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洪 孫顯輝
大腸息肉在臨床上是常見病、多發病,它可以引起消化道出血,腹痛、腹瀉、大便形狀,次數改變,更重要的是易引起癌變,一但發現,常引起患者的焦慮、緊張、恐怕息肉可能癌變的心理,臨床上很重視大腸息肉的治療,我院消化內科從2006年12月至2012年2月間,應用電子結腸鏡,采取不同的方法,在內鏡下治療128例大腸息肉患者,共205枚息肉,取得滿意療效,無嚴重并發癥,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128例,其中男77例,女51例,男女之比為1.5∶1,年齡≤14歲7例,15~39歲48例,40~60歲62例,≥61歲11例,維吾爾族76例,漢族39例,回族13例,多因腹部隱痛不適,大便形狀,次數改變、便血、貧血等就診,有些無癥狀體檢做腸鏡檢查時發現。其中單發息肉101例,多發息肉26例,橋型息肉1例,最多1例檢出6枚息肉,共計205枚息肉。
1.2 息肉的部位、大小及形態,部位:直腸46枚,直乙結腸交界處34枚,乙狀結腸93枚,降結腸21枚,升結腸11枚。大小:直徑≤0.5 cm 116枚,0.6~1.0 cm 57枚,1.1~2.0 cm 24枚,≥2.1 cm 8枚,形態:山田Ⅰ型(無蒂)126枚,山田Ⅱ型(亞蒂)45枚,山田Ⅲ型(短蒂)26枚,山田Ⅳ型(長蒂)8枚。
1.3 治療方法 儀器設備:日本pentax公司生產的1000電子結腸鏡及德國速靈ARCO2000系統,包括氬氣發生器、高頻電發生器、電凝電切圈套器、腸道專用APC探頭,HX-600-135型止血鈦夾、活檢鉗、內鏡注射針等。術前準備:常規檢查血常規、凝血分析、出凝血時間及心電圖檢查,術前簽寫檢查治療同意書,做好患者的解釋工作,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腸道清潔程度是手術成功的關鍵,清潔的腸道對手術中的視野的保持非常重要,術前不能用甘露醇或山梨醇做腸道準備,以免引起氣體爆炸,常規用番瀉葉或輝靈或口服50%硫酸鎂溶液行腸道準備,手術操作:根據大腸息肉的大小、形狀和性質及數量,來采取不同的內鏡下治療方法,確定治療方案,對于直徑0.2~0.3 cm的息肉給予活檢鉗直接鉗除,直徑≤0.5 cm的小息肉,一般采用熱活檢鉗咬除、電凝燒灼或APC治療,對于直徑>0.5 cm的有蒂息肉可用圈套器完全套住息肉采用直接切除法,于基底部圈套住息肉并收緊圈套器,抬起鏡端使圈套住的息肉遠離境端,電凝電切除息肉,對于直徑>1.0 cm的無蒂或亞蒂息肉,可采用注射后切除法(EMR),及可在黏膜下層注射生理鹽水(可加1∶10000)腎上腺素或10% ~25%高滲葡萄糖溶液,使病變部位隆起,隨之用高頻圈套器切割,息肉過大,圈套器不能完全套住息肉者,采用多塊切除法,逐塊切除。切下的息肉均送病理學檢查。
1.4 組織病理 組織病理診斷94粒,其中炎癥性息肉63粒,腺瘤性息肉20粒,增生性息肉7粒,幼年性息肉4粒。
消化道息肉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可發生在大腸的任何部位,尤其對反復便血的患者,及時行結腸鏡檢查是非常必要的,結腸息肉可分為炎癥型、增生性、腺瘤性和幼年性息肉,而腺瘤性息肉與大腸癌關系密切,屬癌前病變,因此早期對腺瘤樣息肉進行治療,不僅有早期診斷的重要性,而且兼有早期治療的作用,息肉應其發展具有潛在惡變傾向,臨床上很重視息肉的治療,在治療前正確的術前評估可有效保證療效和防止并發癥的發生,并盡可能通過活檢確診大腸息肉是良性還是惡性或可疑惡變者,以便定性診斷,防止惡性病變的誤診誤治,若為惡性直接手術,沒有必要在內鏡下進行治療,在治療中應盡量保持病灶在視野范圍內進行操作,對于較小的息肉給予活檢鉗直接鉗除,或用用熱活檢鉗咬除、電凝燒灼或APC(氬離子血漿凝固術)治療,APC為經內鏡非接觸性電凝固方法,其熱凝固效應為軸向和側向傳導,可在一定范圍內均勻凝固病變組織,APC操作無需接觸組織,不會引起黏連,用APC治療,即從內鏡活檢管道插入APC探頭,對準病灶處,距病灶0.3~0.5 cm處進行治療,每次數秒,連續治療數次,直到病灶處泛白甚至呈黝黃色,治療過程中電極探頭不要太靠近內鏡頭端,以免可能損傷內鏡及其CCD,它對較小廣基扁平狀息肉具有創傷小、止血快、失血少、高效、快捷、安全、可靠、治療徹底的特點,圈套器高頻電凝電切除治療常針對有蒂的大息肉或較大息肉,操作時不要對結腸內注氣過多,以免引起腸壁相對變薄,尤其對較大息肉行電切時要注意其形態,對有蒂及帶蒂較長者。圈套器應盡可能靠蒂的息肉側。不要過分將息肉提起,對于廣基狀息肉者,可采用注射后切除法,圈套器應臨近息肉處,并牽拉息肉,然后邊凝邊切,這樣即保證切除干凈又可避免穿孔,特別對于較大廣基狀息肉,可采取分部切除,電凝時不要通電時間過長,而造成較深的殘端灼傷??梢鸫┛谆蛲副谛詽{膜炎,并充分止血,殘端可用金屬鈦夾夾閉止血,手術過程中嚴格按照規程操作,先電凝后電切,逐漸切割原則,不同部位的多發息肉則由右半結腸到左半結腸方向依次切除,切除的息肉一定要回收,做病理檢查,進一步明確息肉的性質,為今后治療或隨訪提供一個客觀依據,大腸息肉手術后的門診隨訪及定期腸鏡復查是非常必要的。結腸鏡下息肉采取活檢鉗鉗除術,電凝燒灼術,氬離子凝固術,圈套器高頻電凝電切除術等具有操作簡單、安全、創傷小、費用低等優點,適合在基層醫院開展。
[1]許國銘,李兆申.消化內鏡教程.上??萍冀逃霭嫔?,2000:243-250.
[2]吳云林,馮莉.氬離子凝固術在內鏡治療中的應用.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0,8(6):606-609.
[3]樊錦河,李玉明,王亞民,等.氬離子凝固術治療消化道息肉的臨床價值.中國內鏡雜志,2005,11(4):394-396.
[4]常艷,于曉紅,路聰哲.大腸息肉90例臨床及病理分析.實用醫學雜志,2009,25(12):2045-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