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增杰,趙麗妮
國電龍源電力技術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北京 100039
在現代工程項目管理中,風險管理占據突出位置,對保障工程各參建方的合法權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伴隨著我國建筑業企業更加廣泛地開展“走出去”工作,項目管理的方式注定要與國際接軌,風險管理在項目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
工程建設是集合組織、技術、管理、經濟等方面的綜合性社會活動,在前期調研、可行性研究和實施等階段都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面對著不同維度的多重風險。在美國,工程建設行業被列為最有風險的行業之一,僅次于采礦業。
風險管理就是對風險采取的從預測、判斷、分析、到評價以及采取針對措施的一系列活動。按照現代企業管理標準,風險管理是企業管理不可分割的內容,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風險是客觀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這就要求我們正確對待風險,認真分析并采取積極措施應對風險,盡力降低其可能帶來的損失。簡言之,需要我們對風險進行科學管理。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我國電力工業呈現出了以下新特點。一是電力需求增長持續放緩;二是一段時期內火電仍將占據主導,煤電矛盾短期內難以得到根本解決;三是以風電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發展迅猛,有望成為未來電力工業的重要支撐;四是火電企業節能減排的要求越來越高。總體而言,我國仍處于重要的發展戰略機遇期,國民經濟仍將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電力工業仍有較大發展空間。主動順應我國電力發展的新特點,電力建設行業仍大有可為。
風險管理作為電力建設管理的重要一環,貫穿于項目建設的始終。電力相關企業應該了解并采取科學的識別、評估、分析和控制方法,早謀劃、早辨析、早預控,積極化解和控制風險,努力做到項目風險的預控、可控和能控。
電力建設項目的風險因素存在于包括設計、施工、調試及試生產等各個階段。總的來說,當前,我國電力工程在工程建設階段面臨的風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對電力建設工程的目標結構進行分解,其風險因素有:
1)費用目標風險。因財政和貨幣政策調整,如利率上調等造成財務費用增加或融資困難;因標準提高或非生產性建筑規模和輔助建筑擴大等造成投資增加;因為管理混亂,發生了安全或質量事故造成工程拖期或索賠;因為需求下降或電價落實不到位造成投資回收期延長等。以上因素皆對項目費用目標實現構成風險;
2)工期目標風險。因為各種原因造成的工程局部或整體工期拖延,不能及時竣工和移交生產。從當前來看,電建項目的工期目標總體是有保證的,但部分單項或單位工程工期滯后現象時有發生。原因主要有業主不能及時付款、圖紙供應不到位或變更過多、設備供應延期或不合格以及施工單位管理不善等;
3)質量目標風險。由于設計錯誤、設備和材料質量以及施工和調試存在問題,造成工程通不過驗收或試生產不合格;
4)生產能力風險。由于工藝設計存在重大缺陷、設備性能不佳或生產用原材料不合格等原因,造成項目竣工但不能達標投產;
5)工程事故風險。主要包括自然災害和不可抗力、自然事故以及各種生產運行責任事故等。
從項目的組織管理角度分析,項目各行為主體的風險有:
1)建設單位風險。業主由于融資問題,造成不能按合同支付款項,不能正常履行合同義務,不能及時交付場地、供應甲供材料,不能提供必要的施工許可等;
2)承包單位(施工及分包單位,設備、材料供應單位等)風險。由于實力不足和管理不善,缺乏必要的專家,不能正常履行合同;由于方案失誤或管理混亂,導致工程中斷和拖延,無法確保進度和質量;由于業主不能及時付款,導致承包商財務困難,影響合同履行。此外,由于施工企業管理漏洞,每年仍有不少人身傷亡或設備損壞事故發生,給企業帶來了損失。設備和材料供貨方面,廠家拖期供貨情況屢見不鮮,由于交貨順序不當等引起的施工和設備質量問題也較普遍;
