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全,楊宏偉,盧慶齡,黃定政
(1.裝甲兵工程學院,北京 100072;2.后勤指揮學院,北京 100858)
LI Qing-quan1,YANG Hong-wei1,LU Qing-ling1,HUANG Ding-zheng2
(1.Academy of Armored Force Engineering,Beijing 100072,China;2.Logistics Command College,Beijing 100858,China)
應急物流是現代物流的一種特殊組織形式,它的構成要素是在普通 (或常態)物流基礎上形成的,因 “緊急需求”或 “應急行動”而區別于普通物流,是指為滿足應對自然災害、公共安全事件、軍事沖突等突發性事件對物資的緊急需求,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整合應急物資的籌措、運輸、包裝、倉儲、流通加工、配送及相關信息處理等各種功能而形成的特殊物流活動[1]。裝甲裝備器材保障應急物流,是應急物流體系的一種專業化的應急物流,是遂行和完成裝甲裝備器材應急保障的一種物流體系和運行模式。
裝甲裝備器材保障應急物流是為滿足裝甲裝備器材應急需求,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和先進保障手段,整合裝甲裝備器材緊急籌措、運輸、倉儲、配送及相關信息處理等各種功能而形成的特殊物流活動。其概念要素為:一是服務保障對象:以裝甲裝備為主;二是主要職能任務:完成裝甲裝備器材應急供應保障;三是目標價值取向:裝甲裝備器材保障應急物流是一種以應對突發事件、應急行動和多樣化軍事任務為主要目標;四是體系層次關系:屬于國家應急物流體系和軍隊應急物流體系,與其他專業器材應急物流體系并列[2]。
裝甲裝備器材保障應急物流不同于其他專業領域的應急物流,它具有自身獨特的內在運行規律和外部表現,具體有以下主要特征:
裝甲裝備器材保障應急物流最大特點就是體現在 “保障有力”上,在一些重大軍事行動、突發事件中,裝甲裝備器材保障應急物流首要目標就體現在軍事效益,常態物流的經濟性將會被弱化,不再作為應急物流活動的重要目標加以考慮。
裝甲裝備器材保障應急物流的不確定性,主要是由突發事件或應急行動的不確定性決定的,突發事件或應急行動需要的器材品種、數量、時間、地點、保障規模等各種不可預期的因素,使其具有不確定性。
由于軍隊群體的特殊性和應急行動的特殊需要,裝甲裝備器材保障應急物流流程、動用和內容相對特殊,需求更為緊急,流程更為簡捷,目標更為明確。在某些情況下,為保障應急行動的需要,應急物流動用審批程序將簡化,甚至邊執行邊審批。
從裝甲裝備器材的材質上講,種類多,對保管條件要求不一;從體積重量上來講,既有成噸重的大型總成件器材,也有墊片、螺栓、螺帽等體積重量都很小的單件;從保管包裝條件上講,有些需要定期通電檢查、除霉除霧,有些需要恒溫恒濕、真空密封保存。因此,從總體上看,裝甲裝備器材保障十分復雜,給應急物流的組織實施帶來更大難度。
裝甲裝備器材保障應急物流在遂行裝甲裝備器材應急保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主要環節如下:
應急籌措是指在緊急狀態下為滿足部隊對裝甲裝備器材的緊急需求,保持和提升部隊連續執行任務的能力,軍隊所進行的裝甲裝備器材應急訂購、補充以及技術服務等一系列活動。包括裝甲裝備器材的應急籌措,資源獲取,以及應急采購和應急生產的組織。
應急儲備是滿足部隊對裝甲裝備器材應急保障的需求,謀劃應急儲備,要考慮部隊遂行應急行動的需要,進行應急儲備布局、結構和規模的調整優化,統籌規劃器材輪換更新、儲存保管、維護保養、包裝等內容。
