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談宗凡
在全球化進程加快和國與國之間綜合國力競爭加劇的大背景下,加強少數民族地區政治文化軟實力建設與民族凝聚力,維護和促進黨在少數民族地區的執政安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社會整合的軟權力,這種軟權力的合理利用,能增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親和力,有效建立起信仰軟權力,在推進少數民族地區的政治現代化建設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
少數民族地區由于歷史、地理、文化等原因,其政治習慣、經濟水平和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響,少數民族地區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國比較溥弱。在少數民族地區,普通的理論灌輸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缺乏親和力,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解決少數民族地區群眾切身相關的利益問題相結合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執政安全是指執政黨沒有丟失政權的危險,能有效抵御各種執政風險,執政體系處在穩健良性運行以及可與時俱進的狀態。“穩定”和“發展”是執政安全的兩種應有狀態。
經濟全球化伴隨著文化交流,西方意識形態滲透化現象愈演愈烈,一些宗教極端勢力也滲入民族地區,另外,國內方面黨的各方面建設也面臨一些問題,以上幾個因素使得少數民族地區執政安全相應存在潛在和現實的挑戰。以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為例,該地區的政治文化、政治心理、民族歷史、宗教習俗才具有根本性、長期性、群眾性,有些少數民族公民的意識形態認同感弱,地區各種宗教勢力錯綜復雜, 有時甚至是邊疆、民族、宗教三者相互交織,各民族之間經濟、政治、文化、歷史、心理、習俗聯系錯綜復雜,既有長期積怨和爭斗,又有相互依賴和融合。邊界問題、毒品問題、貧困問題、生態問題在邊疆民族地區集中出現,嚴重威脅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政府符合現實的路徑選擇。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軟權力,對其進行合理運用,能對少數民族地區人民思想產生正面效應,從而可維護少數民族地區的執政安全。思想政治教育對執政安全的正面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加強少數民族黨員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增強黨執政的合法性,強化對黨的地位和權力的認同。
第二,培養少數民族人民的政治素養,增強少數民族政治辨別和參與能力,合理表達自身利益訴求。當前,突發政治事件最多的地區主要是少數民族地區,事件一旦發生,危害程度比較嚴重。社會矛盾是突發事件產生的主因,矛盾會導致形成不同的利益群體是沖突的背后推手。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能在培養少數民族人民在突發事件中政治參與能力,也能增強少數民族人民政治素養,提高辨別是非、防止被民族分裂份子誤導的能力,理智的區分人民內部矛盾和敵我矛盾,從而防止某些突發事件演變成威脅政治安全的事件。
第三,抵制西方的意識形態滲透。西方意識形態滲透在新時期形成具有新的特點,從公開的意識形態斗爭轉變為以文化為基礎的隱秘滲透方式。在復雜的意識形態傳播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民族地區建立以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為主導的意識形態體系,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武裝民族地區人民的思想,從而保護邊境安全和黨在少數民族地區的執政安全。
第四,促進少數民族地區執政黨的現代化。執政黨的現代化是一個構建執政黨的思想理念、組織機構和活動方式的過程,使執政黨與社會發展相適應。思想政治教育能增強人民民主、監督能思想意識,促進執政黨的執政能力提高,從而推進執政黨在民族地區的現代化。
1.用馬克思主義民族化去馬克思主義思想意識形態虛幻性,推進馬克思主義在民族地區的理論創新
馬克思主義民族化是一個把馬克思主義融入民族文化的過程,它包含幾個方面的含義,其一是在面對民族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等實際問題時,主動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和方法來分析和解決問題,并與之結合,形成符合各民族地區發展的路線、方針、政策。其二是把馬克思作為標志性的意識形態,是對某些理論思潮進行批判和衡量的標準,使馬克思主義為全體成員提供理論支柱和精神動力。其三是通過把馬克思與民族文化的緊密結合,使馬克思主義成為人們生活的指導原則和價值判斷標準,指導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使馬克思主義生活化,消除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灌輸的排斥心理,自覺的學習馬克思主義。
加強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文本研究是推進馬克思主義民族化的前提,在民族化之前,要給群眾呈現一個科學的、全面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這樣才能做到在民族化的同時保證科學化,保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避免產生虛幻的馬克思主義觀,從而保證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純潔性,防止打著虛幻的馬克思主義旗號變相宣傳其它意識形態的現象,真正做到發展馬克思主義,維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在該地區的發展。
