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先權 徐茜 馬慶華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的建立和法定傳染病網絡直報為疾病控制提供了技術平臺,為了解蘇州市相城區基層傳染病防制人員對網報系統的功能需求和數據分析利用能力,進一步完善網報系統功能,2011年7月對全區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傳染病網絡直報工作相關人員進行了調查。
1.1 一般資料 全區11家鄉鎮衛生院防保科工作人員,包括傳染病網絡直報數據管理人員和傳染病防制工作人員。
1.2 內容 統一制作調查問卷表,內容包括基本情況、網報信息利用情況、網絡直報需求情況等方面。
1.3 方法 采用自填式問卷表,對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傳染病網絡直報數據管理人員和傳染病防治相關工作人員進行現場調查。
2.1 基本情況 本次共調查63例,其中傳染病網絡直報人員11例,傳染病防制人員11例,防保科其他公共衛生工作人員41例。被調查者中男31名,女32名,性別比1∶1.03;年齡21~60歲,平均26.7歲。
2.2 網報人員基本特征
2.2.1 學歷構成 以本科為主占45.45%,大專占27.27%,高中、中專及以下也占27.27%。
2.2.2 職稱構成 以初級職稱為主,其他相對較少。各職稱構成分別為:無職稱人員 27.27%,初級 54.55%,中級18.18%。
2.2.3 專業構成 專業背景有公共衛生、臨床、護理。其中公共衛生專業較多,占63.64%,臨床專業占18.18%,護理專業占18.18%。
2.2.4 崗位分析 11名傳染病網絡直報人員被調查者中,專職占45.45%,兼職54.55%。
2.3 網報信息利用情況
2.3.1 網報數據分析利用 曾將“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系統”中的傳染病數據導出的有21人,占33.33%;對導出數據進行軟件分析的有7人,占11.11%;曾使用網報數據寫過疫情分析報告的有15人,占23.81%;曾使用直報數據做過疫情預警監測的僅2人,占3.17%。
2.3.2 網報功能利用目的 以查看發病/死亡數為主,占80.70%;其次為發現暴發疫情,占50.88%;了解疾病的三間分布的有31.58%;審核卡片的有28.07%;疾病趨勢分析的有22.81%。
2.3.3 網報數據利用程度分析 認為一般的21人,占34.43%;認為比較充分的34人,占55.74%;認為很充分的有6人,占9.84%。
2.3.4 網報數據利用困難 認為網報數據分析和利用的最大困難在于統計技能的占41.38%,計算機技能22.41%,無時間和精力27.59%,設備問題8.62%,缺乏相應醫學知識10.34%,其他8.62%。
2.4 網絡直報需求
2.4.1 網絡直報數據質量和分析功能認知 認為目前傳染病網絡直報數據質量優的8人,占13.11%;認為良的45人,占73.77%;認為中的8人,占13.11%;認為目前“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分析功能不能滿足對傳染病網絡直報數據分析的需求有14人,占22.95%。
2.4.2 培訓需求 有75.81%的人過去從未參加過傳染病網絡直報數據分析和利用方面的培訓;11名傳染病網絡直報人員中,參加過相關培訓的有5人,占45.45%。
2.4.3 其他相關需求 在對傳染病網報數據分析需求方面,要求學習更多數據分析和利用方法的有50人,占81.97%;要求參加數據分析和利用的技能培訓班的有42人,占68.85%;要求享有更多分析和利用直報數據的權限的有28人,占45.90%;要求了解更多信息的有38人,占62.30%。
目前我區基層醫療單位傳染病網絡直報數據的分析和利用程度都比較低,僅23.81%的人員曾使用網報數據寫過疫情分析報告,3.17%的人員利用網絡直報數據進行過預測預警分析。主要原因是網絡直報人員隊伍結構不合理,水平參差不齊,人員統計分析能力較低,對異常疫情不敏感。甚至有部分人員無醫學背景知識,缺乏統計能力等。因此,要調整現有傳染病網絡直報隊伍,引進高學歷和高職稱公衛專業人才,充實網報隊伍力量。
目前全區網報隊伍的培訓比較薄弱,接受培訓的人員比例較低,人員素質不能充分滿足工作需求,需進一步加強全區網報數據分析與利用等方面知識的培訓,建立長效機制,采用“送出去、引進來、自身培訓”的方式多途徑培訓,短、平、快的提高整體素質和能力。培訓能力集中在數據分析與利用的方法與技能以及統計軟件的使用和統計方法的培訓。培訓方式應以實際操作為主,利用網報實際數據進行分析,讓網報人員真正體會到網報數據的利用價值與可操作性,提高網報工作人員的網報數據利用能力,充分發揮網報系統功能。
在對目前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的意見或建議方面,部分被調查人員提出要擴大基層單位查看傳染病疫情信息的權限,當前網報系統對基層醫院的權限設置僅限于所在鄉鎮疫情信息的查看,對于全區乃至全市的疫情概況尚無權限查看,建議今后對專職疫情網報人員應加大權限,以便更好的掌握全區疫情態勢,加強疫情預測預警,及早采取措施控制疫情蔓延,切實保護好全區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