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曉東
廣東南方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665
海洋測繪,對于海上航行的保證以及海洋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而海洋測繪的研究成果,不僅體現在海洋事業的發展,還體現在國民經濟建設、國防建設以及科學研究的方方面面。對于我國來說,從新中國的成立至今,海洋測繪的發展也從弱走向強,從小做到大,并且有了驕人的成績。而海洋測繪成果體現在那一萬四千米的島嶼岸線1800km的大陸岸線以及300多萬平方千米和6500多個島嶼的管轄海域。對于我國的海洋測繪事業而言,海軍的測繪力量開創的時間最早,隨著海洋測繪事業的發展,我國成立了國家海洋局,國家海洋局對我國的海洋進行調查、規劃以及實施,使得海洋測繪事業有了蓬勃的發展。
我國的海洋測繪事業,是從新中國的成立開始進行的。1949年4月,全部的船艇以及大部分的儀器設備、資料以及科研人員,被國民黨海軍海道測量局搬往臺灣,之后,上海市海軍接管部在上海得到解放后,把殘留在上海的海道測量局重新布置,在同年的6月成立了華東軍區海軍海道測量局,海道測量局屬下還設有制圖、測量、海事、潮汐等課以及開設鉛印廠,擁有了“開明”號、“漁威”號等船舶隊伍以及“登為”號、“登志”號兩艘登陸艇。此時,也有了測量隊的成立,測量隊主要對長江口一帶的水道開展檢測工作,并有了沿海海圖的編制,以及出版了長江下游的地名表、航行圖。1950年,有了沿海航海通告書以及港口潮汐表的出版,滿足了當時航運、軍事訓練以及水產部門這方面的需求,從而對東海海防的鞏固以及上海生產的恢復,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1951年1月,海軍司令部取代了華東海道測量局,并且設立了技術主任室、制圖、測量、潮汐、海事等有關機構,接著在南、東、北等三個海區,成立了機動測量隊以及水道測量科。1953年7月,海軍司令部與上海海務處進行合并,有了海軍司令部海道測量部的成立,并且設立了制圖、測量、海洋氣象、航標、航海等五個業務處,同時,海道測量處取代了各海區的水道測量科。從1954年起,各海區增加了一些海道測量段和區(后來演變成科、處)。為了對測繪人員進行專業培訓,1953年以后,在解放軍測繪學院、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水面艦艇學院以及南京大學等幾個高等院校,開設了海圖制圖以及海道測量系等專業。
1957年,海軍司令部海道測量部對渤海、黃海以及東海等沿岸開始進行勘查,同時有了一個偉大的決策,那就是加快進行海測工作的研究步伐。此后,擁有各類型的艦艇18艘,測量隊的作業人員增至300多人,同時采用無線電坐標儀以及專用測深儀等,測量隊也演變成海道測量大隊。到了1958年,開始對沿海及沿海島嶼的地磁進行普測,對各個海區做基本測量等等,這也代表著海測的工作走向了正規化。
1959年11月,海道測量部也相繼改了名稱,叫航海保證部,而各個海區的海道測量處也被稱為航海保證處。1960年,海道測量大隊從一個大隊增加到三個大隊,并且有了制圖隊的建立。1966年底,測繪專業技術人員增加至2000多人,從1958年起,在之后9年的時間里,海區基本測量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共測深里程78萬公里,測水深圖520幅,編制參考資料以及圖集20冊,各種海圖929幅,并且有了第一部海圖集的出版,不僅如此,還進行了兩百多項的海洋測繪等項目的工作,海洋測繪專業技術人員經過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到了1966年,我國開始發生了十年動亂,在十年動亂期間,由于技術工作人員大量被復員,技術工作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導致成圖成果的質量欠缺,有關業務的檢查指導不能順利進行,甚至出現了事故的發生等等。直至到了1975年,海洋測繪工作才開始又得到重視,在海洋測繪技術人員共同的努力下,海洋測繪的有關工作開始正常進行,除了對海區進行基本測量外,還對島嶼以及海岸帶進行測繪,并且為了使外輪航海有指導依據,編輯出版了國外海區航海的圖書資料。1978年,國家開展了工作重點的轉移,并且使得各項方針政策得到有效落實,使得測繪工作打開了一個新局面,除了建立海洋調查船隊伍以及海軍海洋測繪研究所之外,并且在設備上也配備了測量船,測量船適合到中、遠等海域進行測量。1985年,此類專用的測量專用船已經達到了2萬多噸。隨著黨和人民政府對測繪事業的支持,開始研制成功了各種各樣的儀器裝備用于海洋測繪,例如萬米測深儀、高精度無線電定位系統、海洋重力儀等等,并且采用了激光、微波、衛星定位以及電子計算機等新技術,開展對業務的研究工作。近些年來,海洋測繪工作取得了非凡的進步,除了對航海圖進行編制外,還編制了各類的專題圖,并對海洋測繪的自動化研究展開研究工作,向著更大更遠的目標發展。
我國的海洋測繪事業之所以有今天所取得的偉大成就,與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懷及人民群眾的關心密不可分;同時,更是離不開海洋測繪專業技術人員勇于犧牲的精神,他們積極探索,努力實踐,為了海洋的測繪事業的發展,甚至犧牲了自己的生命。這些來自各方面的關懷與努力,促進了海洋測繪事業的高速發展。
[1]畢永良,孫毅,黃謨濤等.海洋測量技術研究進展與展望[J].海洋測繪,2004,24(3):65-70.
[2]陳洪云,翟國君.海洋測繪進展評述[J].海洋測繪,2004,24(1):63-65.
[3]黃謨濤,翟國君,管錚等.海洋重力場測定及其應用[M].北京:測繪出版社,2005.
[4]李家彪,等.多波束勘測原理技術與方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