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
功能性室性早搏在臨床上比較常見,其誘發因素與強烈而持久的精神壓力有關,多伴有心臟神經癥,也可以有心悸、胸悶等癥狀,常困擾患者,既往對次類患者重視不夠,不給予治療;或者應用Ⅰb類、Ⅲ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均不能達到較為滿意的效果。我們采用穩心顆粒治療功能性室性早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1 病例選擇 選自2006年10月至2011年9月我院門診及住院患者共78例,其中男25例,女53例,年齡24~71歲,平均(55±11)歲。患者入選條件 :②非器質性心臟病室性早搏,即功能性室性早搏(經病史、查體、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平板運動心電圖等檢查未發現有器質性心臟病),24 h早搏次數≥3000次,患者經耐心解釋及去除誘因 (勞累、緊張、情緒波動、酗酒等)早搏無明顯減少,且伴有明顯的心悸、胸悶等癥狀。而由洋地黃中毒、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平衡失調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者不納入研究。
1.2 用藥方法 A組給予穩心顆粒治療,每次1包 (9 g),3次/d,溫開水沖服,4周為一療程;B組給予刺五加治療,每次2片,3次/d,4周為一療程。
1.3 觀察病情 根據早搏減少情況及癥狀改善情況,判定療效,早搏減少≥90%,癥狀消失為顯效,早搏減少≥50%,癥狀改善為有效,早搏減少<50%為無效。毒副作用主要包括頭暈、心動過緩、出現藥物性心律失常。藥物致心律失常的標準為:出現治療前沒有的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較治療前明顯增多或惡化。
經過4周治療,觀察心悸、胸悶癥狀改善情況,進行24 h動態心電圖檢查,觀察早搏減少情況,結果顯示:治療組(A組)39例患者中顯效者24例,占61.54%,有效者7例,占17.95%,總有效率為79.49%,對照組(B組)39例患者中顯效者17例,占43.59%,有效者5例,占12.82%,總有效率為56.41%,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毒副作用:兩組均未出現頭暈、心動過緩、藥物所致心律失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功能性室性早搏的診斷應特別慎重,根據患者具有較長時間的心理壓力,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心臟神經癥等表現,并應全面、系統地檢查,排除器質性心臟病,方可確定診斷。功能性室性早搏的預后很好,原則上不需特殊藥物治療,尤其是不宜使用副作用多的抗心律失常藥物,如Ⅰb類、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但是,如果患者室性早搏頻發,24 h室性早搏次數≥3000次,并有心悸、胸悶等癥狀,影響生活質量時,就需要給予治療。
對功能性室性早搏的治療與器質性心臟病合并室性早搏的治療不同,器質性心臟病合并室性早搏室,首先應該治療原發病,去除誘發因素。當治療原發病及糾正誘發因素后室性早搏仍較多,并有心悸等癥狀,影響生活質量或心功能,并有可能誘發室速/室顫時便需要干預治療。而目前臨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藥物存在一些不足,除部分藥物療效不夠好外,藥物的毒副作用,尤其是致心律失常效應,對心肌及心臟傳導系統的抑制作用等明顯限制了臨床使用。如心律失常抑制試驗CAST2的結果表明,使用)c類藥物雖然室性心律失常的發生率明顯減少,但心律失常死亡率及總死亡率均明顯增加。尋求療效好且毒副作用少,長期使用不增加死亡率的理想的抗心律失常藥物是國內外長期以來研究的重點。
刺五加能雙向調節植物神經功能,對中樞神經系統有興奮和抑制雙向調節作用,能鎮靜、催眠、抗疲勞、調節內分泌紊亂,對功能性室性早搏有較好療效[1]。
而藥理研究表明,穩心顆粒有明顯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特別對于室性期前收縮、房性期前收縮療效較佳,其作用機理可能與穩心顆粒具有增加心肌細胞膜鉀外流,同時對過度的鈉內流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關[2],穩心顆粒還具有益氣養陰,定悸復脈的功能,主治心悸不寧,氣短乏力,頭暈心悸等,對功能性室性早搏所致的心悸、胸悶也有較好的療效。我們將上述兩種藥物進行了對比研究,結果顯示穩心顆粒效果更佳,長時間的用藥也未見明顯的毒副作用,安全性好,因此,穩心顆粒室治療功能性室性早搏的首選藥物。
[1]孫軍,陳彩萍.刺五加注射液治療圍絕經期綜合征并室性早搏37 例療效觀察.山東醫藥,2006,46(34):73.
[2]郭繼鴻,崔長棕.抗心律失常中西藥與離子通道.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