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環 劉瑛琦
50例尋常型銀屑病的中醫藥治療
王環 劉瑛琦
目的 通過對黑龍江省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尋常型銀屑病患者的臨床治療,觀察中醫藥對尋常型銀屑病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50例入選患者按其證候特點分為三期:進行期、穩定期、消退期,運用中醫辨證方法進行藥物治療。按照患者的皮損消退面積確定療效。結果 顯效35例,有效12例,無效3例,隨訪復發2例。結論 中醫藥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療效明顯,復發率低。
尋常型銀屑病; 中醫藥治療; 中醫辨證
近年來,隨著地球環境的惡化,皮膚病患者呈現日趨增多的趨勢。抗生素類藥物的不規范應用,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一些尋常型銀屑病患者長期應用強效或超強免疫抑制劑后,全身出現諸多不良反應。臨床逐漸開始轉變治療理念,尋求“綠色抗生素”——中醫藥治療。本文將運用中醫辨證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的療效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黑龍江省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門診就診的尋常型銀屑病患者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最高年齡70歲,最低年齡16歲,平均44歲。其中病程最長為30年,最短7年,誘發紅皮病4例,膿皰病3例,合并關節炎2例,有家族遺傳史2例。
1.2 治療方法 尋常型銀屑病皮損表現特點:紅斑,白色鱗屑,點狀出血。按其病程臨床可分三期:進行期,穩定期,消退期。具體治療方法如下。
1.2.1 進行期(血熱型) 皮損初起為點滴狀、蠣殼狀,上覆有銀白色鱗屑,瘙癢,輕刮鱗屑可見點狀出血。新皮損不斷出現。舌質紅,苔厚膩,脈弦滑,病程短。給予清熱解毒,除濕止癢治療,自擬消銀湯方加減。方藥:土茯苓30 g,白花蛇草25 g,紫草 20 g,茯苓 20 g,雞血藤 20 g,赤茯苓 25 g,陳皮15 g,白芍 15 g,車前子 15 g,丹皮 20 g,石膏 20 g,白蒺藜15 g。癢甚者加苦參、防風,伴關節疼痛者加威靈仙,脫屑量大者加荊皮、連翹,伴下肢浮腫者加牛膝。1劑/d,口服,早晚飯后分服。療程為6個月。
1.2.2 穩定期(血燥型) 皮損穩定,無新發皮疹出現,炎癥較輕,鱗屑較多,瘙癢。治療原則:養血滋陰,去風止癢。方藥:當歸 30 g,熟地 25 g,山萸肉 25 g,牡丹皮 20 g,赤芍15 g,澤瀉15 g,知母20 g,蜂房20 g,全蝎2條,蜈蚣2條,白鮮皮20 g,地膚子20 g,防風20 g,1劑/d,口服,早晚飯后分服。療程為6個月。如胃有不適感,可加粳米、白芍。
1.2.3 消退期(血瘀型) 皮損表現為環狀或半環狀,未見新發皮疹,鱗屑減退,尚留有色素沉著斑或色素減退斑。舌質暗紅,苔厚膩。治療原則:活血化瘀,除濕消斑。方藥:三棱 10 g,莪術 10 g,丹參 15 g,赤芍 15 g,當歸 20 g,龍膽草10 g,梔子 15 g,黃芩15 g,車前子15 g,鬼箭羽30 g,白花舌草30 g,甘草10 g。1劑/d,口服,早晚飯后分服。療程為6個月。外治法:可用龍膽草50 g,生甘草50 g,水煎,冷濕敷。
1.3 療效標準 參照《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皮損消退面積達到60%以上者為顯效,皮損消退面積達30%~60%以上者為有效,皮損消退面積達30%以下者為無效。
以上50例患者歷經1年治療:顯效35例,有效12例,無效3例,隨訪復發2例。
銀屑病屬于世界性的疑難雜癥。病勢表現為慢性,反復發作,纏綿難愈。目前尚處于控制病情、延緩復發的臨床治愈階段,通常男性多于女性,有遇寒加重、得熱減輕趨勢,約有20%~30%患者有遺傳史,尋常型銀屑病為銀屑病的初始階段,因其發病原因復雜,病理機制不甚明了[1],因而給臨床用藥帶來諸多問題,且控制不好容易泛發全身,誘發膿皰型銀屑病、關節炎型銀屑病。特別是急性點滴狀銀屑病,常見于青年,給患者身心及生活帶來極大的痛苦。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一些中草藥的藥效、劑型被開發出來,如土茯苓、白花蛇草在治療銀屑病時效果非常明顯,張安和的中成藥克銀丸、復方青黛丸等,片劑如消銀片,國隨章的雷公藤片及一些注射劑、散劑、氣霧劑(如復方丹參注射液、維腦路通、艾柏熏劑)等一系列藥物,在為廣大患者提供方便的同時,也給中醫藥治療各種皮膚病帶來更加廣闊的前景[2]。該病的病因病機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對一些精神方面、內分泌紊亂等原因導致的銀屑病,借助醫學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生物學、免疫學、康復醫學來探究病因,可更好的預防本病的發生。
[1]張學軍.皮膚性病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6.
[2]王海燕,孫燕,李雪松.中西醫結合治療尋常型銀屑病42例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30):55.
10.3969/j.issn.1674-4985.2012.04.075
150040黑龍江省中醫藥大學2009屆碩士研究生(王環);黑龍江省中醫藥大學附屬二院(劉瑛琦)
王環
2011-11-22)
(本文編輯: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