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栗新雨
筆者自2008年5月起由軟件企業進入高職院校從事軟件專業的教學研究及項目開發工作。在此期間,筆者參加了學院軟件開發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及校企合作班的教學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并從中積累了大量的教學經驗。其中,虛擬工資制是這次教學實踐的重要收獲之一。
校企合作中,原有的教學評價體系不能滿足新的需求,因此,需要設計一種全新的教學評價體系。虛擬工資制度,是為了配合本次校企合作教學實踐而設計的全新的教學評價體系。是指規定學生在一定年限內修滿一定學分,學分通過虛擬工資形式進行核算的一種可量化的教學管理制度。虛擬工資制打破了原有的以班建制、學分制為基礎的教育模式,采用了全新的以工程為導向,基于項目的人才培養模式。
虛擬工資的理論基礎是結構工資制度和學年學分制度。結構工資制度是目前企業最常采用的工資制度,以結構工資制度做為虛擬工資的理論基礎,能夠更好的模擬企業文化,提高學生競爭意識。學年學分制度是我國高等學校采用最多的教學管理制度,以學年學分制度做為虛擬工資的另一理論基礎能夠更能有效的和現有教學管理制度接軌,提高本次教學實踐的成功率及教學管理的連續性。
結構工資制又稱分解工資制或組合工資制,結構工資制是在企業內部工資改革探索中建立的一種工資制度。結構工資制是指基于工資的不同功能劃分為若干相對獨立的工資單元,各單元又規定不同的結構系數,組成有質的區分和量的比例關系的工資結構。
學年學分制是高等學校既規定修業年限又實行學分制的教學管理制度。其修業年限,有的學校是剛性的,有的學校雖有一定彈性,但彈性不大,都規定學生在一定年限修滿一定學分才能畢業。
虛擬工資制度具有學生學習年限不變,學分修滿后可到企業實習;學分通過結構工資形式體現,學生的各類形為表現可由工資形式進行量化。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成績有據可查,同時,又能量化同其它人的差距。




通過虛擬工資的形式,可以提供一種相對“真實”的環境。貫徹“三真”的指導方針,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修養;通過設計良好的工資結構,可以更充實更靈活的安排學生的學習生活;通過虛擬工資制度,可以使學生更好的學習規則、認識規則、掌握規則,并利用規則為自己謀取最大權益。通過這一過程提高學生適應職場變化的能力;學年學分結構工資制不是孤立的教學管理制度,它必須和相應的教學模式進行配合才能達到最佳效果;通過結構工資制度也可以評價教師的教學完成質量。
比重調控原則是指根據不同時期所要考查的內容不同而將虛擬工資按基本工資、業績工資、職位工資不同的比重進行設計的原則。如上圖所示,第一年,第一學期,更關注的是強調學生的態度與紀律,相對來說對學生所具有的職業能力并不是太關注。因此,基本工資所占比重較大。但隨著對學生職業能力的不斷關注,職位工資所占比重隨之上升。為保證學生的業務學習質量,業績工資所占比重基本維持不變,所以,基本工資所占比重隨之下降。
第二學期著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因此基本工資維持在相對較低的水平。業績工資和職位工資根據任務期學習內容的不同有所調整。但總的趨勢是職位工資所占比重下降,業績工資所占比重上升。
第三學期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讓學生學習規則、掌握規則、利用規則為自己謀取更好的職位。因此,職位工資所占比重加大——維持在40%以上。業績工資比重基本不變,基本工資所占比重維持在較低水平。

靜態網站開發基礎虛擬工資設計
從第四學期起,根據學生的特點將學生分為技術類、管理類、銷售及其它三類。對每一類學生的要求不同,所以工資的比重也不盡相同。總的來說,對三類人員的工作態度及紀律要求一致,技術類員工是著重培養的對象,是大多數,因此,工業績工資和職位工資比重相對均衡。因為管理類員工的業績,通常是以一個團隊的成功為體現,因此,管理類員工職位工資所占比重較大,業績工資所占比重較小。銷售及其它類的員工屬于培養的少數,這部分員工的特點決定了,其業績工資所占比重要大于職位工資所占比重。這在企業中也是適用的。
第五學期考核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未對工資比例作進一步設計。實際上,能夠被相關專業的企業錄取,才是對學生能力以及教學改革的最好肯定。
由簡入繁原則,是根據學生成長的特點,先設計相對簡單的規則,然后,再設計相對復雜的規則。例如,第一學期每周只有一個職位(初級程序員)可供選擇;第二學期有一個職位的兩個等級(初級和中級程序員)可供選擇;第三學期有一個職位(中級程序員),工資可浮動;第四學期根據個人發展方向,提供多個職位,工資可浮動。
周期評定是指每學期期初和期中都統一組織進行職位工資的評定。其余時間由學生申請,項目經理先審批,審批合格后,再組織進行評定。兩者相結合的好處是,讓學生感受到職場的壓力的同時,又能感受到有努力就會有收獲。并能充分體驗到溝通的重要性。
優秀學員除得到優秀的成績分外,還有機會獲得物質獎勵。不及格的學生除了需要“賺”足夠的工資外,還有可能擔負額外的經濟負擔。從而,適當的增加學習的壓力和動力。
下面以靜態網站開發基礎課程的虛擬工資設計為例:
從下圖表中可以看出,靜態網站開發基礎課中重點考核的是紀律和工作態度,基本工資的比重相對較高,但考慮到通過前期軟件專業技術導論課的培訓,學生對本專業已經有了基本的認識,因此,代表個人能力的職位工資所占比重有所上升。結合本地行業工資水平,制定了最低工資標準,既鼓勵了優秀學生,同時也不忘記照顧那些努力但“業績不理想”的同學。這與企業實際選材時的原則是一致的。
通過二年多的執行,虛擬工資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執行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在工資和學分的轉換過程中,如果沒有相應的創新教學管理制度作保障,單純的虛擬工資制度是不會取得預期的效果的。這就需要教學管理者具有足夠的勇氣和智慧,制定相應的教學管理辦法,使虛擬工資制度發揮出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