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如霞
(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東龐礦 河北 邢臺 050091)
從1991 年上海率先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開始, 我國住房公積金制度已經走過了21 年的發展歷程。 在這期間,住房公積金制度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對深化住房體制改革、促進住房市場的發展、改善居民居住環境等方面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然而,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和住房市場的迅速發展,尤其是房價的快速上漲,使住房公積金的保障作用開始弱化。
1.1 管理主體不明確,管理混亂。 我國住房公積金的資金管理中心大多數隸屬于房產管理局,有一部分隸屬于財政局或者其他部門。 住房公積金管理中關系復雜,各地在設立分中心上也不統一,從而造成了管理機制不順暢,政策、措施的執行難度大。 按照國家規定,住房公積金的管理應該由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負責, 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進行具體運作,銀行專戶儲存和財政進行日常監督。 但是在具體工作中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往往實際履行了全部職責,使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的決策流于形式。
1.2 管理監督力度不夠。由于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缺乏必要的約束機制和監督機制,因此擠占、挪用住房公積金等違法亂紀現象時有發生,使住房公積金存在風險隱患,一方面嚴重影響了管理中心的聲譽,另一方面也制約著住房公積金制度的發展。 財政部門在公積金方面的腐敗現象時有發生,歸其原因是在政策執行、 履行職能等方面存在較多的制約因素,容易造成被強制擔保、抵押,損害了職工的利益。 銀行以吸儲為中心的考核機制也是造成住房公積金被挪用市場發生的一個原因。
1.3 信息不對稱,貸款存在風險隱患。受到地域限制,很多地區沒有實現與人民銀行的個人征信系統信息共享,在受理住房公積金貸款時缺乏信用審查。 在《住房置業擔保管理試行辦法》頒布后,各地區住房公積金貸款多由擔保公司代辦抵押、擔保業務,承擔連帶擔保責任。 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缺乏對住房置業擔保的行業監管,大部分地區住房置業擔保公司掛靠房產管理部門, 存在不同程度的虛假注冊資本現象,使實際貸款存在風險隱患。
1.4 覆蓋面相對不寬。 目前,住房公積金制度覆蓋的對象主要是針對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國有大中型企業以及部分民營企業的在職人員和退休人員,并沒有將自由職業者、外來務工人員、個體工商經營者和農民等群體納入其中。 這種相對較低的覆蓋面直接導致了公積金受益群體的局限性和不公平性,一般情況下,享受住房公積金者是收入相對較高、職業穩定或基本穩定者,而收人較低、職業不穩定的廣大群體,正是住房購買能力低、特別需要幫助的群體,把這個群體排除在外,嚴重影響公平分配和社會和諧。
2.1 加強住房公積金的歸集、使用與管理。住房公積金管委會應真正履行其職責,按照國家要求,規范繳存基數,杜絕私自改變繳存基數、超比例繳存公積金等問題,避免公積金中心變為單位工資外發放薪金補貼以及少交甚至免交個稅的便利渠道。 同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應進一步加強資金的管理,在國家規定的金融機構內開設公積金繳存、貸款及增值收益賬戶,購買國債時應嚴格限定在一級市場。 對委托中央債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托管的國債應隨時進行監管, 避免發生國債回購、質押、擔保等問題,保證國債的保值、增值和安全完整。
2.2 明確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的地位。 目前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多為身兼監管與經營兩職, 最終的結果必然是既體現不出效率也體現不出公平。 可以將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的行政化管理框架轉變成服務于政府住房政策目標的政策性住房金融機構,明確其監管主體是銀行監督管理委員會以及銀監局,按照現代金融機構的監管規則進行監管, 同時建立與同級財政的聯網動態監管體制,隨時監督公積金歸集和使用情況,制定中低收入住房困難戶的標準和補貼的標準以及住房公積金的歸集和管理方案等。 按省、直轄市或特大中心城市的行政區劃,可考慮成立獨立的、地方性的住房金融機構,將各地區、市、縣的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改成此金融機構的分支機構, 各分支機構執行總機構的政策,負責公積金的保值增值、公積金賬戶管理、政策性貨幣補貼等。 公積金的增值收益比例分成的部分可以作為建設城市廉租、公租房的補充資金使用。
2.3 擴大住房公積金的使用范圍。為確保繳存職工利益,減少資金沉淀,提高公積金使用效率,應放寬公積金使用和提取限制。 加大對自由職業者、外來務工人員、個體工商經營者和農民等群體的住房消費支持力度,增強服務意識,積極穩妥的擴大公積金個人貸款業務,降低貸款門檻,豐富貸款品種,簡化貸款流程,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最大限度地發揮公積金的保障和互助功能。 此外,我國的公積金制度單一、作用有限,為提高住房公積金的使用率,使其實現自身價值,應積極拓寬公積金的使用范圍,使公積金的功能進一步完善和多元化。
2.4 擴大政策覆蓋面與受益面。住房公積金的覆蓋對象除了城市戶籍的單位職工還應擴展到城市居住的農民工以及靈活就業人員。 對不為職工登記和繳納住房公積金的各類企業針對不同情況進行處理,對有能力而不繳納公積金的企業要按照《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有關規定,加大處罰力度;對與單位形成事實勞動關系的人員,單位應為其建立相應的住房公積金制度;對于員工流動性較大的用人單位,目前不必強制征繳,等到建立全國性公積金制度時,再對其全面推行。
2.5 建立統一的風險管理與流動性管理機制。目前住房公積金的信貸模式和政策性管理框架逐漸顯現出其運轉成本高、風險大等問題,并且隨著住房市場的發展也出現了地方與地方之間資金余缺不平衡和地方內部缺少流動性的問題。 因此,必須通過創新管理模式來改變地方住房公積金獨立運作的現狀,通過創新金融工具來改變全國住房公積金的流動性問題,提高公積金的使用效率,從而真正發揮住房公積金的政策性住房金融功能。 在改革中,可考慮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住房公積金風險管理平臺,集中管理貸款發放標準和建立系統風險準備金,提高住房公積金的風險抵御能力,尤其是增強抵御由系統性風險引起的大規模貸款違約風險的能力。 同時,以建立全國住房公積金的投資管理平臺為基礎,盤活全國的住房公積金沉淀資金,既解決部分地區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因流動性不足導致的資金頭寸不足問題,又提高部分地方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因資金沉淀導致的資金使用效率問題,進而全面提升全國住房公積金系統的資金流動性。
[1]李樹琴.淺析住房公積金制度的缺陷及對策[J].當代經濟,2009(7).
[2]蘇靈.淺析我國住房公積金制度[J].中國西部科技,2008(18).
[3]黃麗婭.對我國住房公積金制度的現實思考[J].理論界,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