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毅 陳玉霞 曹立葉
咯血是呼吸系統疾病常見的急重癥,多見于肺炎、肺結核、支氣管擴張和肺癌等。對于大量咯血(>500 ml/d,或>300 ml/次),內科保守治療往往效果較差。我科自2001年10月至2010年11月對15例大咯血患者行介入治療,經皮股動脈穿刺選擇性支氣管動脈栓塞術,取得立竿見影的止血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心理護理 術前向患者及家屬介紹介入治療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項。用現身說法介紹介入的止血效果,介入中盡量避免咳嗽,為避免咳嗽可考慮給予鎮咳藥止咳。安慰患者消除緊張和恐懼心理,以良好的心理狀態接受和配合介入治療。
1.2 術前準備 術前遵醫囑行血、尿常規,凝血常規,乙肝標志物定量,胸部正位DR片,肝、腎功和心電圖檢查;雙側腹股溝及會陰部常規備皮;提前做好麻醉劑及碘過敏試驗,并于術前6 h禁食4 h禁水。
2.1 常規護理 拔出導管后,穿刺點以多層無菌紗布壓迫止血15 min后行加壓包扎,搬運患者時保持術側下肢伸直制動。術后患者取仰臥位,穿刺點以1 kg沙袋壓迫6~8 h,術側肢體制動12 h,絕對臥床24 h。
2.2 嚴密觀察病情 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必要時給予心電監測,持續低流量吸氧。指導患者咳嗽時壓迫穿刺部位。嚴密觀察穿刺部位有無出血、滲血,或皮下血腫形成,觀察術側下肢皮膚顏色、溫度、足背動脈搏動15 min 1次,若發現敷料有滲血、術側肢體皮膚顏色青紫、溫度降低、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應及時報告醫生緊急處理。無異常可于2 h后改成每小時觀察1次至24 h后患者可下床走動。
2.3 觀察患者有無再咯血現象,咯少量粉紅色痰屬正常,1~2 d可自然消失。
2.4 飲食護理 不要給予熱的飲食,避免刺激飲食。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鼓勵患者多飲水,以促進造影劑排泄和預防便秘。
2.5 保持病室內空氣清新,防止刺激氣味吸入導致患者劇烈咳嗽。
2.6 并發癥的觀察 ①穿刺部位的觀察。鞘管拔除后,無菌紗布壓迫穿刺點約15 min,加壓包扎,以穿刺點不出血,觸及足背動脈搏動為宜。患者回病房后,需絕對臥床24 h,穿刺側肢體禁止彎曲6 h,密切觀察局部有無滲血、皮下血腫及足背動脈的搏動情況等。擠捏腓長肌,促進肌肉收縮和靜脈回流。局部血腫可采取熱敷和抽吸治療。若穿刺側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末梢皮膚蒼白、皮溫降低、感覺障礙等,提示下肢血栓形成,應立即協助處理。并注意有無其他部位血管栓塞等并發癥,必要時予以溶栓治療。本組無一例靜脈血栓發生。②脊髓損傷。脊髓損傷為嚴重并發癥,常在術后數小時開始逐漸發展為橫斷性截癱,伴感覺障礙和尿失禁等,應密切觀察患者呼吸情況,以確定脊髓受損平面。若發現異常及時采取措施,補充液體,鼓勵患者大量飲水,促進造影劑排泄;給予激素、營養神經、活血化淤、脫水治療;留置尿管,進行膀胱沖洗,防止泌尿系感染;定期翻身拍背,防止肺炎、壓瘡等并發癥。本組無1例脊髓損傷發生[1]。
支氣管動脈栓塞治療大咯血與傳統手術治療相比較具有止血效果顯著、創傷小、術后恢復快、并發癥少、治療成本低等優點,適用于經內科治療無效,又不宜手術治療的大咯血的救治。成功的護理是保證手術成功的關鍵,在護理上要求護理人員要熟練掌握大咯血的臨床觀察、救治、護理措施,了解介入治療的方法,術前、術后做到以高度的責任心認真觀察病情,及時發現異常情況,細心護理患者,使患者身心得到全面、周到的優質服務[2]。本組15例患者術后沒有嚴重并發癥病例發生,保證了支氣管動脈栓塞術的成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時間。
[1]徐玉斕,酈忠,郭旭麗.難治性大咯血緊急栓塞治療并發癥的分析及護理41例.實用護理雜志,2003,19(9):2-3.
[2]劉本智.支氣管動脈栓塞治療大咯血42例的護理.齊魯護理雜志,2003,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