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萌,吳波濤
(1.山東省鄒平縣環保局,山東鄒平256200;2.山東省濱州市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所,山東濱州256600)
“土小企業”指污染重、規模小、使用土方法生產的企業。它包括“十五土小”和“新五小”、“新六小”。“十五土小”即國務院在1996年8月發布的《關于環境保護若干問題的決定》中列出的小造紙、小制革、小染料、土煉焦、土煉硫、小電鍍、小漂染、小農藥、土煉砷、土煉汞、土煉鉛鋅、土煉油、土選金、小石棉、土法生產放射性制品。“新五小”即小火電、小煉油、小水泥、小煤礦、小鋼鐵。“新六小”即小水泥、小玻璃、小煉焦、小火電、小煉鐵、小煤礦。
土小企業的危害較大,比如小電鍍,一般來說,電鍍污染物主要有3個方面:一是包括鎳、鉻、鎘等在內的重金屬,這些重金屬屬于第一類污染物,存在于電鍍廢水中;二是氰化物,這是一種毒性很高的物質。因為電鍍工藝的局限,目前還有很多帶氰電鍍,使得電鍍廢水中含有氰化物;三是生產過程中使用強酸所產生的廢氣污染。
國務院在1996年8月發布《關于環境保護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在1996年9月30號之前對包括小煉油、小造紙等在內的“土小企業”實行取締、關停。然而10多年后的今天,眾多土小企業卻依然存在,并且成為環境執法的難點。
對于土小企業,現有的“十五土小”,“新五小”,“新六小”確定的范圍仍然太窄,一些規模小、污染重的企業不包括在土小企業范疇中。例如小石灰窯、小焦寶石窯、小防水油膏等企業,這些企業產生的廢水、廢氣嚴重影響環境,但此類企業卻不屬于土小企業,其清理取締過程,缺乏直接政策法規的支持,依法取締需要消耗大量時間[1]。
現在某些基層地方政府環境執法意識不強,存在地方保護主義現象。目前的黨政干部政績考核的設置決定了GDP增長率必然是被考核者的主要關注點,而肩負環境執法責任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受同級黨委、政府領導,執法過程中或多或少受到干擾,導致環境執法難以到位[2]。由于取締土小企業的費用難以解決,財政困難的基層政府對于取締土小企業興致不高。
目前土小企業建設之初,在選址上越來越隱蔽,一般都位于偏僻的地界,或選在市與市交界處、地域交叉處、地界有爭議處,地界執法人員難以確定是否屬于己方管轄,造成土小企業出現“兩不管”情況。
目前,環境主管部門執法手段落后,缺乏必要的強制執行權。對大多數的環境違法行為只能給予警告、罰款等處罰,無停產、拆除、查封等強制權力。對于本應取締的“十五小”企業,因無有效措施而屢禁不止,反彈現象時有發生。對于一些環境違法行為,即使已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當事人若不主動履行,環保部門只能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而法院在具體行政行為處于行政復議或訴訟期間,一般不予強制執行。以致環保部門有時面對肆意污染和破壞環境的違法行為而束手無策,降低了執法效率,造成環境污染侵害的延續,使得環境執法不可避免地帶有軟弱性和不徹底性。一方面土小企業污染仍然持續,一方面群眾認為環保部門不作為。
近幾年來,雖然廣大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有所提高,但仍有相當一部分群眾環保意識淡薄,只追求眼前經濟利益而不顧環境污染。土小企業的形成,很大一方面是由于群眾環保意識淡薄造成的,土小企業主往往從個人利益出發,盲目地去建設土小企業。
(1)完善取締土小企業的政策法規。首先,不再局限于土小企業的具體行業、類別,而是按照其性質,凡是生產方式、工藝落后,規模小,污染重的企業,均納入土小企業取締范圍。第二,制定相應政策法規,簡化清理取締過程。
(2)環境主管部門將部分責任下移,實行屬地管理。由基層黨委政府負責土小企業的清理取締,將土小企業取締納入基層政府績效考核。對于財政困難的基層政府,在土小企業的清理取締資金上上級政府要給與支持。
(3)加強環境執法力度,日常執法要做到細節執法。加強區域聯合執法,對于跨界土小企業做好平級移交工作,使區域交界處執法實現無縫對接。實行有獎舉報制度,對于舉報土小企業的群眾進行物質獎勵。
(4)強化環境監察執法權力,提高環境監察執法效能。賦予環保部門查封、凍結、扣押等必要的強制執行權力,這可以免去申請法院強制執行的時間差,使環境違法行為能夠及時得到制止,最大限度地減輕污染危害,維護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同時也可以震懾無視環保法律法規的違法企業,有利于提高環保執法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徹底改變環保“軟執法”的狀態[3]。
(5)加大環保宣傳力度,提高全民環保意識。環境保護關系社會安定,關系經濟可持續發展,涉及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于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樹立全民環保意識,既要增強企、事業單位和普通民眾的環保意識、責任和法制觀念,又要增強廣大環保執法人員,尤其是領導干部的環保意識和環保法制觀念。如果環保法律意識能夠扎根于民眾,領導干部能夠真正樹立起法律至上的理念,自覺維護環保行政執法,養成依法行政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環保法律法規必然能得到正確的貫徹與實施。通過加強環境法律法規宣傳力度,使群眾真正知法懂法,牢固樹立先審批后建設的企業建設路子。同時,在群眾創業過程中地方政府要進行有效引導,環境主管部門要起到監督作用。
目前土小企業的取締僅僅依靠環保部門來抓是行不通的,需要發改、經信、安監、工商、電力、公安等部門多管齊下聯合執法,形成強大的高壓態勢,使土小企業不具備生存環境。同時,環境監察部門也要不斷增強創新意識,加強與相關職能部門的溝通與協調,不斷創新環境監察工作機制體制,不斷提高執法人員的政治和業務素質,積極探索監察執法新途徑,才能不斷提高環境監察執法效能,才能適應社會發展對環境保護提出的新要求,改善環境質量、確保環境安全、服務科學發展。
[1]賀圣中.“土小企業”長期存在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19):271~273.
[2]洪麗華.新形勢下加強環境管理的探討[J].環境保護,1996(5):29~31.
[3]王淼淼,婁 佳.基層環境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環境管理,2004(2):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