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特約通訊員陳世平) 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地理條件優勢得天獨厚,最晚熟的龍眼品種可延遲到11月中旬采收。該區今年晚熟龍眼喜獲豐收,總產量達1.8萬t,產值1.5億元,創下晚熟龍眼產業新高,廣大果農喜上眉梢。目前,晚熟龍眼產業已成為蕉城區農業主導產業之一。
據悉,近幾年來,蕉城區積極發展晚熟龍眼產業,多種措施并舉使該地區晚熟龍眼產業越做越強,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利益。一是調整結構促進科學發展。近年來,蕉城區立足區情,把發展晚熟龍眼生產作為農作物產業結構調整的一項重要措施抓緊抓好,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投入,搞好技術服務,領導農民穩步擴大種植規模,使晚熟龍眼生產基地不斷壯大,蕉城區龍眼產業因此被國家有關部門評定為“南亞熱帶作物晚熟龍眼基地”和“中國晚熟龍眼之鄉”。二是利用行業協會促進標準化生產。在當地黨委、政府和農業部門的支持下,龍眼行業協會大力推廣晚熟龍眼標準化生產技術,定期邀請專家舉辦技術培訓,開展現場指導,定期印制簡報普及標準化生產技術知識,建立示范果園,使晚熟龍眼產量和品質不斷提高,讓農民得到實惠。三是注冊證明商標促進增產增收。在當地工商部門的努力和指導下,蕉城區成功注冊了“蕉城晚熟龍眼”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提高了蕉城區晚熟龍眼的知名度,不僅打入沃爾瑪等超市,而且省內外客商紛紛慕名而來,銷售價格不斷提升,果農人均年增收650元,全區年增收2 700多萬元,商標品牌價值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