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特約通訊員孫兆軍) 近年來,陜西省志丹縣蘋果產業實現了高起點、規模迅速擴張的大好形勢,截至目前,全縣蘋果面積達到1.08萬hm2,產量8 000 t多,實現產值3 000多萬元。在加快產業規模擴張的同時,該縣著力構建技術服務、良種苗木繁育、市場營銷、防雹減災和貯藏加工等五大體系,保障蘋果產業健康發展。按照“縣有辦、鄉有站、村有員”的基本思路,調整加強了縣果業辦工作職能和技術力量,組建了12個鄉鎮果業站,每站配備技術人員3~6名,構筑起了技術服務體系框架。為實現苗木“自繁、自育、自用”目標,該縣按照“市場化育苗、合同化管理、保護價收購”的思路,積極鼓勵和扶持社會力量育苗,現已建立蘋果苗木繁育基地13.33多hm2。已建立蘋果專業合作社2個,在技術推廣、信息匯集、組織銷售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先后投入50多萬元,啟動了防雹減災體系建設,新建防雹點9個,架設防雹網151.6 hm2。積極引導果農建設土庫、冷藏庫等蘋果貯藏設施,延長蘋果銷售期,獲得價格差,提升產業效益。在幼齡園建設中,該縣嚴把苗木質量關,嚴格按照統一規劃放線,并且統一苗木標準、統一開溝施肥、統一規范栽植、統一培土管理,確保“栽得下、活得了、長得好”。在幼齡園管理上,該縣按照“一年栽植保成活、二年抹光扶中干、三年促長拉水平、四年刻切促成花、五年疏花結好果”的技術路線,加大物資、勞力、技術的投入,確保幼齡園保存率達到90%以上。在老齡園管理上,大力推行“大改形、強拉枝、巧施肥、無公害”四項關鍵技術,全面推行果實套袋,確保優質高效。目前,建成各級示范園200個,面積達1 266.67 hm2。為了使蘋果真正成為強縣富民的支柱產業,縣財政每年列支500萬元以上用于蘋果產業開發,2011年列支1 000萬元,今年增至2 600萬元。為了進一步完善扶持政策,今年還制訂出臺了《關于扶持蘋果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對2007年以來建成的蘋果幼齡園,按照“一年一考核、一年一兌現、連續補助5年”的辦法,每年每667 m2補貼管護費50元,并對蘋果套袋、果庫、水窖、蘋果苗木及果園施肥等進行了財政專項補貼。同時,把蘋果產業與當前開展的“兩聯三包”主題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全縣抽調158個部門單位、1 000名干部結對幫扶,扶持資金主要用于解決蘋果產業的肥料問題,為推動全縣蘋果產業整體上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