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雨齊 李時卉 李細紅 劉 麗 雷 鳴
(湖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長沙 410128)
淺談化學污染事故環境風險管理
潘雨齊 李時卉 李細紅 劉 麗 雷 鳴
(湖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長沙 410128)
通過了解國內外化學污染事故的現狀,分析了化學污染事故的嚴重性及其特征,結合我國現有的環境風險管理狀況,探討了化學污染事故環境風險管理的途徑。
化學污染事故;風險;環境管理
20世紀工業高度發展,全球化學工業具有行業復雜、品種繁多、服務面廣、配套性強等特點,是國民經濟中重要的基礎工業。但隨著化學品的種類和數量與日俱增,化工產品逐漸滲透到國民經濟部門和人民生活的各個領域,同時人類也開始遭受由化學污染事故所帶來的嚴重的負面影響。1953—1982年,全世界每年發生200多起嚴重的化學污染事故,其中經濟損失超過3億美元的就有近百起。而1985—1989年期間,則上升到每年300多起,特別是惡性污染事故時有發生。例如,1984年印度博帕爾農藥廠45噸異氰酸甲酯突然外泄造成2500人死亡,12.5萬人致殘。我國的環境狀況日益嚴峻,環境污染事故不僅在發生的次數上,而且在污染的危害程度上均有上升的趨勢,我國發生的造成人員中毒和環境污染后果的化學污染事故占整個工業事故的平均比例由1949年的13.9%上升到1988年的27.6%。1985年全國發生各種大小化工污染事故2700余起,1986年和1987年又分別比前一年增加了500余起。1991年5月3日,我國江西上饒發生了一起有毒氣體——甲胺泄漏事故,造成41人死亡,900余人受傷。2005年11月13日,中石化吉林化學工業公司雙苯廠車間發生爆炸事故,造成松花江大面積污染,水體中苯、硝基苯等嚴重超標,下游多個城市臨時停水。松花江水體污染也波及到了俄羅斯遠東哈巴羅夫斯克等地,事件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影響和國際影響。2009年9月29日,陜西省寶雞市丹鳳縣一司機拉運10.39噸氰化鈉,行至陜西鳳縣境內時,貨車翻入鐵峪鋪河,距漢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庫進水口110多公里,泄漏的氰化鈉有可能污染丹江、漢江、長江。突發性化學污染事故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破壞生態環境的重要因素,其危害制約著生態平衡及經濟、社會的發展,已成為當今世界極為關注的問題之一[1]。
日前,世界上已知的化學品種類已達1 000多萬種,常用的化學品有8萬種左右,并且每年還有1 000種新的化學物質問世,中國已生產和上市銷售的現有化學物質大約有45 000種,每年申報新化學物質約100種。隨著環境保護法規的執行、生產技術和污染控制工程技術的進步,工業和生活的正常排放污染已逐步減少,而事故排放所造成的污染卻在顯著增長,其影響越來越明顯。人類由于事故或偶然機會在工作或家庭等環境中接觸化學品的可能性在增加,發生重大環境化學污染事故的可能性增大,重大環境化學污染事故或公害事件的數量一直在上升[3,4]。事故中化學品的排放、泄漏可能使控制下的污染物瞬時大量排放,使環境質量顯著下降,因而,加強對化學污染事故的風險管理越來越受到重視[2]。
化學污染物是指進入環境后使環境正常的組分和性質發生直接或者間接有害于人類的化學物質[5]。由于使用不當、管理不善,大量的化學物質,特別是有毒的化學品在生產、運輸和使用過程中發生過多起嚴重的污染事故,環境化學污染事故不僅具有突發性、嚴重性、危害的持續性、累積性、地域不確定性等特點,而且涉及污染物的種類,事故的表現形式(危害機理、危害范圍、持續時間、影響因素等)極其復雜[6]。
(1)發生突然,防治困難。災害性化學污染事故的發生往往出乎人們的預料,常在想不到的時間、地點突然發生。印度博帕爾災害性化學品泄漏事故就發生在半夜零時,人們都在熟睡之中。而一些自然因素如地震、雷擊等引發的災害性化學品泄漏事故更是無法預料。
(2)擴散迅速,受害廣泛?;瘜W品泄漏事故發生后,有毒、有害物質通過擴散可以嚴重污染空氣、地面道路、水源和工廠生產設施?,F代建筑物內部的塑料墻紙、化纖地毯、脂綸織物、有機玻璃裝飾及其他高分子化合物極易燃燒,而且可釋放出次生的有毒氣體,產生二次污染。城市特大化學品泄漏事故一旦發生,勢必影響城市的綜合功能的運轉,交通被迫管制,居民必須疏散撤離,生活秩序受到破壞,企業生產將停止、打亂或重建,近鄰省市也將進行物力、財力及人力救援,給國家造成巨大損失。
(3)污染環境,不易洗消。有毒氣體在疏密不一的居民區、圍墻內易滯留。一般有毒的液體化學品都為油狀液體,因其揮發度低,熟性大,不易消毒,毒性的持續時間長。若事故發生在低溫季節或通風不良的地方,則毒性可持續幾小時或幾十小時,甚至更長,洗消特別困難。
(4) 影響巨大,危害久遠?;瘜W污染事故的強烈刺激使部分人精神難以適應,許多人出現輕重不同的所謂恐怖綜合征,大多數居民對此類事件缺乏防護知識,也容易造成社會性心理恐懼,同時這些化學污染物質還會通過孕婦以及父體損害下一代,而且危及第三代、第四代。另外,污染物在環境中的化學、生物或物理化學的變化,不僅可能使更多的環境要素遭受污染,而且可能轉變成毒性更大的化學物質,因此具有危害的累積性和長期性[7]。
化學污染事故常發生在化工企業或化學物質存放處,也發生在中毒、爆炸和燃燒的時候[8]。因此,從事化學工業的人們決不可掉以輕心,必須時刻小心化學污染事故對人們的潛在威脅。
20世紀80年代之后,西方國家的常規環境化學污染得到了較好的控制,環境風險成為環境管理的重點問題之一?,F代工業文明所帶來的化學污染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零承受”與“零存在”實際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僅有風險源的存在并不意味著有什么問題,實際中的主要問題是由未被有效控制的風險源帶來的。風險管理者有句格言:損失前的預防勝于損失后的補償。由于風險的偶然性,風險管理要做好兩手準備。
環境風險管理的目的是在環境風險的基礎上,在行動方案效益于其實際或潛在的風險以降低風險代價之間謀求平衡,以選擇較佳的管理方案。首先,預測和鑒別顯露的和潛在的風險,處置并控制風險,以期預防損失;其次,在損失發生后提供盡可能的補償,減小損失的危害性,保障企業安全生產和各項活動的順利進行[9]。
