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提請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審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修正案(草案)》,針對當前農技推廣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對現行農技推廣法作了相應修改。專家及基層干部認為,草案中對農技推廣機構的重新定位、新聘人員資格和結構比例、“一主多元”推廣體系等三方面內容是亮點,將有力推動我國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快步邁進,而在實際操作中需要因地制宜地細化措施、提高標準,避免資源浪費和流于形式。
(新華網)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近日召開全國新農保和城居保制度全覆蓋工作動員視頻會議,會議宣布從2012年7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啟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全覆蓋工作,計劃年底前完成。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指出,2012年一方面要繼續組織引導好已參保2億多城鄉居民繼續繳費,給一億多居住分散的城鄉老年居民按月發放養老金;另一方面,還要組織近40%的未納入國家試點地區開展工作,預計新增參保人數近一億人。
截至2012年3月底,納入國家試點的1914個新農保試點縣、1902個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試點縣和4個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參保人數達到3.43億人,其中達到領取養老金年齡人數9543萬人。在國家試點的基礎上,還有18個省份的345個縣自行開展新農保試點,11個省份的181個縣自行開展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試點,16個省份已經實現制度全覆蓋,10個省份統一實施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加上地方自行試點,總參保人數達到3.76億人,其中達到領取養老金年齡人數1.07億人。
(中新網)
近日,農業部和北京市政府在北京簽署《共同建設現代農作物種業戰略合作備忘錄》。這是雙方加強合作,貫徹落實今年中央1號文件和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精神,共同打造國家農作物種業科技創新中心,推進北京現代種業發展的重要舉措。按照該備忘錄,雙方將圍繞打造“種業之都”的目標,依托中關村種業園區、通州國際種業園、豐臺種業會展和總部功能區建設,進一步整合優勢資源,推進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著力提升種業科技創新能力、推進創新體制轉變、培育種子企業、加強種子基地建設、提升管理服務水平、辦好世界種子大會,提升北京現代種業發展水平,率先建立以產業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農作物種業科技創新中心
(中國農業信息網)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日前聯合下發通知,明確保險公司計提農業保險巨災風險準備金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有關問題,自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執行。此舉為促進保險公司拓展農業保險業務,提高農業巨災發生后恢復生產能力。
根據通知,保險公司應當按專款專用原則建立健全巨災風險準備金管理使用制度。保險公司經營財政給予保費補貼的種植業險種的,按不超過補貼險種當年保費收入25%的比例計提的巨災風險準備金,準予在企業所得稅前據實扣除。補貼險種指各級財政部門根據財政部關于種植業保險保費補貼管理的相關規定確定,且各級財政部門補貼比例之和不低于保費60%的種植業險種。
(中國證券報)
近日,農業部在山東省煙臺市召開全國測土配方施肥工作會議,全面總結近7年來測土配方施肥工作成績,研究提出新形勢下測土配方施肥工作措施,推動測土配方施肥工作進入新階段。會議確定,從2012年開始,測土配方施肥工作要按照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節能減排的新要求,把工作重心轉移到配方肥推廣應用上來。
據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葉貞琴介紹,農業部決定從2012年開始,對測土配方施肥工作要在“鞏固、深化、拓展、延伸”上下功夫,繼續鞏固取土化驗、田間試驗、配方制定等基礎工作;不斷深化技術普及工作,促進配方肥產業化,按照“整建制”推進的要求,強化配方肥物化技術推廣;不斷拓展實施范圍和作物,擴大項目覆蓋范圍和技術普及面積,抓好糧棉油糖等大宗作物測土配方施肥的同時,著重解決蔬菜、果樹等園藝作物的過量施肥問題;不斷向施肥方式和施肥服務方面延伸,解決怎么施肥、誰來施肥以及過量施肥、盲目施肥的問題。這標志著測土配方施肥工作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2012年,中央財政安排轉移支付資金7億元,繼續支持測土配方施肥工作。
(農民日報)
衛生部近日就《堅果炒貨食品》、《糧食》和《巧克力及其制品》3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糧食》標準中增加了有毒有害化學成分限量要求。
因堅果與籽類食品原料大多為農副產品,受土壤環境的影響,原料中大多數含有硫酸鹽和亞硫酸鹽,故征求意見稿對熟制堅果與籽類食品增加了二氧化硫含量限量標準。考慮到蟲蛀不屬于食品安全指標范圍,新標準刪除了無蟲蛀指標要求。
在公布的《糧食》標準中,保留了原標準中對于毒麥的規定,還增加了有毒有害化學成分限量要求。
(京華時報)
中科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傳啟近日在《中國現代化報告2012:農業現代化研究》發布會上表示,農業現代化已經成為中國現代化的一塊短板,農業水平亟待提高。
何傳啟表示,2008年中國農業經濟水平比美國等落后約100年,中國農業勞動生產率比中國工業勞動生產率低約10倍,中國農業現代化水平比中國國家現代化水平低約10%,很顯然,農業現代化已經成為中國現代化的一塊短板,農業水平亟待提高。
目前,中國農業現代化面臨著諸多的挑戰。
第一,人口,2050年中國人口有可能達到15億左右,將超過發達國家的人口總和;
第二,土地資源,2008年以來,中國人均可耕地面積僅為世界平均值的40%;
第三,水資源,2008年,中國人均淡水資源僅為世界平均值的33%;
第四,農業勞動力的轉移,未來40年大約需要把2.8億農業勞動力轉移為非農業勞動力;
第五,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目前中國農業勞動生產率僅為發達國家的2%,僅為美國的1%;
第六,土地制度改革,按市場經濟原理配置土地;
第七,戶籍制度改革,人口流動是農業現代化的動力因素,而戶籍制度制約了農業現代化;
第八,生態移民,部分地區不適合人類居住,可以發展生態旅游,需要進行生態移民;
第九,生態安全,目前中國農業化肥和農藥的過量使用已經危及中國農村的生態環境和生態安全;
第十,糧食安全與食品質量問題,不僅影響當代人的生活,而且影響子孫后代的幸福;
第十一,農村義務教育,在農村普及9年和12年免費義務教育;
第十二,消除農村絕對貧困現象,2010年大約5%農村家庭人均收入低于1500元人民幣;
第十三,農村基礎設施,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文化設施,是需要巨大投入的社會工程。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