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博 朱萬振
(德州市交通工程監理公司 山東 德州 253000)
隨著高等級公路的迅速發展,對于路面平整度要求越來越高,路面平整度的合格率既反映了行車舒適程度,又反映了施工隊伍的水平。近年來施工的瀝青路面工程,不同程度的出現了坑凹、接縫臺階、波浪、碾壓車轍、橋涵與路面接茬不平、跳車等路面不平整現象,本人就出現的某些現象借此分析、初探瀝青路面產生不平整的原因及處理措施。
瀝青路面的施工,影響因素很多,單是路面平整度,就與施工人員素質、路基施工質量、橋頭涵洞兩段及橋梁伸縮縫的處理、路面底基層及基層的施工、路面施工機械的選用及路面材料的質量有關,而這些恰恰就是影響路面平整度的主要原因。
2.1 路基填料控制不好,如眉莧段平涼城區路段為平涼市政府所實施的,路面形成高低不平,養護人員挖開路面后,發現部分路段路基是由建筑垃圾、工業垃圾填筑的,安藺段由于土質原因,采用高液限粘土填筑的路段,不同程度的出現了路基不均勻沉降。
2.2 半挖半填路基的接合部處理不當、路基的壓實度不足。
攤鋪機是瀝青路面面層施工的主要機具設備,其本身的性能及操作對攤鋪平整度影響很大。攤鋪機結構參數不穩定、行走裝置打滑、攤鋪機攤鋪的速度快慢不勻、機械猛烈起步和緊急制動以及供料系統速度忽快忽慢都會造成面層的不平整和波浪。
接縫包括縱向接縫和橫向接縫(工作縫)兩種,接縫處理不好常容易產生的缺陷是接縫處下或凸起,以及由于接縫壓實度不夠和結合強度不足而產生裂紋甚至松散,這在幾條路上都不同程度的出現。
填筑路堤時應首先進行原地面處理。當路堤填筑高度不小于1.0m時,應注意將路基范圍內的樹根,草叢全部挖除。若基底的表層土系腐殖土,則須用挖掘機或人工將基表層土清除換填,厚度視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以不小于30cm為宜,并予以分層壓實。如發現草炭層、鼠洞、裂縫,應更換符合條件土回填,并按規定進行壓實。路堤通過耕地時,路堤筑填施工前必須預先填平壓實。如其中有機質含量和其他雜質較多時,碾壓時因彈性過大,不易壓實,應換填土。
路堤填料一般應采用砂礫及塑性指數和含水量符合規范的土,不使用淤泥、沼澤土、凍土、有機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及含腐殖質的土。對于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數大于26的土,一般不宜作為路基填土,但在安藺段,由于費用和當地土質的原因,受工程作業現場條件限制,必須使用,作了如下處理:
6.1 控制最佳含水量,保證土料在最佳含水量下達到最佳壓實度。由于當地土質含水量特別大,通過翻曬來實現,使其達到最佳含水量。
6.2 摻外加劑改良。對含水量大、塑性高的土或強度不足的其他材料如含有大量細粒砂的砂質土摻入石灰、水泥工業廢料或其它材料的穩定劑,對土的性質進行改良,達到填土要求。
7.1 對于路基高度不高,軟土層或淤泥層比較薄的地段,如安藺段,我們采用砂墊層、置換填土、反壓護道、拋石擠淤的方法處理,以增強路基。
7.2 對于排水地基,根據實地情況,如安藺段和眉莧段,采用砂墊層法、袋裝沙井法、砂樁、塑料板排水法及置換填土來處理。
7.3 對于軟土地基或濕陷性黃土地區比較復雜的地基情況,如鳳眉段,采用墊隔土工布、碎石樁、加固土樁及強夯的辦法處理。
7.4 對于軟土路提的處理,采用墊隔覆蓋土工布、增設土工格室、土工格柵等辦法。