化學污染事故環境風險管理的核心任務是在實施風險管理的同時保證化學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在使化學污染事故的環境風險降低到最低的同時,保證風險預防在化學污染事故的環境管理之中處于重要地位。環境風險管理的內容有:制定毒物的環境管理條例和標準;提高環境影響評價的質量,強化環境管理;擬定特定區域、城市或工業的綜合環境管理規劃;加強對風險源的控制,包括風險源分布、現狀、風險源控制管理計劃、潛在風險預報、風險控制人員的培訓與配置;風險的應急管理與恢復技術。通過管理手段,以最小的代價減少風險并提高安全性[10]。
(1) 立法
我國《環境保護法》頒布20年來,國內的環保事業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環境保護法》的諸多制度已嚴重滯后。主要表現在立法指導思想上存在重大缺陷,環境責任制度缺乏可操作性[11]。建立、健全的環境法規和標準體系,在世界范圍來看,在應對化學污染事故的時候,國家的立法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立法保障了公共管理機構或社會組織在緊急狀態時期行使緊急權力,使緊急權力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國家立法制定相應的法律措施來應對各種化學污染事故的發生[12]。建立完整的化學物質環境管理法規體系,對化學物質的生產、儲存、運輸、銷售、使用和進出口施行全過程有效管理。這些標準和原則可以在實踐中提供指導作用。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的運行對于防范化學污染事故的發生,克服化學污染事故的不良影響,起著重要的作用。
(2)政府管理
完善各項化學品的管理制度,建立化學污染事故應急制度,成立專門的突發性化學污染事故管理機構,地市級有人負責,形成一支行政管理隊伍,從化學污染事故預防、預測、預警、應急處理到后期處置過程中各級政府管理部門職責任務明確,人員機構健全,工作內容豐富,工作程序清楚。突發性化學污染事故管理機構,對化學污染事故的預防,應急監測和應急處理處置的制定與實施提出建議,并進行可行性評估。在事故狀態下,對事故性質、涉及范圍、危害程度進行判斷分析,并做出迅速而有效的反應。
(3)社會保障
環保部門作為監督管理部門,應提高執法能力,進一步規范和強化環境執法,加強信息管理方面,施行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判斷一個組織是不是高效運行的系統,關鍵是看能不能有效地貫徹突發事件中指揮中心系統的決策,在最短的時間內調度所有的社會資源來解決沖突。在這過程中高效運行的組織,堅持以民為本,加強與其他行政部門的合作和溝通,發揮社會所有力量的能動作用。
(4)加強信息管理
包括信息的搜集與信息的傳遞。信息搜集包括摸索、整理國內外的各種化學污染事故的資料和數據,并經過統計分析,為環境管理、污染預測和污染治理等提供依據。對監測到的各種突發化學污染事故應及時、具體地匯報給相關部門,加強社會的溝通、互動,正確地導向社會輿論。在社會方面加強專業隊伍的建設,發揮教育和媒體宣傳的特殊功能提高全民族的突發污染事件意識。
[1] 劉大銀,畢亞凡.污染源監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31-336.
[2] 唐博恒,于泱.突發性化學災害——應急救援手冊[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8:1-16.
[3] 葛春林.當心化學污染事故的潛在威脅[J].山東環境,1997,(2):39.
[4] 李延梅,孫成權,曲建升等.化學污染的現狀及研究熱點[J].環境科學動態,2005,(3):64-65.
[5] 趙睿新.環境污染化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12~13.
[6] 李國剛.環境化學污染事故應急監測技術與裝備[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11-12.
[7] 王紹玉,馮百俠.城市災害應急與管理[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5:334-337.
[8] 王自齊,趙金垣.化學事故與應急救援[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9] 羅云.風險分析與安全評價[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71-76.
[10] 胡二邦.環境風險評價實用技術和方法[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0.
[11] 周訓芳,彭枉.《環境保護法》修改中若干基本問題的定位[J].時代法學,2007,5(6):27-32.
[12] 秦啟文.突發事件的預防與應對[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8:116-132.
Environmental risk management of chemical pollution accidents
Pan Yuqi Li Shihui Li Xihong Liu Li Lei Ming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410128)
The thesis is about knowing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hemical pollution accidents, the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emical pollution accidents,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risk management, and discussion on environmental risk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of chemical pollution accidents.
chemical pollution accidents,risk,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X708
A
1674-6252(2012)03-0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