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揚
(中國建設銀行青島市分行 山東 青島 266000)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企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中小企業在促進經濟增長、創造就業機會、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等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近幾年來,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面臨著很大的困難,最重要的阻礙因素是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狹窄、融資數量少、融資結構不合理、融資成本高。因此,深入研究現階段新形勢下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對策,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企業融資能力與資產規模、信用程度、未來成長等因素成正相關。中小企業由于具有資金規模較小、經營風險較大、抗沖擊能力較弱等特點,導致其融資行為呈現為不同特點。
首先,缺乏銀行融資的動力。多數中小企業由家族擁有或者由單個商人擁有,公司治理差,透明度低,更關心公司控制權,更多優先選擇通過親友等途徑融資。而且,中小企業由于管理不規范、不系統,企業財務制度等眾多信息存在較高程度的不透明,這也給企業融資帶來了重重阻礙。
其次,普遍缺乏用以融資的抵押物。中小企業在申請貸款時無力提供必要的抵押品,不動產幾乎是實踐中唯一被銀行等貸款機構認可的抵押物,而中國目前仍然實行土地國家所有與集體所有的制度,導致很多私有企業并不擁有可用做抵押的土地使用權或房屋建筑。
第三,資金需求波動大。對中小企業而言,經營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或者說企業存續的變數大、風險大,其資金具有明顯的季節或臨時性的特點。資金需求一次性量小、頻率高,導致融資復雜性加大,融資的成本和代價高,而我國銀行主要提供的是流動資金以及固定資產更新資金,并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的需要。
2008年以來,面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新形勢,國家不斷加大宏觀調控力度,中小企業發展面臨融資難的新問題。究其根源,有中小企業自身的原因,有政策制度的原因,也有銀行金融管理的原因。
首先,中小企業自身的原因。中小企業經營規模小,生產技術水平落后,產品結構單一且科技含量低,抵御風險能力差,經不起原材料或產品價格的波動,經營風險較大。中小企業信譽不高,信用觀念淡漠,財務管理水平低下,信息缺乏客觀和透明,導致銀行放貸慎之又慎。另外,中小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會計信息失真,造成銀行與企業信息不對稱,增加了融資難度。
其次,政府相關部門的原因。政府部門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程度和速度不夠,政府部門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保留著計劃經濟觀念。長期以來,國家扶持政策一直向大企業傾斜,注重大產業和大格局,盡管近些年認識到了中小企業的價值并調整了相關政策,但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變化。特別是國家現階段對國有大型企業實行大規模的優惠政策,中小民營企業很難享受這些好處,或者代價高昂。
第三,金融體系及銀行方面的原因。銀行業壟斷與產業壟斷緊密結合,國有大銀行鐘愛國有大企業,中小企業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且,中小企業與銀行信息不對稱,在資金使用過程中經營風險大,使銀行承擔過多壓力。另外,我國目前的銀行體系還缺乏專門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政策性銀行,雖然已有中小商業銀行如農村信用社、城市商業銀行等,但他們沒有政策性融資權,自身問題較多,無法滿足中小企業需要。再有,中小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和債券融資渠道也不完善。
由于融資難,涉及企業、銀行、政府三方,因此,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需要三方的共同努力。
首先,中小企業要規范內部管理,全面提高綜合素質。中小企業要明晰企業的產權,建立股份合作制,通過產權轉讓、股份制改造、租賃、拍賣等多種方式,加快、放開、搞活自身經營局面。中小企業要規范企業財務制度,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企業的財務、會計制度,建立完善的財務報表體系,提高企業財務狀況的透明度和財務報表的可信度。中小企業要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提高企業的信用等級,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杜絕不良信用記錄,提高還款信譽程度。中小企業要開展中小企業融資租賃創新,拓寬融資渠道,構建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積極穩妥地推進各項調整措施,著力提升集約化經營水平,把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作為企業經營發展的主線。
其次,金融機構的快速發展、自我完善和持續創新。金融部門應根據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合理配置金融資本,充分利用利率的杠桿作用,對金融貸款進行市場調節。應大力發展創業板市場,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直接融資途徑,支持多種融資方式共同發展。要積極培育和發展債券融資市場,大力發展我國投資基金市場,促進中小企業科研開發的創新能力。可建立健全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銀行體系,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滿足不同類型中小企業對金融服務產品需求的差異性。銀行應對融資期限、還款方式、擔保條件等進行調整,提高產品的適應性。
第三,政府應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支持力度。完善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投融資政策,以稅收優惠、財政補貼、貸款援助等方式給予其資金上的大力支持。在中小企業創業基金、管理及技術創新獎勵、企業孵化器建設與運營、行政管理與審批流程等方面,不斷創新和發展政府服務能力尤其是金融服務能力,創造有利于中小企業融資的大環境,形成立體的多層次的動態支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