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彥梅 張存良
(1.商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河南 商丘 476100;2.商丘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 商丘 476000)
中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這既與高校擴招和全球經濟形勢不佳有關,也與高等教育存在的諸多弊端有牽連。 高等教育傳統教學重理論傳授,輕實踐教學,對于師范院校培養工科人才,問題更為突出。 我國多數院校有限的實踐教學偏重方法技能傳授,而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或方法不當,造成學生動手能力弱,創新能力低,適應能力差。 解決高校在人才培養上存在的弊端,需要改革傳統教學模式,而校企合作是培養高技能工科人才和實現校企雙方共贏的有效途徑[1-9]。 美國斯坦福的發展證明,優秀企業需要有與其生產相匹配的大學進行聯合研發,這樣既可解決企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又可通過企業對科研院校的投入提高校企雙方的科研水平, 改變院校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脫節問題。校企合作還為企業和學校培養高技能創新人才提供良好環境,有效提高畢業生的就業能力。
國內的校企合作近些年雖有一定的發展, 但合作深度、廣度和穩定性與社會發展要求還存在差距。 由于缺乏相應機制,大陸的科技、教育和社會經濟未能緊密結合,創新資源利用效率低下,企業產業發展動力不足。 一方面,高校和研究所集聚了大量科技資源,但受現行科研評價體制的影響,科技工作者多重視科研的名和利,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文章的撰寫或項目申報上,僅有為數不多的科研人員愿意承擔科研風險,主動尋求與企業合作進行應用研究。 其結果,高校或研究所積存大量無應用價值的科研成果,少量有應用前景的科技成果其轉化率也偏低。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科研資源,國內企業多重視現有技術改造, 或疲于解決技術上出現的問題,沒有精力或者輕視對企業未來發展有利的基礎研究。 在我國工業企業中,有研發機構的很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企業不足萬分之三,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差,國際競爭力不強。 此外,國內多數高校缺乏與企業進行合作的固定機構,校企合作多依靠科研人員的個人聲望或社會影響進行,且缺乏合理的評價和監督機制,合作效率和質量受到影響。
由于國內校企合作存在不少問題, 很多合作流于形式,人才培養模式還不完善,要使校企合作培養創新人才得到落實,需要構建合理機制。 2009 年2 月24 日,國務院審議并原則通過了《關于發揮科技支撐作用,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意見》。 《意見》明確要求組織、動員和激勵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科技人員深入企業、深入生產一線,特別是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大的中小企業,開展創新創業和技術服務,形成科技人員服務企業的長效機制。 同年3 月24 日,科技部、教育部等7 部委聯合出臺 《關于動員廣大科技人員服務企業的意見》,要求廣大科技人員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積極投入到服務企業的行動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要為科研人員服務基層和企業做好保障;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完善激勵和支持科技人員服務基層和企業的政策環境。 由于我國多數院校屬公立,由政府出面支持和推進校企合作有望改變依靠科研人員的個人聲望進行校企合作的狀況。
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創新人才即需要合理機制,也需要企業、學校、政府和社會創造適宜的育人大環境。 企業為學校提供先進的實習設備和實習場地,在不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的前提下,企業生產現場可作為對學生實訓教學的場所。 學校建立校內模擬訓練系統,在課程體系建設上,堅持在傳授基本原理之外,加強現場實習的課程和學分,強調以就業市場為導向,加強縱向銜接和橫向統合,根據地區特性和市場需求等因素,調整學校課程。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能力培養,以技能考核檢驗教育成效,鼓勵學生在取得畢業證書的同時取得職業證書(學力重于學歷)[6]。 為使高校教師有精力進行應用研究和培養人才,政府應繼續改革職稱評定條件,分學科和專業細化標準,盡量減少對論文和項目數量的要求。 社會應創造合理務實的人才評價環境,真正形成能力高于學歷的人才評價輿論環境。
