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駐海南記者:冷張玲
“萬泉河水清又清,我編斗笠送紅軍。軍愛民來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這首家喻戶曉的革命歌曲《萬泉河水清又清》不禁讓人追溯到海南瓊海市的萬泉河。瓊海市是海南島東海岸的一顆璀璨明珠,那富有傳奇色彩,為瓊涯革命斗爭23年紅旗不倒立下不朽功勛的紅色娘子軍,就誕生和戰斗在這里。優美的環境,純樸的民風,讓游客們對瓊海留連忘返。瓊海的博鰲小鎮更是以其旖旎的風光成為亞洲論壇永久會址。每年4月,世界各國政要和巨商富賈紛紛云集博鰲,共商發展大計,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作為海南島重要地標之一的萬泉河,從這里逶迤而過,奔流入海。
瓊海市地處海南島東部,全市土地總面積1710平方公里,總人口中49.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3.7萬人。全市轄有12個鎮、204個村(居)委會,以及3個國營農場和1個華僑農場。這是一個頗具光榮革命傳統、地靈人杰和文明進步的地方。近年來,瓊海市先后榮獲 “全國雙擁模范城”(六連冠)、“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全國無公害瓜菜生產試點示范基地”、“全國青皮冬瓜標準化示范區”、“全國胡椒標準化示范區”等多項殊榮。
瓊海市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區,全年無霜無凍,是天然的大溫室。其中,全年平均溫度24℃,年太陽日照時數2155小時,年平均降雨量2072毫米。境內河流眾多,水資源豐富。主要有萬泉河、九曲江、雙發嶺溪等3大水系,全市各種水庫蓄水量達到1.9億立方米。土地資源豐富,全市耕地總面積59.4萬畝,其中水旱田24.9萬畝,土壤疏松肥沃,有利于各種農作物的生長。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為瓊海發展熱帶特色現代農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近年來,瓊海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不斷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特別是著力發展具有區域特色和比較優勢的胡椒、番石榴、火龍果等農產品生產,有力地促進了當地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和農民收入的持續提高。據統計,2011年,瓊海全市農業增加值達到56.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220元,同比分別增長7.5%、21.9%。2011年瓊海市農民人均收入增量排名海南全省第二、總量排名全省第三,比全省平均值6446元高774元。
胡椒做為熱帶作物,適宜于熱帶地區種植,其主要特點:一是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生產過程極少使用農藥,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高,符合農產品出口的質量要求;二是多年生長、多年結果,管理好的椒園可保持開花結果20年以上;三是用途廣、銷路好、經濟價值高,胡椒果實既可用做調味品,也可用于醫藥和軍事,市場需求量大,目前每噸價格達到6萬元以上。
胡椒生產既是瓊海市的一項傳統產業,也是最具特色的產業之一。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全市種植面積已達到10萬畝,年總產量(干果)9992.7噸,分別占海南省的30.4%、28.2%。2011年瓊海胡椒出口創匯279.91萬美元,占全省的70%。胡椒產業已成為瓊海市農業出口創匯的一大亮點,也是農民增收的一個亮點。
為了加快產業改造升級步伐,推動胡椒生產的繼續發展,進一步做大做強產業規模,近年來,瓊海市委、市政府將胡椒生產做為發展熱帶特色現代農業的一項重點來抓。其一力爭到“十二五”末,全市胡椒種植面積達到12萬畝以上,充分依靠科技進步,促進胡椒生產單產水平和質量、效益的進一步提高。其二抓好品牌培育、宣傳,不斷拓寬銷售渠道,目前已培育以海南省著名商標——飄仙牌胡椒為重點的胡椒產品品牌3個,并采取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方式,積極舉辦和參與中國(海南)冬季農產品交易會等農業會展活動,不斷擴大瓊海胡椒的宣傳影響。其三胡椒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胡椒加工技術改造等項目,已被列入瓊海市財政重點扶持項目。
瓊海市的番石榴生產已形成海南省規模最大、產量最多、影響最廣的產業化、集約化、品牌化基地,種植面積達到2.3萬畝、年總產量4.6萬噸,產品不但暢銷省內外,甚至還出口新加坡、日本、德國等國家。
番石榴是一種熱帶水果,富含維生素和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以及多種營養物質,常吃番石榴有利于抗老化、排毒素,促進新陳代謝、調理生理機能,特別是對糖尿病患者有獨特功效。目前瓊海市種植的番石榴已全部采用珍珠石榴品種,主要特點是:果實大小適中,熟色好,甜度高,清脆可口,品質較優,極受消費者青睞。生產過程中,番石榴易種易管,極少發生病蟲害,農藥使用量小,多年開花結果,產量水平高。正常情況下,種植兩年便可開花結果,三年后進入盛產期,畝產可達3000公斤左右,高產的可達5000公斤以上。同時,市場銷路好,多年平均價格(產地價)每公斤2~3元以上,生產效益非常可觀,目前已成為瓊海市農民增收的一個亮點。
為了進一步做大做強番石榴產業,瓊海市委、市政府突出將番石榴種植做為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的一項重點來抓。在優新品種方面,目前全市番石榴品種良種覆蓋率已達到100%;技術應用方面,已建立健全標準化技術體系,實現技術應用的集成化,不斷創新科技服務手段,建立農業科技服務“110”體系,提高科技服務的時效性和實效性;在品牌建設方面,全市已培育福松、白石嶺、臺盛、品香園等一大批特色品牌。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瓊海市已率先于海南其他市縣引種、試種火龍果。目前瓊海全市種植火龍果面積已達到6000多畝,年總產量13420噸,兩項數據均占全省的65%以上,成為海南最具盛名的火龍果生產基地。
火龍果是一種熱帶水果,由于其富含花青素、維生素C、鐵、鈣等礦物質以及一般果蔬極少含有的植物性白蛋白等,成為熱帶水果中的佼佼者。常吃火龍果能夠預防便秘、促進眼睛保健、降低膽固醇、皮膚美白防黑斑,還能解除重金屬中毒、瘦身、預防大腸癌等。
目前火龍果品種主要有白肉和紅肉兩種,由于火龍果清甜可口,富有營養價值和保健價值,頗受消費者喜愛,產品一直較為暢銷,生產效益十分顯著。火龍果種植一年多就可開花結果,為多年生植物,第三年后進入盛產期,一般畝產1500公斤,高產的可達2500公斤以上。目前火龍果白肉品種產地價平均每公斤5元,每畝產值7500元,純收入5000元;紅肉品種產地價平均每公斤8元,每畝產值1.2萬元,純收入近1萬元。
近年來,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火龍果生產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推動火龍果生產的加快發展。2011年至2012年,瓊海市政府安排農業新品種和先進技術引進、試驗、示范、推廣專項資金共1500萬元,將火龍果生產列為重點扶持項目。計劃用三年時間,著力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新興水果產業帶,全市火龍果種植面積達到1萬畝以上。同時重視抓好品牌培育宣傳,其中特甘龍牌火龍果是較為響亮的一個品牌,已被廣大消費者認可,產品不但暢銷省內外,還出口新加坡、日本等國家。火龍果生產已成為瓊海市發展熱帶特色現代農業的一個亮點,也是瓊海市農民增收最具特色的產業之一,展現了十分廣大的發展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