應急調配與供應,通過對擬訂的各種可行方案進行評比選優,使有限的器材資源得到最充分、最合理的利用,確保裝甲裝備器材管理機構及時準確、齊全配套、及時高效地向部隊緊急供應器材的活動。
依照職責和預案規定,在統一領導下,負責組織、協調和處理應急保障指揮,并根據應急物流指揮的實際需要,提出應急物流指揮建議,包括應急物流機構的指揮、保障資源的優化調度和保障行動的組織實施。
應急物流信息集成,是為了加強器材管理,提高應急保障能力,在裝甲裝備器材網絡管理信息系統基礎上,要將資源管理與調度系統綜合集成 “在儲”、 “在運”、 “在籌”管理系統,實現裝甲裝備器材保障應急物流信息集成和可視可控。
裝甲裝備器材保障應急物流,是以軍隊系統保障為核心,廣泛征用社會物流資源,走軍民融合式保障之路。為此,裝甲裝備器材保障應急物流主要職能之一,就是如何依據保障任務和目標,依法有效征用、組織社會物流資源,最大限度、最高效率應用社會物流資源遂行保障任務,提高應急保障能力。
裝甲裝備器材保障應急物流建設,在器材保障應急物流需求的牽引下,以構建運行機制為核心,以標準化運行為基礎,以優化保障方式為重點,以完善相應法規制度為保證。
裝甲裝備器材保障應急物流聯動機制,依據應急保障任務的特點和范圍,成立由軍隊裝甲裝備器材采購部門、軍事交通部門、地方相關機構、供應商和第三方物流代表所組成的采購聯動機構,規范應急采購籌措程序。其機構組成不是一個固定的或者常設的機構,它的形式是相對松散的,主要職責是及時將應急保障任務的等級、內容和各機構需要準備的工作情況等及時協調相關機構和成員,使其按照應急保障任務和等級的要求進入應急保障聯動模式,做到裝甲裝備器材保障應急物流軍地聯動、運行規范、高效可靠,提高軍地聯合保障的速度和質量。
裝甲器材應急物流的標準化體系包括裝甲器材應急物流基礎標準、作業標準、管理標準、信息技術標準四個部分。一是基礎標準,基礎標準是指裝甲器材應急物流標準化體系中需要協調統一的基礎性物流事項所制定的標準,包括術語標準、計量單位標準、模數尺寸標準等。二是作業標準,作業標準化是以裝甲器材應急物流的作業過程為研究對象,制定相關工作標準、相關技術標準和相關設施設備標準,包括運輸作業標準、儲存作業標準、裝卸搬運作業標準、包裝作業標準、配送作業標準。三是管理標準,管理標準是指在應急物流標準化領域對需要協調統一的通用管理事項所確定的標準,主要包括成本管理、質量管理、業務管理三部分。四是信息技術標準,信息標準化的核心是信息技術的標準化,它是圍繞信息技術開發、信息產品研制和信息系統建設和管理而進行的一系列標準化工作,它是裝甲器材應急物流標準化的關鍵。
優化保障方式,主要是建立軍民融合的越級直達供應保障方式。裝甲裝備器材保障應急物流,需要納入國家和社會物流大體系中,走軍民融合建設與發展之路。應急物流中優化保障方式,即采用軍方保障和第三方物流保障相結合的方式,在應急物流運行過程中,零星器材以軍方保障為主,批量器材以第三方物流保障為主;短距離配送以軍方保障為主,長距離配送以第三方物流保障為主;涉密、危險、重要器材以軍方保障為主,一般器材以第三方物流保障為主。
裝甲裝備器材保障應急物流資源涉及面廣,涉及軍隊內部各職能部門、企業化生產工廠和地方保障力量,特別需要配套的法制保障其規范有序運行,就應急物流運行及征用過程中的有關問題,需要國家和軍隊制定完善相關法規進行規范和約束。例如,就被征用對象的權利義務、征用程序、補償規定、經費來源等做出具體規定,做到有法可依。明確各職能部門的職責和權限。保證應急物流運行的規范和統一,有章可循,應急物流計劃、實施、標準、監督等工作環環相扣,有效銜接。
[1] 王宗喜,等.中國應急物流體系建設研究[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9:67-94.
[2] 王宗喜,李慶全,黃定政,等.裝甲裝備器材保障應急物流研究[R].北京:后勤指揮學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