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春
(余干中學 江西 余干 335100)
在許多人的頭腦中, 一提到評價, 總是主觀地測驗、考試,這是對評價的定義完全沒有搞清。 所謂評價,是判斷某一事物能否滿足人的需要的特殊的認識活動,而測驗、考試只能說是教育測量的具體手段。 “教育測量是一種純客觀的過程,它要求測量者盡量排除價值觀等主觀因素的影響,以保證結果的客觀性。 ”評價是一種主體活動,是做為價值判斷的活動,它是“實踐與認識的中介”。 評價要以測量為依據,因為只有對客體自身的性質、特點、功能有了科學的認識,才能進行價值判斷。 評價活動包含描述提供客觀信息和進行評價判斷兩部分。 其最終目的是決策和采取相應行動。
在教育角度上來講, 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體育教育評價是對教育效果進行價值判斷, 以提供信息,實現它的導向、激勵、競爭、協調、控制、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體育教育評價主要包括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價,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和教學過程的評價等。 隨著教育教學的發展,評價的觀念和方式也不斷更新,從單純的教師評價到學生評價,從互評到自評,從單純的動作技能形成到學生心理、情感的表現等等,它們都不同程度地促進了體育教育評價。
體育教學評價的功能,就在于可以把知識、技能、能力、情感等有機地融為一體, 并借助它有效的改善教學活動,保持教學平衡。豐富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傳統的教育評價模式忽視了學生豐富的思想和情感。 而把他們當成接受學習、完成學習的對象。
通過教育評價,使學生懂得為什么學,學什么和怎樣學,起到左右學生學習方向的功能。 通過評價,使學生獲得某種精神上的滿足,調動學生學與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特別是對一些“差生”,當他們的“閃光點”得到肯定時,能激發他們內心追求美的需要,產生上進的動力,也使學生了解自己的不足與進步,克服盲目樂觀和自卑心理,可以分析原因,及時補救,從而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有效調控。 也使學生之間看到不足,有利于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2.3.1 科學性和可行性相結合的原則
只有堅持標準科學性,評估才能準確可靠;只有注意評估的可靠性,才能使評價工作經常、持久、有效的開展。 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首先要研究素質教育的內涵,抓住素質教育全面性、基礎性、個性性、主體性等特點,確定學校體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作用,明確學校體育具體培養目標,使評價目標與教育目標一致,并以此為依據來設計體育教育評價的指標體系。 并力求評價指標科學化,評價辦法具有可操作性,發揮評價體系的正確導向作用。
2.3.2 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原則
在體育教育中,采取定量的方法進行評價,增強了評價的科學性,改變了過去單一的定性評價,而追求定量評價,使定量評價占據了主要地位。 但是評價指標一般含有質與量兩個因素,量是轉化為質的前提,因此,我們在選擇指標時盡量量化和具體化,便于操作,對難以量化的指標采用定性的評語。
我們必須認識體育課評價制度的改革不是取消考試,不能是“練練玩玩”而已,而是要從根本上來建立全新的體育教育評價指導思想,要從單一的評價視角轉向多角度、多方法的綜合評價,要淡化考證的選拔功能,強化全面教育、檢驗、反饋、激勵的綜合功能,徹底根除考什么、教什么、練什么的弊病。 21 世紀所需的是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復合人才,通過體育教育不僅發展身體,增強體質,還要培養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質。 而這些人文因素不像體育課的密度,運動負荷,掌握動作的數量和完成動作的質量等容易量化, 像思想品德,心理素質,鍛煉能力等指標是難以量化的,如忽視這些難以量化的指標的教育評價則是不全面的,缺乏科學的。 因此,單靠定性化、 數量化方法無法認清評價對象的本質特征,必須把定量和定性有機的結合起來。
2.3.3 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自我評價的理論基礎是教學論和學習論。 傳統的教育評價注重他人評價,忽視教師和學生的自我評價,對教師評價中,任課教師長期工作在教學第一線,對教學活動的情況最為了解,對教學質量的優劣也較為清楚,所以對課堂教學質量的評價離不開任課教題的自我評價。 實質上就是教師對自己工作的自我認識、自我估量、自我教育的過程,使其看到自己工作中的成績、缺點和差距,有利于工作的改進和積極的調動。 但自評往往帶有主觀性和局限性,所以評價應考慮到學生評價和其他教師的評價結合。 新的評價觀要求師生平等對話,教師不宜像唱獨角戲似的評價學生,而讓學生參與評價,使評價成為一種雙向甚至多向的活動,并通過學生“自評、互評’’實現教學發展,開拓師生彼此的潛力,以促進教與學的發展。 以練習過程中,采用分組、合作等練習形式,學生相互觀察,發現并指出練習中的正確與錯誤,對照自己練習,討論評價,明確自己的不足并不斷改進,得到提高。 然后教師進行總結性評價,強調重、難點及要求事項,肯定性、激勵性評價學生的合作,創造性練習,最后師生共同評價。
2.3.4 即時評價與延時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即時的評價, 有利于及時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使學生保持一種良好的學習心態。 通過即時評價,教師可以把握課堂學習、練習狀況和學生的表現情況,調控教學活動,調動學習練習的積極性。 但是,有時即時評價會帶來負面效應,還會嚴重的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如有學生在學習難的動作時,動作呆板、難看、不協調。 教師就不要進行即時評價,因為它會讓學生失去信心,傷害到自尊心。 讓學生之間觀察、交流,不斷的改進,直到成功,再一進行鼓勵性的評價,這樣,學生有了展示自我的機會,會更認真的學習,積極性高漲,效果會更好,這就體現了延時評價的好處。 因此,在體育教育中,要把握教材,把握時機,將即時評價與延時評價相結合。
教師和學生都能有一套完整的評價方式,使學生的身體得到公正、合理的評價,采用了新的評價手段,信息也及時的反饋回來,這樣的評價手段是適應教育的改革和社會的不斷進步的。 當然,在實施的過程中仍然有很多的不足,我們在探索過程中不斷的解決矛盾,爭取能完善這套評價制度。
體育教育評價以育人為本, 注重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評價的目的在于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不足,找出原因,以便改進學生策略和方法, 其主要功能在于反饋和激勵,而不是甄別和選拔。 因此,作為體育教師的我們應轉變觀念,選擇正確的評價方法, 全面有效地評價學生的體育學習成績,以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展。
[1]于鴻雁,陳燕,王寶恒.國外教育評價對我國體育評價的啟示[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11.
[2] 趙肖. 對學生體育教育評價的思考[EB/OL]. http://www.tljys.net/zxxty/ShowArticle.asp.2009,01.
[3]編寫組.體育心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05.
[4]編寫組.新編教育學原理[M].江西省高校出版社,1997,06.
[5]劉海慧.新課程與學校發展[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