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明,王書玉,姬生棟,薛應征,劉賀梅,孫建權,殷春淵,王和樂
(1.河南省新鄉市農業科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0;2.河南師范大學)
玉稻518是河南省新鄉市農科院與河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院共同培育的常規粳稻品種,具有熟期適中、高產穩產、優質廣適、性狀優良等優點。2008年參加河南省粳稻聯合預備試驗,2009-2011年先后參加河南省粳稻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2010年申請了品種權保護,申請號:20100576.8,2012年通過河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玉稻518屬中熟常規粳稻類型,全生育期156d。根系發達,株型較緊湊,平均株高101.1cm,分蘗力中等,莖稈粗壯,耐肥抗倒;劍葉短、寬、挺,葉色稍深;穗長16.7cm,每穗一、二次枝梗數較多,著粒密度大;穎殼茸毛多,無芒或稍有短芒;谷粒橢圓形,種皮淺黃色;穗粒結構較協調,熟色佳,不落粒,較易脫粒,成熟落黃好;每667m2有效穗18~22萬,成穗率77%左右,平均每穗總粒數 138.4粒,實粒數 116.7粒,結實率85.2%,千粒重27.8g。
2011年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檢測,該品種出糙率84.7%,精米率74.5%,整精米率72.4%,堊白粒率18%,堊白度1.4%,直鏈淀粉16.5%,膠稠度68mm,粒長4.8mm,粒型長寬比1.7,透明度1級,堿消值6.0級。米質達國標GB/T17891-1999優2級。
2011年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該品種對葉瘟代表菌株的6個小種ZB15、ZC15、ZD1和ZF1表現為抗病(0級),對ZE1和ZG1表現為感病(4級);對穗頸瘟表現為高感(4級);對白葉枯病代表菌株浙173、JS-49-6、PX079均表現較好的抗性,僅對白葉枯病病菌KS-6-6表現為中感(5級);對紋枯病表現感病。大田種植表現為抗病。
2008年參加河南省粳稻聯合預備試驗,每667m2平均產量643.9kg,較對照豫粳6號增產8.7%,居參試品種第一位。
2009年參加河南省粳稻區域試驗,14點匯總14點增產,每667m2平均產量594.5kg,較對照豫粳6號增產14.2%,達極顯著標準,居參試品種第三位(居參試品種常規種第一位);2010年續試,13點匯總13點增產,每667m2平均產量581.6kg,比對照豫粳6號增產19.4%,達極顯著標準,居參試品種第一位。兩年區試每667m2平均產量588.1kg,較對照豫粳6號增產16.8%,增產點率100%。經豐產穩產性分析,該品種是一個高產、穩產品種。
2011年參加河南省粳稻生產試驗,7點匯總7點增產,每667m2平均產量538.4kg,比對照豫粳6號增產8.5%,居參試品種第三位。
河南省粳稻預備試驗、區域試驗、生產試驗以及多年多點示范表明,玉稻518在河南省黃淮稻區均可種植。
在河南省沿黃作麥茬稻栽培,4月底至5月初播種,南部稻區可推遲到5月中下旬播種;濕潤育秧,每667m2秧田播種量30kg左右,秧齡控制在35~40d,稀播勻播,及時加強苗床肥水管理,培育帶蘗壯秧。秧苗期注重防治稻飛虱。
6月上中旬移栽,一般中上等肥力地塊,栽插規格13cm×25cm(每667m2為2.0萬穴),每穴3~4苗;高肥力田塊行距可增大至13.3cm×30cm(每667m2為1.7萬穴),每穴2~3苗,做到淺插、勻栽。
本田每667m2總施肥量折合純氮17kg,其適宜的氮肥基蘗肥與穗肥比為6∶4。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配施硅、鋅等微肥,追肥以尿素為主。早施重施分蘗肥,結合淺水促早發快發,提高穗數,重施促花肥,巧施?;ǚ?,以達到穗大粒多的目的,灌漿期噴活力素、磷酸二氫鉀?;钍煸隽V?。
薄水栽秧,前期淺水促苗,中期濕潤穩長,夠苗適當晾田;打苞孕穗期小水勤灌,灌漿成熟期淺水濕潤交替,切忌大水長期浸泡;成熟收割前7d左右斷水,切忌斷水過早。
積極做好稻飛虱、二化螟、稻縱卷葉螟以及紋枯病等的防治。
[1]王書玉,張栩,薛應征,等.水稻新品種新稻11號的選育[J].河南農業科學,2003(12):17 -18.
[2]尹海慶,王生軒,王付華.優質高產水稻生產新技術[M].鄭州:中原農民出版社,2008.
[3]孫建權,王書玉,薛應征,等.國審水稻新品種新稻20號的選育及應用[J].種業導刊2011(1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