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華營,田翠平
(鄆城縣農業局,山東 鄆城 242700)
由山東良星種業有限公司育成的小麥新品種良星77,2010年9月通過山東省審定,審定編號:魯農審2010069號。該品種屬半冬性中熟小麥品種,生育期238d,與濟麥19相當;株高74.0cm,葉色深綠,旗葉上沖,株型緊湊,抗倒伏,熟相較好;每667m2最大群體總莖數107.3萬頭,有效穗42.3萬,分蘗成穗率39.6%;穗型紡錘,平均穗粒數33.3粒,千粒重44.1g,容重789.9g/L;長芒、白殼、白粒,籽粒較飽滿、硬質。
秋種前要結合玉米秸稈還田盡量增加耕翻深度,努力擴大機械深耕面積。對旋耕麥田,應采取2~3年旋耕、一年深耕的耕作制度。對玉米秸稈粉碎后實施旋耕的地塊,要盡量增加旋耕深度及旋耕遍數,盡量切碎、埋實秸稈,為播種創造條件。秋耕宜早不宜遲,以蓄積秋季雨水,防止跑墑。同時機耕與機耙結合,切實做到耕深,耙透,上松下實,無明暗坷垃,切忌深耕淺耙。
首先要增加有機肥用量。有機肥具有養分全、肥效長、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等優點。增施有機肥的方式:一是大力積造農家肥;二是通過秸稈過腹還田和催腐劑漚制秸稈還田等途徑。一般要求每667m2施有機肥3 000~4 000kg。其次施足底肥,氮、磷、鉀、鋅肥合理搭配,每667m2總需純N 12~15kg、純P 7.5~9.0kg、純K 7.5~8.8kg、硫酸鋅肥1kg,底肥應施入純氮部分的60%,其余40%留作追肥,磷、鉀、鋅肥一次性用于底肥。
良星77屬半冬性中稈、多穗型品種,抗寒性極強,適宜早播密植。在10月30日前播種,其產量變化較小,以10月10日播種的產量為最高;10月30日以后播種產量明顯下降。每667m2總莖數16萬頭時,產量最高;每667m2總莖數以14~18萬頭為適宜播量,16~17萬頭為最佳。鄆城最佳播期在10月5~15日,小麥出苗的適宜土壤濕度為田間持水量的70%~80%。小麥播種時如表墑不足,可采取淺播壓水或先造墑后播種,杜絕播種欠墑麥和深播夠墑麥。適宜的播種深度一般為3~4cm。每667m2播量12~17kg,粘土地可以適當增加播量。
小麥出齊苗后,及時查苗,發現缺苗斷壟的地塊,應及早補種,補種時應進行浸種催芽。如果在小麥分蘗期仍缺苗斷壟的,應就地疏密補齊,帶土移栽,栽后及時澆水,并適當補肥,以利于早發趕齊。
冬前劃鋤有利于破除土壤板結,增溫保墑,促根增蘗,消滅雜草。冬前一般要求精細劃鋤2~3遍,特別在下雨后和澆水后更要適時劃鋤。對整地質量差、地表坷垃多、墑情不足的旱地麥田,可在冬前進行鎮壓,壓碎坷垃,壓后淺鋤,以提墑保墑。對旺長麥田可于小麥分蘗盛期,每667m2用20%壯豐安乳油25~30mL,對水30kg葉面噴霧,能抑制葉片伸長,促進分蘗增生和根系生長,控旺轉壯。
麥田墑情較差的地塊,于小麥分蘗期合理澆水,促苗正常生長。12月上中旬,對墑情較差的一、二類麥田,應在夜凍晝融時澆好冬水,既補充土壤水分,又平衡地溫,保苗安全越冬,并可冬水春用。
旱茬麥群體不足、個體長勢弱的應在小麥返青期結合澆水每667m2施尿素7.5~10kg,以增根增蘗,拔節期每667m2施尿素10~15kg;壯(旺)苗麥田應在起身期結合澆水每667m2施尿素12.5~15kg;旺長麥田應在拔節初期結合澆水每667m2施尿素10~15kg,以控制無效分蘗過多滋生和植株基部第1~2節間的過度伸長。土壤解凍后,結合澆返青水施肥,每667m2施尿素10~15kg或磷酸二銨10~12kg,及時澆一次透水。
鄆城縣2月下旬至4月上旬常遇寒流,小麥易發生霜凍危害。期間應密切注意天氣變化,一旦有較強冷空氣到來,應及早采取澆水防凍保苗措施。萬一凍害發生,應及早采取澆水、追施速效氮肥等補救措施,以降低凍害危害程度。
3月中、下旬防治紋枯病,每667m2用12.5%禾果利可濕性粉劑或20%三唑酮乳油75~100mL,對水40kg均勻噴霧,發病重的地塊隔7~10d再噴一次,同時兼治其他根病;防治紅蜘蛛可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每667m2用25%快殺靈乳油30~40mL或1.8%阿維菌素10~15mL,對水40~50kg噴霧。春季重點是防治蚜蟲、紅蜘蛛和葉銹病、赤霉病及麥田雜草。
小麥籽粒形成期間對水分要求迫切,對于旱茬麥田,要及時澆好抽穗揚花水。小麥揚花后大約10~15d進入灌漿期,要適時澆好灌漿水,以防止根系衰老,提高千粒重。重澆抽穗水,在抽穗初期澆一次水,能促使穗下節伸長,有利于后期養分的運轉。
巧施穗粒肥。結合抽穗水每667m2追施尿素5~10kg,后期為了防早衰,對葉片發黃有早衰趨勢的麥田,要結合病蟲防治,噴施2~3次0.2~0.4%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在灌漿期噴1%~2%尿素溶液。
于4月中、下旬防治麥蚜、銹病和白粉病,每667m2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g,或2.5%勁彪20mL+20%三唑酮乳油75~100mL,對水40~50kg噴霧。預防小麥赤霉病應于小麥抽穗揚花前。每667m2用25%使百克40~50mL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5~100g,對水40kg噴霧。
在小麥蠟熟末期及時收獲,注意去雜保純,機械收獲盡量減少破碎粒,以提高產量和品質。
[1] 田偉,張慎舉,郭振升,等.超級小麥鄭麥7698生長發育特性及其配套技術研究[J].河南農業科學,2011(07):35-37.
[2] 楊軍慶.豫農416小麥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種業導刊,2011(01):22-23.
[3] 魯磊.優質小麥高產栽培技術[J].種業導刊,2011(04):11-12.
[4] 高魁英.小麥高產關鍵技術環節[J].種業導刊,2011(05):19.
[5] 姜麗娜,趙艷嶺,邵云,等.播期播量對豫中小麥生長發育及產量的影響[J].河南農業科學,2011(05):42-46.
[6] 石靜姝.小麥超高產栽培技術[J].種業導刊,2012(0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