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姚 敏
(福州廣播電視集團,福建福州 350001)
隨著中國廣播電視產業的迅猛發展和觀眾欣賞水平的提高,對于電視臺和電視節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電視節目主持人作為一個年輕的職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很多時候,一個優秀的節目主持人成為某一節目成功的關鍵因素。但是我們發現:有些節目主持人可以贏得觀眾的矚目,甚至成為堪比影視明星、大眾競相追逐的“名嘴”;而更多的節目主持人卻總是默默無聞。我不僅發出這樣的疑問:同為節目主持人,境遇為什么會有如此巨大的差別呢?這就不禁讓我們陷入這樣的思考:我們不用再回答“究竟是節目成就了主持人,還是主持人成就了節目?”這樣兩難的問題,我們也同樣堅信一個節目主持人的成功肯定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從節目的外部策劃包裝到節目的播放時段,從觀眾的審美訴求到主持人的個人素質都是一個節目主持人成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我們同樣相信一個節目主持人對于一檔節目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電視節目類型是可以復制和模仿的,但是主持人的個人風格和魅力卻是無法復制的。開播于1996年的談話類節目《實話實說》可以說家喻戶曉。當然,這個欄目的成功與當時的時代背景即《實話實說》是中國第一檔談話類節目和電視節目有限有關。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檔節目的主持人崔永元在很長時間內成為這一欄目吸引觀眾關注的決定性因素。也正是基于此,對于主持人個人因素的研究才顯得如此重要。
“個性魅力是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獲得良好傳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一個節目主持人的藝術生命力所在。一個缺少個性魅力的主持人,是不可能贏得接收者更多、更久的關注和喜愛的。”[1]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對于主持人的定位是不允許有個性的展示,這從大陸主持人出現的時間就可以看出,很長一段時間播音員與主持人都是被當作黨的喉舌的形象出現,與個人相關的任何信息都是缺席的。即使是今天,我們依然可以從《新聞聯播》主持人的選拔和主持風格中窺探一二。但是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今天的中國,特別是中東部地區所呈現出的消費文化的景觀已經讓我們逐漸認識到:用以往的審美標準來審視今日的中國主持人已經顯得有些不合時宜。觀眾與節目本身都對主持人的個性魅力有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很顯然,個性魅力作為成功主持人重要因素早已是學界的不爭事實。但是這種要求立刻讓我們進入一種新的禁錮——“完美”的審美怪圈。
暫不論我們已經熟悉的以李詠、畢福劍、張越等央視節目的名嘴,單就最近幾年在國內地方媒體中幾位相貌“另類“卻備受觀眾好評的曹可凡、孟非來說,便可以說明問題。例如,1991年畢業于上海第二醫科大學,1995年調入東方衛視擔任職業主持人,1998年還擔任《飛越太平洋》欄目制片人的曹可凡,如果單從傳統主持人的選拔標準來看,踏入主持人這個行列基本是不可能的,醫學專業出身,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播音與主持的專業訓練,但他卻是一個備受觀眾和業界好評的主持人。還有江蘇衛視著名主持人,主持過的節目《南京零距離》《絕對唱響》《名師高徒》《非誠勿擾》的孟非同樣也是如此。很難想像,一個高考落榜、在深圳四處打工流浪,之后又在印刷廠當工人的他日后能成為一名著名節目主持人。如今,其備受關注程度以至于出現所謂的“孟非現象”。所謂“孟非現象”,網絡上是這么認為的“關于孟非受歡迎的程度,只用一個例子來說明就夠了。有一次,夫子廟一帶發生火災,當時路過的一個女孩兒拿著數碼相機立刻拍下了經過,等到別的媒體記者趕到,火早就熄了。南京城的十幾家主流媒體愿出高價索買照片,那個女孩子只說了一句話:“這照片我只給《南京零距離》,只給孟非。” 孟非與《南京零距離》的迅速火爆,很快引起了國內不少媒體的關注。《南方周末》甚至拿出專版聯合全國各地的專家對“孟非現象”進行了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在孟非最當紅的時候,《東方時空》的制片人時間曾通過臺里的有關領導,想把孟非拉到央視工作,一切工作做通后,卻被孟非婉言謝絕了。他說,他只選擇適合自己的。2004年初,喜訊再度傳來,孟非被評為年度“中國最新銳十大主持人”之一——這十大主持人中,除了孟非,全是央視名嘴!這足以證明,孟非,這個打工出身的主持人,已不輸于他這個行業的任何人了”。[2]
從以上這兩位節目主持人的成功,我們不難看出,一個節目主持人的魅力或者能夠贏得觀眾喜愛,并不取決于傳統意義上擁有一張賞心悅目的適合“上鏡”的相貌,而更多地取決于主持人由內而外所釋放出來的魅力。
很顯然,這一個問題,國內研究學者早已進行了深入的思考與研究。相關的學術專著有俞虹教授的《節目主持人通論》、陸錫初教授的《節目主持人概論》。以及關于播音與主持藝術相關專著中都對于節目主持人的基本素質和個人魅力展開論述。特別是在專著《節目主持人通論》(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中的第五章和《綜藝娛樂節目主持概論》(中國傳媒大學)的第三章中都就節目主持人的個性魅力展開論述。與此同時,在各類學術期刊中,諸如關于電視節目主持人魅力構成因素的文章更是比比皆是。通過閱讀這些專著與論文,我對學者關于主持人的魅力構成進行了概括。一般而言,主持人的個人魅力是與基本素質是相輔相成而又相對獨立的。關于主持人的個人魅力學界的普遍共識是:主持人的基本素質是一個成功主持人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而個人魅力是主持人成功的制約性因素。在對于主持人個人魅力的闡釋中,內在美與外在美的和諧統一、或者是從主持人外在形象、風度氣質、知識修養、語言把握等層面的內在協調統一是一個主持人個性魅力的所在。
上述結論的得出看似將此問題解決,實則留下了很多令人困惑的地方:這種結論的得出存在一個大的前提條件:真、善、美的統一是我們長期以來遵循的審美標準。內在美與外在美的和諧統一同樣是不可撼動的標準。我們暫且不論節目主持人是否能夠做到如此的完美,即使是做到了,觀眾是否認同這種完美的節目主持人呢?或者說這種“神”的化身是否能“紅”呢?難道我們對于“和諧美”作為節目主持人魅力構成的審美標準出了問題?或是主持人的魅力所在另有奧秘?對這個問題展開深入的探討有助于我們深化對于主持人魅力的深層審美結構的認識。我以為,關于主持人應該是“和諧美”的審美判斷是可以認可的。問題的關鍵在于這種“和諧”是真、美的統一,還是真、善、美的錯位?
筆者觀點是主持人的個性魅力來自于“和諧”美,而主持人自身的真、善、美的三元錯位才是一個節目主持人的真正魅力構成。也因此,我們看到了以李詠、畢福劍、張越、叮當、韓喬生、孟非等為代表的名嘴中的另一道風景。單就節目主持人的受歡迎程度而言,就足以讓我們重新認識和審視節目主持人的審美標準。
[1]俞虹. 節目主持人通論(修訂版). 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4(1):128.
[2]百度百科“孟非”.http://baike.baidu.com/view/1251416.htm?fr=ala0_1.
[3]陸錫初. 節目主持人概論(修訂本). 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8):8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