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衛國
(鎮平縣棗園鎮中心校 河南 鎮平 474250)
未來的2l 世紀,將是一個復雜多變的新世紀,人們將面臨激烈的競爭和挑戰。 當前的初中生物教育,就正是啟蒙和培養學生適應意識培養學生興趣的關鍵時期。 我在近幾年的生物教學中,覺得比較法教學在生物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因此我總結了以下的教學實踐:
為了讓我們的初中學生在未來2 1 世紀的大風大浪中有所作為, 就應該從現在培養他們適應新環境的意識和能力。當前的素質教育,就正是啟蒙和培養他們適應現代意識的最佳時期。
競爭,優勝劣汰,這是生物界生物生存發展和進化的規律之一,當然也是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一種客觀法則。 在生命科學中,這是一個古老而傳統的理論。 但在我國當今社會轉型中,卻已成為一種較為流行的現代觀念。 在中學生物學中,涉及競爭的生命現象、知識和理論,卻屢見不鮮,為學生競爭意識的啟蒙教育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情境。
生物學科中體現整體思想的科學實例是很多的。 例如:一個細胞可以看作一個整體,細胞有細胞整體層次上的結構和功能,義有各組成部分及各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彼此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一個生物體也可看成是一個整體。 一個種群、一個群落、一個生態系統都可以看成一個整體或一個系統。
整體觀念實質是一種系統觀念。 人們在考察某一事物時,要從整體(大系統)出發,注意在整體綜合的控制卜進行局部分析,從整體到部分,從大系統到子系統。 然后通過局部的逐級綜合達到總體綜合,又從部分回到整體,這種宏觀和微觀的綜合,從整體和部分的不同層次上,從整體及部分的結構、功能及彼此聯系上,去考察事物的觀念可理解為整體觀念。啟蒙矛¨ 培養學生從整體系統的觀念去考察事物,很有必要。
教師都希望學生樂于接受自己所講知識,但學生能否主動接受, 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傳授知識的方式和技巧。尤其是當今生物取消高考,更為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十兒年來的教學實踐,我深深感到:濃厚的興趣,能加強學生學習的白覺性,能培養學生探索精神,開發他們的創造能力;濃厚的興趣,還會減弱學生學習中的疲勞,從而提高效率,取得優異成績。
感情投資,激發興趣若學生對教師感興趣,對他所任教的這門課也會產生濃厚的興趣。 老師應該對學生多進行感情投資,做到處處關心學生,愛生如子。 同時課余時間應多深入到學生中去和他們聊天。 講講生物領域中各種各樣的趣聞;幫助解體形象化,我們也稱之為“對比直觀”。 如借用學生們所熟知的一般事物,比喻生命現象或規律,如說草履蟲像草鞋,大草履蟲有一個透明略呈腎形的大核,等等。 這樣,使學生對微細抽象的生命現象,有一個直觀形象。
比較法是培養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方法。 比較法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維的基石,即比較是一切邏輯思維的方法。 任何事物的特點必須在相互比較中才能充分地顯示出來。 因此,采用比較法,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比如: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有什么聯系和區別?學生必須用比較法,從邏輯上找出對比之項:作用場所、作用條件、反應物、生成物、能量轉化等等,然后分析出對立面和統一面,得出答案。 并從中看出二者的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生命現象之間有著本質的內在聯系,縱橫交錯,網絡復雜。 生命現象的多樣性決定了比較法的多樣性。 一般的比較法有類比、列比、歷比、寡眾比和綜合比。
3.1 類比。 就是根據生命現象和規律的系統性,進行類型或類別比較的方法。 根據被對比各點的相似性和差異性、類比法又分為類型比較法和類別比較法。 前者是把同類的各個生命現象和規律進行比較,找山共同性和相似性,進行歸納教學的方法。 如學生已學過了地上莖的知識,在講授地下莖時,將其特點分別與地上莖特點作相應比較,或者讓學生把兩個實物對比分析,這樣可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自學似地獲得新的知識,建立起同類的概念。 后者是把不同類的生命現象和規律進行比較,找出特殊性和差異性,進行分類的教學方法。 如綠藻和蘭藻的比較,鯨和魚的比較,可使學生在原有一類知識的基礎上,獲得另一類新的知識,擴人原有知識的范圍。 類型比較法和類別比較法關系密切,常相互配合,同時運用。求人同,歸一類;找出特點,分門別類。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對比各方既是具有共同特征的一大類,義是具有不同特點的二類或多類(小類)。
3.2 列比。列比就是把相對獨立的互為并列的幾個生命現象進行比較的方法。 如:綠色開花植物的各種根(或莖、或葉、或花、或果實)的比較;昆蟲綱各目動物口器的比較;等等。 可使學生從中清楚地認識到繁多的生物器官與其功能和環境條件相適應。
3.3 歷比。 歷比就是從時間上和空間上,將某一生命現象發生發展歷程分階段進行比較的方法。 如將高等植物各類的根(或莖、葉),按進化程序比較,可幫助學生具體生動地認識到:植物的進化遵循由簡單到復雜(由水生到陸生)的進化歷程。義如把魚綱、兩棲綱、爬行綱和哺乳鋼的心臟(用掛圖或模型更佳)比較,這樣,學生就不難看山脊椎動物心臟的分隔變化,即由一心房一心室到二心房一心室至二心房二心室。 有力地證明了動物也是遵循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進化歷程。
3.4 寡眾比。寡眾比就是將同類中的一事物同眾事物比較的方法。 一般以一事物為圓心,與眾事物分別比較,而眾事物之間不進行比較。如把茄科與錦葵科、薔薇科、十字花利.的主要特征分別進行比較,強化對茄科主要特征的認識和記憶。 在分章節復習時,也可把其中的一種器官(或組織、或系統)同多種器官(或組織、或系統)分別比較。 強化其一,鞏同其他。
3.5 綜合比。綜合比就是把一系列的各個生命現象的諸方面進行比較的方法。 一般用在總復習末期,將一本教材(或一編)的內容,分縱類和橫行,綜合整理,分析精煉,列出一覽圖表,讓學生靈活運用上述各種比較法,掌握個別和整體知識的網絡關系,積零為整,融會貫通,使知識系統化。 如六大類植物類群的主要特征比較等。
總之,在生物教學實踐中,注意讓學生在學習生物學知識、培養生物學能力的同時,有意識地對學生滲透了一些現代意識的啟蒙教育,重視學生興趣的培養,同時教學中,也用比較法教學,取得可喜的效果。 我摸索了以上幾點,希望在以后的教學生涯中不斷探索和實踐,能與同行多多交流。
[1]馮建軍.現代教育學基礎[M].2 版.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張念宏.教育百科辭典[M].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88.
[3]初中生物教育資源網[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