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近年來,吉縣蘋果、祁縣梨、清徐葡萄、陽高杏,一個個帶著山西本土特色的精品水果品牌享譽省內外,并逐漸成為市場消費的“寵兒”。截至目前,山西省水果種植面積達到59.87萬hm2,果品銷售收入達到182億元。水果產業異軍突起,給農民帶來豐厚收益的同時,也給本省特色農業轉型跨越發展帶來了新的曙光和機遇。山西省位于黃土高原東部,山地和丘陵地域廣闊,光照充足、雨熱同期、海拔高、晝夜溫差大,非常適宜蘋果、梨等北方水果的種植。近年來,山西省水果種植面積穩定增長,總產量、總收入大幅提高。在規模擴大的同時,水果產業區域布局也不斷集中優化,形成了吉縣、臨猗等30個蘋果優勢基地縣;隰縣、鹽湖、祁縣等20個梨優勢基地縣(區);清徐、稷山、曲沃等10個葡萄優勢基地縣和永濟、陽高等10個杏優勢基地縣以及10個地方特色小水果優勢基地縣?!笆濉逼陂g,山西省將重點實施精品果園建設工程、果園沃土工程、果農素質提升工程和龍頭企業培育工程,由此開啟發展精品果業的山西路徑。
一是生產標準化。果品質量是山西省果業發展的根本,而精品果園則是提高果品質量和效益的突破口?!笆濉逼陂g,全省將建設蘋果、梨、葡萄、杏等精品果園13.33萬hm2。建精品果園就是通過現代水果技術集成和果業基礎設施完善,對果園實行標準化管理,從園地、品種及苗木選擇,栽種、土壤管理、肥料使用、花果管理、整形修剪、災害性天氣防范、病蟲害防治到最后采摘全程監控,最終達到優果率80%以上,商品率95%以上。二是銷售品牌化。山西省出產的果品以其個大、色艷、細脆、香甜、耐貯藏、品質優而聞名于世。但長期以來,優質果品卻賣不出理想價格,始終處于“一流產品、二流包裝、三流價格”的困境。 市場經濟是眼球經濟、注意力經濟,更是品牌經濟。近年來,“祁縣酥梨”、“臨猗蘋果”、“吉縣蘋果”等均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證明商標。山西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水果銷售網絡也得以迅速擴展,山西水果已成功打入歐美、東南亞、俄羅斯等國際市場。三是經營產業化。據統計,目前,山西省各類水果專業合作社8 000余個,占全省合作社總數的近20%,其中以生產合作社居多,銷售合作社則很少。且由于缺乏規范和引導,合作社組織指導果農生產銷售的作用發揮不夠。加之水果加工企業規模小,資本不充足,缺乏管理和營銷人才,水果產業從生產到終端消費各環節關聯性差,沒有真正形成企業+合作社+果農的有機運作模式。為此,“十二五”期間,山西省將重點扶持水果專業合作社1 000個,將合作社培育成為水果產業發展的經營主體。為徹底改變山西省水果營銷坐等客戶上門收購的落后方式,“十二五”期間,山西省還將重點扶持和發展大型水果營銷龍頭企業10個,力爭每個企業銷售鮮果規模達到10萬t以上;扶持發展大型水果貯藏加工龍頭企業10個,力爭每個企業年加工消化果品能力達到20萬t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