商丘師范學院是升本不足十年的省屬本科院校,工科教學基礎薄弱,為了培養高素質合格人才,化學系與周邊化工企業互利合作,采用合理育人方案,培養出動手能力強、創新能力高、適應能力廣的優秀畢業生。 化學系畢業生就業率領先學院其它院系,也高于同一級別兄弟院校相同專業的畢業生。
實訓基地是實戰式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綜合環境,不同于高校的實驗課程,不但需要有相應的設備、場地,還需要高素質專業師資、配套管理制度和考核機制、特有的企業文化氛圍。 商丘師范學院化學系依據培養方案,基于科研項目合作,先后在上海現代哈森(商丘)藥業有限公司、龍宇化工和柘城鑫源化工等企業設立實訓基地。 上海現代哈森(商丘)藥業有限公司為學生掌握工業中試放大和無菌操作,了解釜式間歇生產和化學原料藥合成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 龍宇化工和柘城鑫源化工則為學生掌握精餾,了解管道式連續生產提供了真實環境。 校外實訓基地的建立彌補了校內實踐教學資源不足,為創新人才培養創造了良好的軟硬件環境。
學院采取校企教師雙向流動機制培養創新型人才。 在互利合作的基礎上,化學系聘請上海現代哈森(商丘)藥業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郭兆林,工程師曹廣連輔助講授《化學工程》和《中試與放大》等工程課程,筆者作為化學系的代表協助上海現代哈森(商丘)藥業有限公司申報河南省科技攻關計劃項目,并利用化學系科研資源為公司解決一些技術問題。化學系郭保國趙文獻等教學名師利用科技特派員身份, 在協助龍宇化工和商丘市創世偉業化工有限公司科研開發的過程中提高了實踐經驗。雙師制密切了校企合作,提高了高校教師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了企業科研開發實力和市場競爭力,為培養動手能力強的應用型創新人才提供了師資保障。
教育只有面向社會發展、關注市場人才需求、不斷改革和創新教學內容,適時調整教學計劃、專業設置和授課內容,高等教育才能長遠發展。 商丘師范學院化學系根據人才市場需求、地域特點和經濟行業發展趨勢,增開《數理統計》和《中試與放大》等工程通用性極強的理論課程,選開《應用電化學》和《制藥工程》等專業性較強的專業選修課,增加《有機合成實驗》等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課程的授課時數,壓縮學生可以自學的理論課授課時數。 另外,增加學生進廠實踐學習的次數和時間,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類科研項目的研究。 通過校企合作,尤其是科研項目合作,緊密結合企業的生產實際和科學技術的前沿問題進行科技攻關,將社會經濟發展的最新知識和行業發展趨勢及時反映到教學中,既彌補了理論教材的單一性和時效性不足的缺點,又保證了教學內容的前沿性和實用性。
依托國家科技興國政策背景,搭建產學研校企合作平臺,共建創新人才培養大環境。 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彌補了師范院校實踐教學資源的不足。 采用雙師制密切校企關系,即提升了高校教師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又增強了企業科研開發實力和市場競爭力, 為培養動手能力強的應用型創新人才提供了保障。 以科研項目合作為載體,結合企業的生產實際和科學技術的前沿問題進行科技攻關, 將社會經濟發展的最新知識和行業發展趨勢及時反映到教學中, 保證了教學內容的前沿性和實用性,為創新人才培養提供了基礎。
[1]褚景春,吳素華.華北電力大學校企合作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08,6:11-14.
[2]鄧建高,王敏.高校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09,3:25-27.
[3]肖爭鳴.高職材料類專業產學研合作辦學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06,35:34-35.
[4]杜蜀賓.更新觀念構建高職學院實踐教學服務平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9:28-28,60.
[5]王啟田.深化校企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J].教育與職業,2008,14:33-34.
[6]狄成杰.成人高等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8,11:13-14.
[7]何火嬌,羅威,楊紅云,艾施榮.校企合作辦學是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途徑[J].高等農業教育,2008,5:38-40.
[8]張強,仝丙昌.校企合作的實踐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13:49-49,61.
[9]黃永銘.以市場為導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2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