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海事組織第27屆大會于2011年11月21日至11月30日在倫敦召開,大會通過了經國際海事組織廣泛討論研究的一系列大范圍的決議。其中包括敦促各國政府繼續努力打擊索馬里沿岸海盜和武裝搶劫船舶行為的決議以及最終確立每年的6月25日為 “世界海員日”的決議。大會還通過了國際海事組織高級行動和戰略計劃、國際海事組織2012至2013年度預算案和部分經過更新的規則和指南文件。大會同意國際海事組織理事會于6月作出的決議,即選舉日本的Koji Sekimizu先生為新一屆國際海事組織秘書長,任期4年,自2012年1月1日起計算。為表彰前任秘書長Mitropoulos先生在任職期間的卓越貢獻,大會還通過了自2012年1月1日起任命其為國際海事組織名譽秘書長的決議。
經全面修訂的國際海員培訓、發證和值班標準公約 (STCW公約)及其附屬規則于2012年1月1日起生效,并有一個直至2017年1月1日的五年過渡期。 “馬尼拉修正案”于2010年6月在菲律賓馬尼拉召開的外交級大會上獲得通過,旨在確保必要的全球化標準應用于海員培訓和發證,并為今后將要實施的技術改進型船舶打下基礎。公約和規則的每一章節的重大變化如下:1.改進措施防止資格證書欺詐行為的發生并強化評估流程 (通過對締約方遵守公約的監管實現);2.修訂了對工時和休息時間的要求和對禁止吸毒和酗酒的新規定,以及提升了海員醫療的有關標準;3.新的船員適任發證要求;4.針對現代化培訓的新要求如電子海圖與信息系統 (ECDIS);5.海洋環境保護與領導和團隊合作精神新要求;6.電機人員培訓和發證的新要求;7.更新了在所有油輪型船舶包括液化氣船上任職船員的適任要求;8.安保培訓的最新要求以及確保船員得到適當培訓以在遭到海盜襲擊的情況下能夠應付;9.推薦現代化培訓手段包括遠程培訓和網站培訓等;10.極地水域航行船舶人員培訓新指南;11.船員培訓操作動態定位系統新培訓指南。
國際海事組織第27屆大會選舉出2012至2013年兩年期間任職的理事國。10個國際航運最大利益國作為A類理事國:中國、希臘、意大利、日本、挪威、巴拿馬、韓國、俄羅斯聯邦、英國和美國。10個國際海上貿易量最大的國家作為B類理事國:阿根廷、孟加拉國、巴西、加拿大、法國、德國、印度、荷蘭、西班牙和瑞典。20個不在上述A類和B類理事國范圍內且能在國際海上運輸或航行方面代表世界大部分地區利益的C類理事國:澳大利亞、巴哈馬群島、比利時、智利、塞浦路斯、丹麥、埃及、印度尼西亞、牙買加、肯尼亞、利比里亞、馬來西亞、馬耳他、墨西哥、摩洛哥、菲律賓、新加坡、南非、泰國和土耳其。理事會是國際海事組織的一個權力執行機構,負責在大會的領導下監督組織的各項工作。在兩屆大會期間,理事會負責履行除向各國政府推薦海上安全和防污染措施以外大會的全部職能。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徐祖遠在11月29日舉行的 “2011年中國國際海事會展高級海事論壇”上透露, “十二五”期間,交通運輸部將通過設置營運船舶能耗和排放限制標準,強化交通運輸業的節能減排和環保,力爭到2015年,與2005年相比,海洋和內河船舶單位運輸周轉量能耗分別下降16%和14%。徐祖遠指出,中國的交通運輸業作為能源資源消費和溫室氣體排放的重點領域之一,在國際航運領域可能將率先面臨直接的減排壓力,因此,必須加快實施綠色航運發展戰略。目前,交通運輸部正在研究對國內營運船舶設置更嚴格的排放限制標準。徐祖遠表示,除了要對運營船舶排放設置更嚴格的限制標準,交通運輸部還將逐步推廣港口太陽能、地源暨海水源能、潮汐能、風能等新能源利用技術。力爭 “十二五”末與2005年相比,港口生產單位吞吐量綜合能耗下降8%。徐祖遠還透露,預計到 “十二五”末,我國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 78億t, 內河貨運量達到38.5億t,沿海港口規劃新增深水泊位約440個,新增北方煤炭裝船港煤炭碼頭通過能力3.1億t,新增大型原油碼頭接卸能力1億t,新增大型鐵礦石碼頭接卸能力3.9億t,新增集裝箱碼頭通過能力5 800萬TEU。
交通運輸部日前公布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船舶污染事故調查處理規定》。按規定,發生污染事故的船舶、有關作業單位應當在事故發生后24 h內向就近的海事管理機構提交 《船舶污染事故報告書》。規定明確,國家海事管理機構負責指導、管理和實施船舶污染事故調查處理。船舶污染事故調查處理機構應當自事故調查結束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制作 《船舶污染事故認定書》,并送達當事人。重大以上船舶污染事故的調查處理報告應當向國務院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備案。造成海洋環境污染的船舶應當在開航前繳清為減輕污染損害所采取應急處置措的相關費用。
日前,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公布了 《全國沿海船舶定線制總體規劃》、 《全國沿海航路總體規劃》,我國力爭三到五年內在全國沿海交通密集區和事故多發區實施船舶定線制,這也是我國首次對船舶沿海航路進行規劃。按定線制,船舶將按照規定的水上航路跑船。
日前,交通運輸部正式批復長江中游宜昌至武漢河段枯水期新的航道維護水深標準。2011年12月30日起,荊江河段枯水期最低維護水深正式按3.2 m運行。中游其他河段枯水期最低維護水深也分別有不同程度提高。據悉,長江中游宜昌下臨江坪至城陵磯河段每年11月份至次年3月份的航道維護水深將由原來的3 m提高至3.2 m,4月份航道維護水深將由3.2 m提高到3.5 m;城陵磯至武漢長江大橋河段每年11月份至次年3月份的航道維護水深將分別從原3.2 m提高至3.5 m,4月份從3.5 m提高至3.7m,其他月份保持不變。據測算,本次長江中游宜昌至武漢河段枯水期航道維護水深的提高,可在現有營運船舶結構情況下,分別提高宜昌至城陵磯、城陵磯至武漢段航道通過能力309.5萬t和385.88萬t,增加的貨運周轉量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為1.31億元,帶動地區GDP增長60.76億元。
由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天津市海上搜救中心、大連海事大學聯合編制的 《國家海上搜救手冊》日前由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出版。交通運輸部副部長、中國海上搜救中心主任徐祖遠為本書作序。該手冊共分11章和5個附錄,包括序言、海上搜救組織體系及其職責、海上搜救通信、接警評估與初始行動、搜尋計劃、搜尋行動、救助計劃、救助行動、救助結束、后期處置和搜救信息的發布等,對海上人命搜救,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具有較強的理論和技術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