寬帶電視或者交互電視,主要利用電信寬帶支持互聯網模式,或者通過光纖到戶,實現電視節目的多種交互式傳播。在IPTV應用過程中,應用了通訊技術、多媒體技術、互聯網技術等內容。通過互聯網的有關協議,為家庭用戶提供了包括數字電視在內的各種交互式多媒體服務。這樣,用戶在家中就可利用個人電腦或者網絡機頂盒接收網絡電視節目,既支持傳統意義上的視頻服務及網絡瀏覽,也支持數字化電視平臺,增強娛樂性、服務性,如互動點播、網絡游戲、在線交易、語音信箱等,滿足用戶的不同層面需求。
隨著高清數字節目數量越來越多,再加上VOD業務的全面開展,對有線電視的頻點資源需求增大。傳統的MPEG.2高清節目需要占用較大帶寬,降低了頻譜的利用效率。因此,需要將MPEG.2格式的高清電視節目轉換為帶寬占用較低的H.264高清電視模式,轉碼技術應運而生。MPEG.2格式以每一幀圖像作為編碼的單位,但是H.264則直接面向對象。由于在圖像編碼過程中,宏塊單位的大小有所區別,給MPEG.2向H.264的轉碼帶來一定難度。當前,主要應用的解決方案如下:
1)利用ASIC芯片實現解碼與編碼過程
在這一模式下,首先,通過應用轉碼設備,可以將MPEG.2的傳輸流轉化為基帶信號;其次,在既定分辨率及碼率條件下,重新進行H.264的圖像編碼。這樣,就可獲得較好的圖像質量,減少延時狀況,但同時需要付出較高的技術與成本代價。
2)碼率壓縮技術
在碼流控制過程中,經過解析原始MPEG.2傳輸流,可較好地還原成像圖,同時優化改良量化系數,將H.264的部分元素插入其中,降低圖像碼率。通過應用碼率壓縮技術,便捷度高、成本低。但是如果圖像變換及高比例碼率的壓縮較為頻繁,就會對質量產生較大影響。實際上,這種轉碼方式具有一定局限性,屬于偽轉碼,因此在MPEG.2的碼流壓縮方面應用較多,但是轉碼質量也有待考慮。
3)Intel CPU與軟件技術
通過Intel CPU主頻技術的全面發展,再加上多媒體資源日益豐富,搭建了Intel構架平臺。應用Intel CPU的運算浮點能力,再加上Linux系統和Windows系統的應用軟件支持作用,實現轉碼過程。通過這種轉碼方式,可實現圖像的還原,再利用H.264的編碼規則處理圖像,達到轉碼職能。這種技術的應用與實現簡單、方便,成本較低,既可服務于MPEG.2-H.264的轉碼工作,也可服務于H.264-MPEG.2的反向轉碼,目前已在IPTV網絡中廣泛應用。
由上可見,隨著高清數字電視的廣泛應用與發展,數據傳輸仍是不容忽視的核心問題,也是決定高清數字電視兼容性和清晰度的重點要素。進一步重視高清數字電視的傳輸技術發展,加大自主研發力度,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才是高清數字電視的發展關鍵。
[1]闕斐業.ATSC高清數字電視嵌入式軟件的設計與實現[D].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系統結構,2007.
[2]王勇.基于有線電視網絡的數字電視傳輸技術探討[J].硅谷,2009(14).
[3]李海明.基于高階統計量的OFDM信號檢測技術的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8.
[4]楊知行.中國地面數字電視傳輸標準及其移動、便攜接收應用[J].世界電子元器件,2007(7).
[5]張東升.高清晰數字電視機頂盒的研究與設計——前端接收與解復用[D].河海大學:計算機應用技術,2007.
[6]彭瑋瑋.視頻壓縮技術及高清數字電視解碼芯片設計[J].長安大學: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