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芬
6月的時節真好。它褪去了春天的嬌嫩,披上了一年中最絢麗的陽光。和煦的清風、滿眼的碧綠讓人心情淡定靜謐、甘甜如飴,深感身為今天的中國人是多么幸福安康。
看著手中的這期雜志,我十分欣慰。這是我自2008年9月受聘任《中國軍轉民》雜志社社長以來做的第46期雜志。在協會兩屆領導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在各軍工企業領導和各界朋友的熱情扶持下,我們始終堅持“軍民結合、寓軍于民、軍民融合”的辦刊宗旨,積極配合協會中心工作。幾年來,雜志社的全體同志勵精圖治,把雜志當成產品來做,不斷創新,精益求精,雜志實現了良性發展,并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國防科技工業領域的知名度、權威性、美譽率不斷提高,在中國軍轉民事業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我本人在此期間也工作順利,心情愉快,為在這一崗位上繼續從事自己熟悉的工作、發揮自己的特長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感到由衷的高興。
中國軍轉民事業是一項偉大的事業。毛澤東同志在1956年發表的《論十大關系》中,首次提出了正確處理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關系、軍工企業生產實行軍民結合的思想。20世紀90年代,隨著改革的深入和深化,圍繞建立新型國防科技工業體系,江澤民同志提出“軍民結合、寓軍于民、大力協同、自主創新”的指導方針。2009年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全體學習會議上強調:“實行軍民融合式發展,既有利于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從經濟建設中獲得更加深厚的物質支撐和發展后勁,也有利于經濟建設從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中獲得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和技術支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把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寫入其中。這對我國建立和完善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武器裝備科研體系,健全國防動員體系,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中國軍轉民》雜志創刊以來,就隨著中國軍轉民事業的發展而發展。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社會各界對軍民融合理論的認識不斷提高,特別是非公經濟進入,軍民融合產業化的步伐迅速加快。這給雜志的發展既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更加深刻地領會軍民融合式發展的精髓,思想更加開放,眼界更加開闊,工作更加努力。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對中國軍轉民事業充滿誠摯的熱愛。
我殷切地期望,中國軍轉民——這項幾代領導人關懷、幾代人為之奮斗的事業蓬勃發展,《中國軍轉民》雜志越辦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