馬克思主義民族化過程中,還要用馬克思主義對少數民族傳統文化進行現代化改造,尤其要加強各民族地區宗教信仰的研究。在此過程中,充分發揮少數民族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重視少數民族民眾的參與,以理論要徹底說服人,以實踐來說服人,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貫徹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精神。
2.注重政治文化建設,塑造思想政治教育主題,依托文化載體培育良好的政治文化環境。
政治文化是一個地區對于政治體系和制度在內的一種信仰,有了良好的政治文化基礎,社會秩序就能穩定。少數民族地區尤其是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民眾,經常受到各種社會主義敵對勢力的蠱惑,缺乏良好政治文化的地區民眾很容易在其蠱惑下曲解黨的政策,受到極端宗教勢力的打壓而屈服參加一些威脅國家統一的政治活動,危害執政安全。
要使得少數民族在現實條件下提高政治文化素質,首先,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建設,讓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具有傳導的平臺,讓馬克思主義具有親和力,使群眾樂于掌握,為群眾所掌握,正確理解這種科學的理論,增加少數民族對社會主義以及社會主義國家的認同感。其次,要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加強對群眾的文化教育,在培養其文化素養的同時培養政治文化素養,做到潤物細無聲的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者領航政治文化建設,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3.加強基礎建設,縮小文化差距
民族地區物質文化落后及其群眾文化素質低下是該地區容易受錯誤思想影響的重要原因。有強有力的載體才能有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落后的民族地區,由于經濟與文化落后的原因,一些思想政治工作無法開展。在一些落后的民族地區,由于文化水平以及經濟水平發展的原因,報紙、期刊、廣播、電視、電影、網絡等并沒有成為當地群眾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其作為主要載體之一作用有限。該地區人民經濟發展水平低,人們在謀生之余無暇顧及文化娛樂活動,報紙等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作用不大,甚至比不上該地區人們的宗教活動對其思想等各方面的影響。
針對該地區落后的文化和經濟發展水平的特殊環境。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建設:一是大力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提高該類地區人民生活水平,增強人們的文化素質,從而為提高思想水平打下基礎。二是要加強少數民族地區大眾傳媒建設,在少數民族地區增加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義的廣播和電視節目,培育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實效的思想政治載體。
4.引導民族地區社會思潮,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
民族地區社會思潮是一種思想傾向,它反映了民族地區人們的某種利益訴求并對民族地區社會生活有廣泛影響。民族地區的政治思潮是其中重要的一個部分。自由主義、個人主義和無政府主義等政治思潮沖擊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民思想,從其影響來看,這些思潮容易導致信仰的迷失,不利于社會政治穩定,而馬克思主義符合時代發展方向,具有強大生命力。
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從其正面效應來看,讓其占據各種思潮的主流、堅持其指導地位合情合理,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以馬克思主義為主要思潮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群眾和干部進行引導,建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在該地區的主導地位,搞好該地區的政治文化建設。要進行思潮引導,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加強對各種思潮分析和預測,系統的掌握少數民族地區各種政治政治思潮,分析其動態。二是要疏導政治思潮。政治思潮的傳播有現實原因,我們要改變防和堵的思維,對各種政治思潮進行價值澄清,在價值澄清的過程中樹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三是要讓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在與其它政治思潮的碰撞中批判性的吸收其它思潮中的合理成分,不斷發展。四是要從各種渠道收集社會政治輿論,對民族地區的政治心理進行全面把握。五是要強化對能傳播民族地區政治思潮的重點群體的思想政治工作,如宗教人士、私人企業主、宗族領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