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紅
(中國水電十五局有限公司 陜西 西安 710065)
新疆“500”東延供水工程是解決準東煤電化工業園區生產,生活用水的一項長距離管道輸水工程,是準東煤電化工業重要的一項基礎設施工程。
其中的事故備用水池工程主要包括10#事故備用水池、水池進水口、水池放水口、2#泵站主副廠房、出水壓力箱、泵站放空閥室等。
事故備用水池工程10#閘放水口、10#進水口及 “500”水庫進水口的基礎主要為棕褐色的低液限粘土和黃色的低液限粉土透鏡體。承載力較低,天然狀態抗滲能力不大。為提高基礎承載力和防止滲漏,設計從原地面下挖5m左右鋪設1.5m-3.m的水泥土。根據設計下發的業務聯系單,要求按照1.5:8.5重量比進行鋪筑試驗,經反復試驗后,最終確定了基礎底部鋪設的水泥土回填工藝,即農用四輪驅動旋耕機配合人工及平面振動碾施工工藝。
工藝流程為:
基礎面處理→粘土機械配合人工回填→回填粘土層面攤鋪水泥、旋拌、灑水→水泥土層碾壓→碾壓質量檢查→轉入上一層施工工序。
鋪土前對原粘土基礎面灑水,待浸潤1小時后采用農用四輪驅動旋耕機對基礎面進行刨毛,刨毛深度控制在0.5~1.0cm范圍以內,以便和水泥土銜接。
2m3挖掘機在制備好的粘土土場立式挖裝20t自卸汽車拉運至基坑頂部臨時堆存,3m3裝載機轉運至基坑底部回填區,進占法按每層20-25cm厚度攤鋪,220HP推土機配合人工精平修邊,農用四輪驅動旋耕機先粉碎性旋4-5遍,用測釬按方格網檢測虛土厚度,鋼卷尺檢測長、寬并計算出每層鋪土體積。檢測虛土的濕密度,算出濕土質量,測算濕土含水量和干土質量。
根據算出干土質量和設計圖紙要求的干土質量和水泥的重量比值,人工將堆存的水泥倒運至基坑底部,按計算的每袋水泥所占面積,人工擺放水泥后均勻攤鋪。邊角處的水泥和土人工用鐵鍬翻至中間。采用農用四輪驅動旋耕機旋拌4~6遍。旋拌完成后人工再將拌好的料重新翻至邊角攤平。后按照5m×5m方格網挖探坑檢查水泥土表面和底部旋拌的均勻性。測出水泥土的含水量,算出水泥土要達到15%的含水所加的水量,后由人工霧狀噴水,農用四輪驅動旋耕機再旋拌2遍,如此反復3遍,使水泥土的含水達到均勻,含水控制到14%~16%,平均為15%。
18t平面振動碾靜壓兩遍后,再用高幅低檔振壓6遍,邊角采用30kW發電機配合2t小型振動夯板夯實6~8遍,直到水泥土達到設計壓實指標為止。
水泥土碾壓質量檢查采用環刀法,現場每100m2取樣一個,取樣時必須取到每層與下層的結合面處。要求碾壓干密度≥1.82t/m3,壓實度≥98%。
施工中嚴格控制水泥土的含水率,以14-16%為宜,對局部出現的彈簧土或剪切破壞,及時清除。
回填應分段依次施工,按一定的順序保持均衡上升。層段間回填水泥土接縫處應削成坡狀,坡度不陡于1:3,并對接縫處加強碾壓或夯實,保證水泥土壓實質量。
回填過程中,嚴格控制回填水泥土面高程及每層厚度;對水泥土層與層之間結合部處理要符合設計規定,大面積采用農用四輪驅動旋耕機刨毛處理,邊角部位輔以人工刨毛處理,保證層間結合牢固。
每層水泥土回填完成后,進行土工試驗,檢測水泥土的干密度和壓實度,符合設計要求并經監理工程師簽字確認后,進行上層水泥土回填。
對邊角處機械無法壓實到位的地方,采用人工夯實密實。
新疆“500”東延供水工程事故備用水池水工建筑物換填水泥土基礎施工質量可控、作業工藝簡單。其施工工藝值得類似工程借鑒,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