3)設計單位風險。由于工程技術單位力量不足或組織不力,出現技術方案不合理、設計錯誤、圖紙交付延期、設計文件不完整和交付順序混亂、變更頻繁甚至難以獨立完成設計任務等;
4)調試和監理單位風險。調試單位實力不強,缺乏專業的技術專家,不能制定合理的調試方案,造成調試時間長和成本費用增加,甚至工程或設備損壞;由于監理人員投入不夠、素質不高、組織和管理不善,導致下達的指令錯誤,不能正確組織工程管理推進和引導合同順利執行。
隨著我國企業海外拓展和“走出去”步伐的不斷加大,我國建筑業企業目前已經成為國際建筑業領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2012年,商務部公布了“2011年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新簽合同額前50家企業”和“2011年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前50家企業”。在新簽合同前50強中,電力企業占到8家,且均位于前30強內;在營業額前50強中,電力企業占到11家,前30名中有9家。
統計顯示:電力工業在2011年新簽合同額占合同總額的21.8%,躍居成為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最大的簽約領域[1]。然而,中國的電建項目集中于中東、北非、西亞、拉美地區,以利比亞戰爭、敘利亞內亂、伊核問題和南北蘇丹沖突為代表的地緣政治問題帶來的政局不穩已經成為不容回避的重大風險。
機遇與風險對等,失去了風險就失去了獲利的機會。電力建設企業要勇于并善于采取正確措施面對風險、管控風險,積極調動各方面有利因素,努力將風險與獲利的辯證關系掌控在最佳范圍。
管理風險的主要措施有回避風險、控制風險、分隔風險和轉移風險等。當前,電力建設工程風險管理的手段應是多層次、多方位的,主要手段有回避、轉移、在不同行為主體之間及工程建設的不同階段之間進行風險分隔,準備風險金和出具保函等。
1)盡量回避和分攤風險。投資方在論證階段,要摒棄大風險項目,考慮風險小或風險適中的項目,不選用未經過實踐檢驗的方案,優選抵御風險能力強的技術路線或方案,尤其應避免在邊界條件差、電網送出困難、融資條件未落實的項目;要充分重視前期工作的各種風險因素,對地質、地理乃至人文情況進行詳細勘察和考察,準備多套備選場址或方案,避免項目建設的“先天不足”。
對承包單位而言,應認真評價所參與工程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和企業自身的承受能力,當預測到后期會產生更大的損失時,應果斷采取中斷,以避免更大的損失。在大型項目中,很多建設單位都采取“EPC”方式,選擇一家有資質、有經驗、實力強的總包商來進行建設。對總承包商來說,合理的進行分包管理,既能夠發揮參建各方的優勢,揚長避短,也能夠達到分散項目建設風險的目的[2]。
當風險較大時,無論是業主還是承包商,都應該充分重視專業技術以及管理人員的配置,通過加強組織建設,將風險責任落實具體化,增強人員的素質和風險責任意識。在項目建設中,要重視和改善項目計劃管理,增強階段控制、過程控制和糾錯能力建設,努力實現對風險的有效管控;
2)進行風險轉移(通過擔保)。風險轉移的形式主要是銀行或保險公司開具的保證書或保函。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制約業主與承包商之間的經濟關系,是控制風險的有效手段,也是國際上廣泛認可的風險轉移方式;
3)進行風險轉移(通過保險)。對某些無法從根本上排除的風險,如不可抗力、第三者責任、人身傷亡和機械設備事故等,最好的風險轉移辦法就是保險。參照國際慣例和FIDIC條款規定,應提倡承包商投保建安裝工程一切險(包括第三方責任險)、社會保險和機動車保險。另外,電力工程涉及的設備數量多、采購范圍廣、制造周期長、運輸距離遠,運輸中的超長和超高情況較普遍,風險比較大,必須投保設備運輸險;
4)推進落實設計責任險。為提高設計水平和服務質量,保護業主與設計單位的共同利益,應進一步推進落實設計單位的設計責任險。電力建設工程科技含量大,影響因素廣泛,技術復雜、周期長,更應重視對設計工作的風險管理,積極推進落實設計單位責任保險;
5)強化調試、監理單位的風險責任。調試和監理單位是項目建設的重要參與主體,對實現項目建設目標有重要作用,因而也存在相應的風險因素。今后,一方面應規范監理、調試市場,公平、公開選擇調試和監理單位;另一方面,要加強調試和監理單位的責任意識,在經濟合同中采取一定的風險保證金制度,并適當提高保證金額度。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還可以嘗試保險;