嚴格按照 《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范》(JTJ034-93)要求進行底基層和基層施工,對于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必須堅持除與土基接觸的底基層可以采用路拌法施工以外,其上面的各層均應采用集中場拌和攤鋪施工方法,以確保標高、橫坡、強度、平整度達到設計要求。當采用攤鋪機進行基層施工時,為了消除中間高兩側低的現象,可適當調整攤鋪機兩側的橫向斜桿,使熨平板呈中間低兩頭翹狀態。
9.1 攤鋪機基準線的控制,攤鋪機在進行自動找平時,需要有一個準確的基準面(線),下面介紹二種確立基準面(線)的方法,使用者可結合路面的結構層次和施工位置進行選定。
攤鋪底面層——基準鋼絲繩(走鋼絲)法,是在路面兩側安裝基準鋼絲繩,但注意:支持鋼絲繩的支柱鋼筋的間距不能過大,一般為5-10m;用兩臺精密水準儀測量控制鋼筋的高程,鋼筋宜較設計高程高1-2mm,并保證鋼筋的高程在鋪筑過程中始終準確;一般使用Φ2mm-Φ3mm的高強度鋼絞線,用緊線器拉緊安放在支柱的調整橫桿上,每兩根鋼支柱間鋼絲繩的撓度不大于2mm,張緊鋼絲繩的拉力一般在800N左右;基準線應盡量靠近熨平板,以減少厚度增量值;為保證連續作業,每側鋼絲繩至沙應具備有三根200-250m長的鋼絞線,在未走完本段鋼絲之前,下段鋼絲已經架設完成。
9.2 攤鋪機的攤鋪進度控制,攤鋪機應該勻速,不停頓地連續攤鋪,嚴禁時快時慢。因攤鋪速度的變化必然導致攤鋪厚度變化。為了保證厚度不變,就要調節厚度調節器以及搗固器和熨平板的激振力與振搗梁行程,但人工調節是憑經調節,在速度變化處會引起攤鋪后預壓密實度的變化,從而導致最終壓實厚度的差異,影響路面平整度。
瀝青混凝土面層的碾壓通常分為三個階段進行,即初壓、復壓和終壓。
10.1 初壓,第一階段初壓習慣上常稱作穩壓階段。由于瀝青混合料在攤鋪機的熨平板前已經初步夯擊壓實,而且剛攤鋪成的混合料的溫度較高(常在140左右),因此只要用較小的壓實就可以達到較好的穩定壓實效果。通常用6-8T的雙輪振動壓路機以2km/h左右速度進行碾壓2-3遍。碾壓機驅動輪在前靜壓勻速前進,后退時沿前進碾壓時的輪跡行駛進行振動碾壓。
10.2 復壓,第二階段復壓是主要壓實階段。在此階段至少要達到規定的壓實度,因此,復壓應該在較高溫度下并緊跟在初壓后面進行。復壓期間的溫度不應低于100-1100,通常用雙輪振動壓路機(用振動壓實)或重型靜力雙輪壓路機和16T以上的輪胎壓路機同進先后進行碾壓,也可以用組合式鋼-輪胎壓路機與振動壓路機和輪胎壓路機一起進行碾壓。碾壓遍數參照鋪筑試驗段時所得的碾壓遍數確定,通常不少于8遍,碾壓方式與初壓相同。
10.3 終壓,第三階段終壓是消除缺陷和保證面層有較好平整度的最后一步。由于終壓要消除復壓過程中表面遺留的不平整,因此,瀝青混合料也需要有較高的溫度。終壓常使用靜力雙輪壓路機并應緊接在復壓后進行。終壓結束時的溫度不應低于瀝青面層施工規范中規定的70,應盡可能在較高溫度下結束終壓。
瀝青路面平整度涉及的面很廣,影響因素很多,關系到路基,路面施工全過程,情況復雜。我們只有在充份研究分析產生的原因后,才能對癥下藥抓好施工中的每一細小環節。只有加強施工現場管理,精心組織施工,才能保證路面平整度,提高路面工程質量。
[1]張超,鄭南翔,王建設.路基路面試驗檢測技術[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馬光,張好然.淺談公路路面施工平整度控制[J].2007.
[3]劉小偉.淺析公路工程管理的實驗技術[J].中國科技財富,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