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華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圖書館 江蘇 南京 210044)
計算機技術、網絡通訊技術的迅猛發展為圖書館迎來了一次數字化革命,數字圖書館已成為國際高科技競爭中新的制高點, 同時已成為評價一個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標志。 進行數字圖書館建設是新世紀高校圖書館的重要戰略,這項工作關系著圖書館的生存與發展。
數字圖書館是將有價值的圖像、文本、語言、影視、軟件和科學數據等多媒體進行收集、組織和規范、再加工,通過網絡提供高速橫向跨庫連接的多媒體信息存取服務,并將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資源以數字化的形式存儲, 以網絡化的方式,互相連接,提供及時利用,實現資源共享。 因此,數字圖書館具有信息資源數字化、操作電腦化、傳遞網絡化、信息存儲自由化、資源共享化、結構連接化、信息實體虛擬化等特征。
數字圖書館建設, 有利于推動圖書館的現代化進程,提高綜合服務質量。 高校圖書館要適應信息化、開放性圖書館的要求,把圖書館建成具有一流設施、一流服務、一流管理水平的現代化圖書館,充分地發揮傳播知識、傳遞信息,進行社會教育、參與學術研究和保存文化遺產的功能,為師生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 數字圖書館將能提供有效的教育模式。通過數字圖書館, 學生們可以讀到自己想要的最好的書,使處于凝滯狀態的文化遺產復活,使自己擁有全世界的文獻資源。
數字圖書館是傳統圖書館內涵的延伸、技術的革命和功能的發展。 因此,高校在建設數字圖書館的過程中,必然存在許多的問題。
數字化圖書館的概念首先是由西方發達國家提出的,我國圖書館數字化的概念、模式、框架、發展方向等都是直接從西方引進的。 所以我們的基礎理論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模仿西方。 在理論準備不是很完善的情況下開始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直接導致高校圖書館在建設之初就存在著先天不足的缺陷。 在各高校圖書館數字化建設過程中,多種理論并存、多種模式并生的現狀,成為制約我國圖書館特別是高校圖書館的數字化發展進程的主要原因。
在全國掀起建設數字圖書館熱潮的短短幾年中,由于缺乏統一的協調與規劃,數字圖書館標準不一,相關立法尚未制定和執行,各單位之間的利益又難以取得彼此都認同的平衡點等一系列問題的存在導致合作建設少各自為政多,各數字圖書館的用戶檢索界面、檢索語言和管理系統等存在較大差異,不同館的數據庫互不兼容,各系統之間不能相互聯通、應用,造成大量的財力、人力、物力資源浪費在低水平的重復建設上。
數字圖書館時代要求圖書館工作人員既要具有圖書館專業知識,又要有通過計算機和計算機通訊網絡來獲取或提供信息服務的能力。 而現實中,一方面,很多高校很難引進具有圖情專業、計算機專業、自動化專業等方面的高素質人才;另一方面,館內人才又紛紛跳槽另謀高就。 對現有館員隊伍缺乏系統的、有計劃的在職學習和培訓,這些都是造成館內高素質人員缺乏的重要原因。
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數字圖書館, 不僅要支持讀者查詢館藏書目信息, 而且更重要的是滿足不同讀者遠程查閱或索取網上各館藏信息資源的需求。 目前國內大多數圖書館文獻信息數字化程度較低, 數字圖書館的規模有限, 可供在線服務的數字化信息源嚴重貧乏。 絕大多數圖書館數據庫建設,還停留在以書目查詢和引進光盤庫等電子出版物瀏覽為主的階段, 市場上全文數據庫大多還是以光盤的形式存在, 對于多數讀者來說, 其可靠使用性的難度比傳統圖書館有過之而無不及。
高校數字圖書館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每個高校都要根據自己的專業特色進行數字化建設, 必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數字資源的標準化建設是數字圖書館實現共享的關鍵。標準化建設主要指在數字化文獻的采集與一次、二次開發過程中,必須遵守網絡傳輸協議、數據通訊格式、數據加工標準和有關文獻分類標引、著錄規則等標準化原則和要求,確保數字信息資源符合網上傳輸與資源共享要求。 高校數字圖書館建設過程中必須重視標準化建設,嚴格按統一的標準規范各項數字化項目。 只有按標準建設的數字資源才具有通用性、開放性和共享性,才能在網絡上流通無障礙,真正實現“虛擬館藏”的共享服務。
高校數字圖書館的定位一定要準確,要“因校制宜、因需制宜、因人制宜”將有限的經費投入到各館的重點特色化建設中去。 要充分的利用學校的科研優勢、學術優勢、人力資源優勢, 密切圍繞本館資源優勢與核心群體實際需要進行考察、調研,制定出切實可行,利于本校發展的數字圖書館建設方案。
目前,各高校數字圖書館建設往往缺乏宏觀上的統一管理與協調,造成各館相對獨立,相對分散的狀態,存在較多的信息重復建設現象。 高校數字圖書館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對此進行宏觀管理,建立起相應的信息資源建設管理體制,統籌安排,共享共建。 各高校數字圖書館之間不斷地協調資源建設,走聯合之路,互通有無,發揮高校圖書館界的整體優勢,以因特網、中國教育科研網和校園網為依托,建立與社會之間、校際之間、館際之間的共享通道。
技術與人才是實施數字化建設的重要保障。 一方面高校要加大資金投入,重點加強圖書館計算機網絡、設備等硬件設施建設,另一方面要加強人才培養,兩者缺一不可。 在數字化建設過程中對圖書館員信息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圖書館專業知識,又有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的復合型人才。 所以在數字圖書館的建設過程中,要不斷的加大高級專業技術人才的比例。 突出圖書館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的專業教育,不斷創造人才進修與培訓的機會,加強對管理人員的定期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
目前我國數字圖書館正處于發展階段,各高校應抓住機遇,循序漸進,加強資金投入與技術人才的培養,加強館際交流與合作,建設好有本館特色的數字圖書館,為學校及社會提供優質的信息服務, 大力推進我國信息化事業的發展進程。
[1]卜冬菊.高校圖書館數字化服務[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
[2]孫娟.淺談高校圖書館數字化建設[J].太原大學學報,2007(2).
[3]李松華.論數字圖書館的特點與未來發展戰略[J].民營科技,2008(2).
[4]趙智云,李傳霞.對高校數字圖書館建設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8,(32):333,350.
[5]張莉.高校數字圖書館建設與發展之我見[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21).
[6]孫建華.高校圖書館知識管理與知識服務新探[J].圖書與檔案管理,2007,(35):826.
[7]李家清.圖書館知識管理的特征及實施策略[J].圖書情報知識,2003(1).
[8]于跟東.知識經濟時代應加強高校圖書館的人力資源管理[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4(1)
[9]段姬.淺談數字圖書館建設[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5(15-19).
[10]莊云云.關于數字圖書館研究與建設的幾個問題[J].圖書情報知識,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