6)以新的觀念繼續使用好工程基本預備費。“基本預備費”是針對一般自然災害和設計變更的一種風險儲備基金。目前我國火電工程建設預算管理中規定,基本預備費主要是為了解決設計階段產生的設計變更(包括施工中的工程量調整、材料替代和設備改型)而可能增加的費用,以及常見自然災害造成的財產損失和為了預防災害而采取措施所產生的費用[3]。但是,基本預備費用額度大,其使用和管理的范圍、原則不甚清晰。因此,合理界定并科學用好基本預備費對于強化工程概算管理和投資管理有特殊意義。
我們可以嘗試以新的觀念來對待基本預備費。首先,要繼續堅持和強化這一風險儲備金機制,通過此費用來補充、調整一些在工程實際中不確定項目產生的不可預見費用;其次,要在經濟合同中盡量細化其使用原則和范圍,盡量準確、具體約定其使用項目、額度以及調整機制;再次,要根據設計和施工單位、設備廠家承擔的責任保險情況,將其中的一部分用于補助各有關參建的保費;
7)牢固樹立風險意識和風險管理觀念,加快風險管理的制度建設。無論是技術手段,還是購買保險,都只是風險轉移、分散的措施,都沒法從源頭上替代各參建主體的風險防范意識和管控措施。風險因素沒有有效應對,風險事件很難避免,最終都將由承包商和業主承擔。因此,承包商和業主必須重心上移、關口前移,從源頭上提高技術和管理水平,充分認識風險管控的重大意義[4]。
為保證參建各方的合理利益,必須牢固樹立全面風險管理意識。在可研階段,要將風險研究作為一項重要內容,進行專門的研究和對策分析;在實施階段,要將風險管理作為工程管理的重要內容,全面提高決策和管理水平,逐步建立與相應的風險管理管控體系;
8)充分重視海外業務中的地緣政治、戰爭和恐怖主義風險。所有經濟活動的開展均是以政局穩定為前提的,地緣政治、戰爭和恐怖主義風險對經營活動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據統計,2011年上半年,我國共發生對外合作境外安全事件65起,同比增長45%。其中西亞北非政局動蕩引發的騷亂導致我國企業約39000人被迫撤回;恐怖襲擊或綁架事件8起,涉及27人,先后有26人遭綁架;境外治安事件27起,造成11人死亡。
企業在開展海外業務之前,必須對該地區的形勢進行清醒的分析,從長遠和戰略高度評估政治、戰爭和恐怖主義可能帶來的風險。在這個問題上,除了國家外交、商務部門的海外業務風險防控體系建設之外,企業自身也應注重和加強境外風險防控能力和管理能力。一要將境外安全工作作為企業境外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加強制度、人員和資金保障;二要嚴格落實境外業務安全責任制,定期對境外項目的安全管理進行檢查;三要加大境外安全培訓力度,建立健全境外安全培訓和考核制度,提升派出人員的安全防護技能;四要加大對高風險國家和地區的安全投入,必要時可聘請專業機構進行風險評估。多措并舉控制和規避境外業務風險。
電力建設項目管理中的風險源是客觀存在、不可避免的。但并不意味著我們對風險可以不聞不問、坐以待斃。風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組織和個人對風險的漠然與忽視。
電力建設企業要想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必須掌握和運用科學的風險辨別、風險評價、風險分析和風險管控方法,對重大風險源要力爭做到早分辨、早發現,有針對性的進行風險的預控管理,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應站在全項目周期的高度,從項目前期規劃開始做到項目決策、實施和生產的全過程風險管理。對于無法轉移和回避的風險,要制定專門的應急預案,選擇合理的風險化解和應對方式,正確地分擔風險、化解風險,努力將風險的潛在威脅和可能給各方帶來的損害降到最低,最大程度地確保工程的整體效益和參建各方的合理權益。
[1]宋旸.對外承包工程“晴雨表”發布[J].中國電力報,2012-3-28(7).
[2]劉丹民.加強電力建設項目投資風險管理[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11(2):100-101.
[3]電力工程造價與定額管理總站.火力發電工程建設預算編制與計算標準使用指南[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
[4]蘭首祥.電力工程建設風險管理探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1(9):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