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金娥
熊去氧膽酸治療早產兒胃腸外營養相關性膽汁淤積癥臨床觀察
蔡金娥
目的 觀察熊去氧膽酸治療早產兒胃腸外營養相關性膽汁淤積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對診斷符合新生兒胃腸外營養相關性膽汁淤積癥的18例早產兒給予熊去氧膽酸治療并觀察臨床療效。結果治愈13例,好轉1例,無效1例,放棄治療1例。結論熊去氧膽酸治療早產兒胃腸外營養相關性膽汁淤積癥是安全有效的,臨床值得推廣。
熊去氧膽酸;胃腸外營養;早產兒;膽汁淤積
胃腸外營養(parenteral nutrition,PN)的開展并用于臨床使許多胃腸功能衰竭的患者得以存活,隨著PN技術的逐漸提高挽救了無數危重患者,尤其是早產兒的生命,但在臨床工作中PN臨床相關并發癥亦漸引起關注,特別是胃腸外營養相關性膽汁淤積(parenteral nutrition associated cholestasis,PNAC)是新生兒及兒童長期 PN的最為嚴重的并發癥之一[1],目前具體病因不清,大多數學者認為是多種因素導致膽汁酸分泌受抑制,膽管內膽汁流速降低和膽汁成分改變引起,細菌內毒素,炎性細胞因子等在發病中亦起相應作用。發病率達21.4%~66.6%[2],部分重癥患者甚至發展為肝功能衰竭而致死。臨床主要表現為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堿性磷酸酶,膽紅素,膽汁酸升高。熊去氧膽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是目前發現治療PNAC最有效藥物之一,主要通過鈣途徑和蛋白激酶C途徑促進膽汁排出,改善膽汁的腸肝循環,調整脂質代謝,從而降低膽紅素水平,并能改善其他導致膽汁淤積的因素,防止肝臟組織學病理改變?,F就UDCA治療PNAC分析其臨床療效及安全性。
1.1 一般方法 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間出生的早產兒,PN 1周以上。共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胎齡均在28~35周,28~32周10例,32~35周8例。出生體質量910~2500 g。原發病分別為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8例,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6例,新生兒吸入性肺炎4例。
1.2 PNAC納入標準[3]出現明顯黃疸或排白陶土糞便;直接膽紅素>34.2 μmol/L;或直膽占總膽15%以上,總膽汁酸>20 μmol/L;排除先天性肝膽疾病及肝炎綜合征。PN均予外周靜脈輸注,輸注營養液配方均按(中國新生兒營養支持臨床應用指南)標準配置[4],每天監測血糖,電解質,定期復查肝腎功能,三酰甘油等。
1.3 方法 營養液成分包括脂肪乳劑,結晶氨基酸溶液,葡萄糖液,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及電解質。所有患兒均用微量泵經外周靜脈均勻輸入,輸入時間為24 h均勻輸入,對診斷符合標準的18例患兒病情允許情況下盡快開始胃腸內喂養,逐漸停用PN,控制感染,并加用UDCA,10 mg/(kg·d),2次/ d,口服或鼻飼。
2.1 療效判斷 1個月內總膽紅素≤255 μmol/L和(或)直接膽紅素<=34.2 μmol/L[5]。
2.2 轉歸 治愈13例,好轉3例,無效1例,放棄治療1例。3~6個月隨訪治愈16例,病情加重1例,放棄治療后死亡1例。
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及一些危重新生兒由于種種原因而長期不能經胃腸道喂養,必然導致必須氨基酸,脂肪酸,電解質,微量元素等的缺乏。長期低熱量不但可影響原發病治療,而且可導致重要器官發育,所以必須進行胃腸道外營養,但長期胃腸道外營養可能發生胃腸外營養相關性膽汁淤積,其發病原因及機制目前尚不明確,認為是多種因素導致膽汁酸分泌受抑制,膽管內膽汁流速降低和膽汁成分改變引起,細菌內毒素,炎性細胞因子等在發病中亦起相應作用。其中早產兒肝膽系統發育不成熟,禁食時間過長,腸道等感染,高能量攝入,缺氧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等是高危因素,目前治療主要是盡快開始胃腸內喂養,逐漸停用胃腸外營養,但對于低出生體重兒,甚至極低出生體重兒,停用胃腸外營養可能導致宮外發育遲緩,延長住院時間,增加院內感染機會,目前研究認為熊去氧膽酸是治療胃腸外營養相關性膽汁淤積最有效藥物之一,作為一種溶解膽固醇類膽結石的常用藥,主要通過鈣途徑和蛋白激酶C途徑促進膽汁及膽酸分泌,排出,同時導致膽汁的成分變化,改善膽汁的腸肝循環,調整脂質代謝,從而降低膽紅素水平,并能改善其他導致膽汁淤積的因素,防止肝臟組織學病理改變。毒性及副作用均小,一般不引起腹瀉,偶見便秘,過敏性皮疹,頭痛頭暈,胰腺炎,心動過速等,停藥后即可恢復[6],故雖然胃腸外營養相關性膽汁淤積發病率在早產兒中發病率仍較高,但若能早期發現,及時治療,預后仍會明顯改善,熊去氧膽酸治療早產兒胃腸外營養相關性膽汁淤積是安全有效的,值得臨床推廣。
[1] 喬立新,鄭意楠,錢鉆好,等.長期腸外營養與膽汁淤積癥相關因素臨床分析.中華兒科雜志,2008,15(1):36.
[2] 高恒淼,樊尋梅.胃腸外營養相關性膽汁淤積的研究進展.中華兒科雜志,2001,39(8):50.
[3] Hwang S,shuman R,Approach to Neonatal cholestasis.semin liver Dis,2002,18(4):281-286.
[4] 中華醫學會新生兒學組.中國新生兒營養支持臨床應用指南.中華兒科雜志,2006,44(9):711-714.
[25] 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17.
[6] 梁慧芬.中國藥品手冊年刊.第11版.美迪醫訊亞太有限公司,2007/2008:1109.
223600江蘇省沭陽縣人民醫院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