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東,張 寶,王 燕
(萊蕪市中醫醫院外科,山東萊蕪271100)
胸腔鏡微創硬化劑聯合順鉑及復方苦參注射液治療癌性胸腔積液的臨床觀察
劉漢東,張 寶,王 燕
(萊蕪市中醫醫院外科,山東萊蕪271100)
癌性胸腔積液;胸腔鏡;硬化劑;順鉑;復方苦參注射液
癌性胸腔積液又稱惡性胸腔積液,指惡性腫瘤波及胸膜或向胸膜轉移時出現的胸腔積液[1]。惡性胸腔積液約占全部胸腔積液的20%,其中胸膜轉移腫瘤占95%以上,而原發于胸腔的腫瘤較少見。作者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胸腔鏡微創硬化劑聯合順鉑及復方苦參注射液治療癌性胸腔積液患者30例,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30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30~69歲;病史5 d~1 a。患者均為肺癌并發癌性胸腔積液。組織類型:鱗狀細胞癌17例,小細胞癌2例,腺癌10例,大細胞癌1例。按腫瘤細胞大小、形態、染色、核改變、分裂相等,可分為3級:Ⅰ級分化良好低度惡性者3例;Ⅱ級中度惡性者7例;Ⅲ級分化不良高度惡性者20例;癌性胸腔積液量:大量胸水并壓迫肺組織70%者20例;中量胸水并壓迫肺組織30%者7例;少量胸水并壓迫肺組織10%者3例。
1.2 治療方法 手術方法:患者以左側胸腔積液為例,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成功后,取右側臥位,常規消毒,鋪無菌巾單,取腋中線第7肋間切口,長約1 cm,用trocor穿刺,放入氣體,胸腔鏡探查:胸腔可見大量的胸腔積液,肺的活動度可。于第5肋間腋前線及腋后線分別作長約0.5 cm切口,用trocor穿刺,置入器械,用吸引器吸出全部胸腔積液,將順鉑120 mg+生理鹽水40 mL及復方苦參注射液50 mL均勻噴灑肺表面及壁胸膜,5 min后,將消毒的硬化劑滑石粉均勻噴灑于患者胸腔的胸膜壁層、臟層及肺表面,檢查無出血,清點紗布器械齊全,觀察肺擴張良好,于中線穿刺置入胸腔引流管,取出器械,縫合胸部切口。
1.3 近期療效評價 根據WHO療效評價標準,分完全緩解(CR):胸腔積液完全消失,癥狀緩解并維持2個月以上;部分緩解(PR):胸腔積液減少≥50.00%,癥狀緩解并維持2個月以上;微效(MR):胸腔積液量減少25.00% ~<50.00%之間,癥狀部分緩解;無效(NC):胸腔積液量減少<25.00%,或短期內增加;進展(PD):胸腔積液量短期內增加>25.00%[2]。以CR+PR計算總有效率。
2.1 近期療效 30例患者中,CR 10例(33.33%),PR 16 例(53.33%),總有效率86.67%。
2.2 并發癥 本組30例患者無手術死亡,術后出現呼氣困難1例,其原因是雙肺術后繼發感染,經積極治療1周后痊愈。隨訪3~36個月,術后胸腔積液復發2例。
癌性胸腔積液是指惡性腫瘤引起的液體積聚在胸膜之間的間隙[3],癌性胸腔積液是晚期肺癌患者的一個常見并發癥,其發展迅速,如不及時處理,可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傳統的治療方法是反復胸腔穿刺抽液。一般2~4 d又會出現反復發作。鑒于以上的反復發作特點,作者采用胸腔鏡微創硬化劑聯合順鉑及復方苦參注射液治療本組30例肺癌并癌性胸腔積液患者,達到了預防胸腔積液復發的目的。復方苦參注射液是純中藥抗腫瘤藥物,其主要成分為苦參堿、氧化苦參堿、脫氧苦參堿等多種生物堿,其中苦參堿對惡性腫瘤細胞有直接的細胞毒作用和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4]。通過改變腫瘤細胞核DNA序列而發揮抗腫瘤作用;苦參堿還可以提高LAK細胞及T細胞活性,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發揮抗腫瘤作用,故復方苦參注射液在臨床上具有抗腫瘤、止血、止痛、提高免疫力的功能。對腫瘤誘導血管內皮細胞有抑制作用,在抗腫瘤的同時對正常細胞不產生破壞作用,能升白細胞,調控機體免疫功能[5]。順鉑是臨床常用的細胞周期非特異性廣譜抗腫瘤藥物,能對腫瘤細胞產生強大的殺傷作用,水溶性和滲透力強,療效確切,控制胸腔積液的作用機制是在臟層、壁層胸膜間產生化學性炎癥反應,刺激胸膜細胞增殖、纖維化,導致胸膜粘連,使胸膜腔閉塞而控制胸腔積液。胸腔內給藥,積液中順鉑濃度高于血漿濃度,不經過肝臟代謝,起到了增效減毒的作用[6]。同時胸腔內的藥物吸收入血后可再次到達腫瘤組織,對其產生雙途徑化療的作用。胸腔鏡微創硬化劑聯合順鉑及復方苦參注射液治療癌性胸腔積液總有效率86.67%,本術式手術操作簡便,術后無嚴重并發癥,并縮短了住院時間。胸腔鏡下微創聯合硬化劑及順鉑、復方苦參注射液治療癌性胸腔積液,具有顯著的療效,實用價值高,應用范圍廣。
[1]黃孝邁.手術學全集[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5:410-417.
[2]周際昌.實用腫瘤內科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4-46.
[3]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38-339.
[4]陳建清,湯耀華,吳曉安.復方苦參注射液治療癌痛的療效觀察[J].四川腫瘤防治,2002,15(4):236.
[5]丁連明,崔彩梅,邢斌.復方苦參與順鉑胸腔內注射治療癌性胸腔積液的臨床觀察[J].現代腫瘤醫學,2009,17(7):1274.
[6]Heffner JE,Nietert PJ,Barbieri C.Pleural fluid pH as a predictor of survival for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s[J].Chest,2000,117(1):79-86.
R730.53;R730.58
B
1673-5412(2012)04-0344-02
2011-12-20)
劉漢東(1970-),男,主治醫師,主要從事外科腫瘤基礎與臨床研究。E-mail:lhd635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