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剛
云南省保山市中心血站,云南 保山 678000
信息系統在血站血液管理工作中的建設,實現了資源共享和信息共享,規范了血站的日常工作,減少認為差錯以及提高工作效能,最重要的是血站血液管理工作達到了新的《血站管理辦法》和《血站質量管理規范》所規定的要求——必須應用計算機管理采供血和相關服務過程。建立血站血液管理信息系統其目的在于提高血站的管理水平,保證其符合使用要求,同時保障血液安全。
建立血站信息系統要解決兩項問題,第一是要解決通過人工管理所不能解決或難以解決的問題,第二是要能夠準確、及時并無誤的為管理者提供血站的整體運行情況,并為管理者進行科學決策提供必要支持。血站管理信息系統主要是通過利用計算機網絡科學技術,實現各個科室間的資料和信息共享,并實現高度辦公自動化,從而提高管理質量和效率,更加有效的規范血液管理工作流程,最終適應血站的快速發展的需要。
按照血站的工作常規可分為3個階段,建立起一個功能全面、系統運行穩定、資源和信息暢通、封閉管理的現代化血站信息管理系統。
第一階段,主要側重于獻血者的個人登記信息、血液檢驗結果信息、采血信息和合格血液出入庫信息的資料建立、網站管理及站長查詢系統的建立。第二個階段要把將無償獻血的用血報銷及醫院用血結算納入網絡管理作為重點。第三階段是一個重中之重,主要內容是醫院的輸血科要實現計算機信息管理的目標,進而才能將臨床的用血信息同血站的信息聯系到一起,實現網絡互聯,創建一個輻射到全市區的網絡系統,從獻血登記、血液檢驗、體檢采血到臨床用血,使得整個過程必須完全處于計算機管理的采供用血網絡系統。
血站管理信息系統設計的基本原則:
1)管理信息系統必須能滿足當前和今后很長一段時期內的應用需求;
2)信息系統必須具做到層次清晰分明、結構合理,同時還要便于維護和管理;
3)建設血站管理信息系統時,要注意系統的安全性。最好采用先進成熟的計算機技術來保證將系統的風險降到最低;
4)在建立全面的信息系統的同時,要滿足系統具有良好的擴展性和開放性;
5)最后要注意保證網絡暢通,網絡信息流量合理,不要出現無法查閱的情況。
根據血站工作的效能和所需要的功能,結合網絡建設規劃,建立起一個由合理數量的服務器和工作站以及合適的網絡結構組成的局域網,選擇合適的網絡服務器(例如惠普服務器)、操作系統(server2003)。工作站的電腦最好采用我國生產的聯想商用電腦,并使用windows 2000以上的操作系統。
在建立好血站管理信息系統后,請網絡建設公司對工作贊賞的所有人員進行計算機基礎知識、系統技能操作、系統功能和使用方法等只是的全方位培訓,培訓時間最好在一個月或一個月之上,給工作人員留出適應的時間。這樣,系統的操作人員在上崗后能掌握軟件的使用方法和系統工作流程,這對準確、及時錄入有效數據提供了保障。
在軟硬件建設完成后,讓信息系統正確運營使用,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及時調試不完整的地方,不斷作出改善,定期維護和升級,以保證系統整個系統有效、穩定、暢通的運行。實現人工智能化和信息化。
血站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統并投入使用,其意義在于使得血站的管理工作更加科學化、信息化、數據化、簡單化,還能幫助血站解決很多過去人工難以解決或無法解決的問題。例如:獻血者個人檔案的管理、查詢和存放,檢驗信息的登記查詢,庫存血量查詢和出庫血液去向等問題。
血站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和運行使血站的日常工作發生了革命性的重大變化。主要在于明顯提高了工作效率,很大程度上減少了人為原因的差錯,促使信息和資源共享化,各科室能及時有效的獲取準確信息,為領導決策提供了及時準確的信息依據,更重要的是大大減少了各種文檔資料手工抄寫所使用的時間,間接的減少了筆誤,系統的應用即改變了血站的日常工作管理模式,又完善了管理的方法。科室工作質量的差異在網絡中能得到即時體現,因為工作數據大多通過計算機網絡采集產生,因此對監督各科室的工作提供了條件。使用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這樣的網絡化辦公模式很大程度上節約了辦公資金和降低了物質的消耗。
在血站管理信息系統運行后會出現多種多樣的問題,客戶化是必然存在的,對此工作站應該本著先接受后修改的原則,強制性的對原有的操作流程進行整改,對系統供應商要求進行系統升級,這種方法在開始時有一定困難,但實施之后就可看出這是減少因系統不穩定因素導致系統進行反復修改的最佳手段。總體上提高了系統運行的速度和安全性。
建立完善的血站管理信息系統關鍵在于各人員的重視程度,其工作重點在于血站管理信息系統的選擇上。客戶化需求的解決方案于服務商的選擇也關系到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成敗,不僅要選擇好的服務商進行長期合作,共同建立和維護管理信息系統,更要重視工作人員的培訓,不斷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同時,還要增強全員的重視程度和工作意識。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通過我們不斷的總結和完善,完成建設一個現代化血站的既定目標近在咫尺。
[1]吳雨芹,信息系統建設在血站血液管理中的運用[J].中國衛生信息管理雜志,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