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四海 呼勤
股疝47例臨床分析
殷四海 呼勤
目的 探討手術方式對股疝修補的療效。方法 回顧性分析10年來收治的47例股疝患者病例資料及手術方式。結果 Mcvey疝修補術21例,應用網塞12例,腹膜恥骨肌孔覆蓋法6例,腹股溝韌帶上路修補法3例,腹股溝韌帶下路修補法5例。7例術后復發,再次手術后治愈。結論 認真細致的體檢和熟悉術中解剖位置,可以減少誤診。根據情況合理選擇手術方式,可提高手術成功率,減少遺漏疝。
股疝; 遺漏疝; 疝修補術
股疝是腹壁疝的一種特殊類型,發病率約占腹外疝的5%。臨床上不罕見,但誤診較多,術中容易遺漏,造成術后“遺留疝”,引起早期復發,腹股溝疝同時合并有股疝更易漏診。筆者所在醫院2000年1月~2010年4月共收治47例股疝,誤診24例,誤診率達46.8%。現報告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共47例,其中男3例,女44例;年齡最小19歲,最大78歲,平均53歲。術前誤診24例,誤診為腹股溝斜疝13例,直疝3例,脂肪瘤2例,大隱靜脈曲張1例,腹股溝淋巴結1例,腹股溝區囊腫1例,腸梗阻3例。行擇期手術36例,急診手術11例,其中腸壞死腸切除1例。
1.2 手術方法 本組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手術修補方法:(1)Mcvey氏疝修補術:在精索后方把腹內斜肌下緣和聯合肌腱縫至恥骨梳韌帶上[1]。(2)應用網塞的方法:在腹股溝韌帶下方卵圓窩處游離疝囊至頸部,將疝囊還納后,把網塞從股管的外口置入,其外絕緣與股管環周圍韌帶組織縫合固定,不用平片,固定時注意不要損傷股靜脈[2]。(3)腹膜前恥骨股孔覆蓋法:在腹壁下動脈內側切開腹橫筋膜,顯露腹膜前間隙,將疝囊從股環拉出,使其成為直疝,將疝囊完全還納后,用PHS或MK補片置入腹膜前間隙。上層補片置入腹外斜肌腱膜下方。(4)腹股溝韌帶上路修補法:切開腹外斜肌腱膜,切開腹橫筋膜,將疝囊從股管拉回直疝三角,使其成為一個直疝,將腹股溝韌帶與恥骨梳韌帶縫合,不用補片。(5)腹股溝韌帶下路修補法:不打開腹外斜肌腱膜,經腹外斜肌腱膜下方,將腹股溝真心與恥骨梳韌帶縫合。
本組47例患者無圍手術期死亡,手術時間15~120 min。其中Mcvey疝修補術21例(1例為嵌頓疝),應用網塞12例,腹膜恥骨肌孔覆蓋法6例,腹股溝韌帶上路修補法3例,腹股溝韌帶下路修補法5例。其中5例術中顯露腹股溝管外環及卵圓窩時才確診為股疝,疝內容物分別為大網膜、腹膜外緣。高位結扎疝囊后行Mcvey修補法,其中6例術前與術中未發現股疝,按腹股溝直疝或斜疝行無張力修補,術后短期內復發,時間1周~半年,考慮為術后遺漏股疝,采用腹股溝韌帶下路網塞修補痊愈。另外1例患者先診斷為斜疝,第一次手術施行疝修補,術后3 d復發,1個月后二次手術,診斷為股疝,采用腹股溝韌帶下路網塞修補后治愈。
3.1 股疝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疝囊通過股管,經股環自卵圓窩突出的疝稱為股疝。股疝多見于40歲以上的婦女,女性骨盆大,聯合肌腱和腔隙韌帶較薄弱,以致股管上口寬大松弛而易發病。妊娠是腹內壓增高的主要原因。在腹內壓增高的情況下,對著股環上口的腹膜,被下墜的腹內臟器推向下方,經股環向股管突出形成股疝。疝塊進一步發展,即由股管下口頂出篩狀板而至皮下層。疝內容物常為大網膜或小腸。由于股管幾乎是垂直的,疝塊在卵圓窩處向前轉折時形成一銳角,且股環本身較小,周圍又多堅韌的韌帶,因此股環易嵌頓。在腹外疝中,股疝嵌頓的最多,高達60%。股疝一旦嵌頓,可迅速發展為絞窄性疝。疝塊往往不大,常在腹股溝韌帶下方卵圓窩處表現一半球形的突起。平臥回納內容物后,疝塊有時不完全消失,這是因為疝囊外有很多脂肪堆積。由于疝囊頸較小,咳嗽沖出感也不明顯。易復性股疝的癥狀較輕,常不為患者所注意,尤其是肥胖者更易疏忽[1]。本組資料中股疝誤診的原因,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1)股疝多無典型腹外疝的特點,缺乏典型的臨床表現,初期僅表現為腹股溝區腫塊,疝內容物較少時,無明顯癥狀,容易與腹股溝疝或腹股溝囊腫相混淆;股疝疝囊外側有較厚脂肪組織,疝囊還納后,脂肪組織不能消失,易誤診為脂肪瘤。(2)檢查不細致,術前診斷不嚴謹,鑒別診斷不熟悉。以腹股溝韌帶為界,股疝腫塊位于腹股溝韌帶內下方,恥骨結節的外下方,而腹股溝腫塊則位于腹股溝韌帶上方。肥胖者因不能清晰地觸診腹股溝韌帶而將股疝誤診為斜疝。(3)對本病認識不足,缺乏全面的了解分析,滿足于表象診斷而致誤診,忽視了并存股疝的可能。(4)疝內容物發生急性嵌頓或出現梗阻癥狀時,又易掩蓋局部癥狀。對老年患者,特別是較胖者有急性腹痛及腸梗阻、腹膜炎體征時,應檢查卵圓窩,以排除股疝的可能。
3.2 手術方式的選擇 腹股溝疝是普外科的常見病及多發病,手術是治療該病唯一有效的方法。其手術方式也在不斷更新,目的就是要降低疝術后的復發率[3]。股疝嵌頓發生率較高,明確診斷后要及早手術,根據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手術方法,術組共可采用5種方法:Mcvey氏疝修補術、網塞疝修補法、腹膜前恥骨股孔覆蓋法、腹股溝韌帶上路修補法、腹股溝韌帶下路修補法。
[1]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95-396.
[2]申英末,陳杰,王振軍.普理靈疝裝置在股疝無張力修補術中的應用[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06,21(12):879 -881.
[3]錢海鑫.外科主治醫師手冊[M].第1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30-38.
10.3969/j.issn.1674 -4985.2012.04.090
236413安徽省臨泉縣長官中心衛生院(殷四海);安徽省臨泉縣中醫院(呼勤)
殷四海
2011-11-25)
(本文編輯: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