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彥斌 黃其高 廖云勇 鄧春華
江西省吉水縣白水鎮是一個場鎮合一的鄉鎮,轄1個墾殖場、7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總面積103 km2,總人口1.1萬。近年來,該鎮主動適應市場,強力推進井岡蜜柚產業發展。目前,全鎮共創建了4個井岡蜜柚示范園,井岡蜜柚種植面積達到333 hm2,專業種植戶有250多戶。目前成年柚園每667 m2產量達4 000 kg,每667 m2純收入在1.5萬元以上,為推動當地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發揮了重要作用。
白水鎮充分利用原白水墾殖場果業發展基礎,整合人力、物力、技術及資源優勢,首先著力培植井岡蜜柚示范基地。一是以示范帶動產業發展。2007年,該鎮在白水墾殖場三分場試種 “金沙柚”(井岡蜜柚)并獲得成功,帶動全鎮廣大果農通過技術改造、新種植等方式擴大蜜柚種植面積。三分場蜜柚種植基地榮獲吉安市2011年度“一村一品”十強基地。蜜柚種植大戶王明根經營柚園2 hm2,2011年蜜柚純收入達到50多萬元,平均每667 m2純收入達1.7萬元多,成為全鎮致富典型。二是以規劃引導產業發展。本著因地制宜、科學發展的原則,白水鎮制訂了 《白水鎮2010—2014年果業發展五年規劃》和《白水鎮蜜柚產業發展實施方案》,明確了產業布局、種源建設、科技支撐、品牌打造和市場開拓等五大目標,做到高起點規劃、高效益開發,有序推動產業健康發展。三是以科技支撐產業發展。實行“技術專家、幫扶領導、掛點農技員”三位一體指導機制,確保了技術服務層層落到實處。常年聘請江西省農業科學院的專家和縣果業局高級農藝師擔任技術顧問,幫助解決生產中的疑難問題和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同時,定期舉辦培訓班,印發技術資料,組織合作社理事、大戶、技術人員外出學習等,推動蜜柚產業由粗放型傳統農業向科技型現代農業轉變。
按照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工作思路,多措并舉全力幫扶,促進產業發展。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把推進井岡蜜柚發展作為全鎮一號工程來抓,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業務人員專門抓,要求每個班子成員幫扶一個井岡蜜柚基地,每個村組干部幫扶一家種植大戶,每個村每年必須新發展一個面積在20 hm2以上的井岡蜜柚基地,村組1/3以上干部帶頭建設井岡蜜柚基地,并把發展井岡蜜柚產業列入各村、墾殖場年度工作考核重要內容,堅持階段督查、年終問效。二是加速土地流轉。在充分發揮每家每戶種植蜜柚積極性的同時,堅持“依法、有償、自愿”的原則,制訂土地流轉指導價,采取拍賣、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經營、聯戶經營、分戶承包等多種模式,成功流轉山地面積133 hm2,有效破解了土地資源制約問題,迅速擴大了產業發展規模。一分場基地采取股份合作經營模式,由理事會組織生產管理;二分場基地通過聘請江西農業大學教授按照生態農業觀光型進行規劃建設,由承包方投資,聘用本地農民進行生產管理。三是發展專業合作社。目前白水鎮已組建了白水綠源果業專業合作社,健全了專業合作社黨支部、理事會、監事會,發揮了黨員的引領示范幫扶作用以及民間協會的管理服務協調職能,積極推動產業發展“五統一”,即統一供苗、統一提供技術服務、統一規劃設計、統一品牌推廣、統一銷售,大大提高了井岡蜜柚標準化、專業化、集約化生產水平。四是多方籌措發展資金。通過“項目補、政府扶”的方式,全鎮共籌措蜜柚發展資金300萬元多,對土地整理、苗木采購、防蟲防凍設施等方面實行獎補,帶動了產業的發展。五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爭取、捆綁整合項目資金1 000多萬元,完成了果園主干道的硬化,完善了水利渠系配套設施,大大增強了蜜柚產業發展后勁。
著力唱響品牌,提升蜜柚產品的附加值。一方面,努力打造名品。嚴格按照《井岡蜜柚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進行生產,全面提高井岡蜜柚質量。2011年該鎮注冊了“解縉才子”蜜柚商標,并通過省級綠色食品認定。另一方面,廣泛開拓銷路。積極為企業、果農牽線搭橋,拓寬銷售渠道。統一果品質量檢測、統一包裝銷售,通過與超市對接、批發市場對接、網上訂單等方式,蜜柚價格由2008年的0.25元/kg提高到2011年的 1~1.50元/kg,并遠銷湖南、貴州和廣東等地,進一步堅定了廣大果農發展蜜柚產業的信心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