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陳曉鋒
(陜西洛南縣廣播電視臺,陜西洛南 726100)
為什么會有人對縣級電視臺產生逆反情緒呢?主要是因為他們受到了思維定勢或是某種預存立場的影響,便會在接受傳播上對傳播主體產生一種反向的心理思維與情感。電視受眾對于電視的逆反心理可能發展成為一種固性的思維方式,要是傳播主體常常引起受眾的逆反心理活動,那么就為受眾逆反心理固化提供了條件。如果這樣的話,就算他們根本對傳播內容沒有任何了解,也自然而然的會對電視信息產生一種拒絕接受的心理狀態。用通俗的話來說,如果受眾對縣級電視產生了固化的逆反心理,當他們一遇到縣級電視臺的節目,就條件反射般地更換頻道。
導致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受眾對縣級電視臺的節目內容、形式提不起興趣,不然就是他們對電視信息內容抱有排斥、否定甚至是竭力抗拒的心理與思維活動,這就對縣級電視的傳播起到了很大的阻礙作用。
(一)對電視的評價持反面態度。縣級電視臺觀眾對電視臺報道的事實判斷或價值判斷,與傳播目的背道而馳。即電視臺持正面報道的,觀眾卻持反面態度;電視臺持反面態度的,觀眾卻持正面態度。(二)對電視信息的情感接受持反面態度。部分人非但不愿接受電視在其傳播過程內都想要表達的各種思想情感,還對其抱有更加強烈的反感態度,逐漸便形成一種與電視情感傳播完全相反的情感活動。(三)行為逆向。縣級電視臺希望受眾看了節目以后采取某種行動,但觀眾卻完全置之不理,甚至采取與完全相反的動作行為。
不難看出,大眾對于電視的逆反心理,屬于一種信息受眾與傳播主體之間的不和諧產物,它具有一種相互矛盾的特征。對于電視的逆反心理作為一種情緒活動、心理現象,其持續時間和影響范圍會很長、很廣,它會對縣級電視的發展起到嚴重的負面作用。
有各種各樣的原因都可能導致縣級電視臺的受眾對電視信息傳播產生逆反心理,其中可能是來自電視臺方面的因素影響,也有可能是由于電視觀眾自身的心理因素影響。
第一,對陳舊的電視節目模式不滿意。很多縣級的電視臺仍然在對“成績、經驗、工作動態”等類容進行不知厭倦的船舶報道,這不僅時效性非常低,同時這些信息內容對于觀眾來說毫無價值意義。在播出形式上,仍舊是我講你聽,我播你看。第二,喜真厭假心理。如今,人們的思想水平日益提高,他們更加希望看到可信度與權威性較高的電視節目內容,但是當前我國很多縣級的電視節目都存在著報道的信息內容與現實不符等現象,隨意拔高的人物形象、畫蛇添足的新聞意義,很容易造成受眾的逆反心理。第三,喜近厭遠心理。地方電視臺傳播的大多數內容不是領導活動,就是各種會議,再就是各部門、各單位的各種情況介紹,電視觀眾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幾乎沒有。一檔新聞節目讓人看后,甚至得不到任何一點和自己有關的信息。第四,喜歡新奇的電視節目內容。當前,很多電視觀眾都對那些新奇的電視節目保持有較高的收看興趣。但很多縣級電視臺在傳播中出于某種考慮,在該報道時一直沉默,越是這樣,電視觀眾會更加希望看到自己想看的,對新奇電視節目內容的求知情感會更加濃烈。
第一,電視信息的傳播內容有失妥當。當前我國很多縣級電視節目的內容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諸多弊端,諸如片面、陳舊、虛夸等。這種信息內容被播出后,電視觀眾便會有一種自己被“當猴耍”了的思想情感活動,對電視的信任度便會大幅度減低。如果這種心理活動持續的發展下去,就容易導致觀眾只要一碰到這個電視臺,就立即產生厭惡之情并換臺。第二,電視信息傳播方式有失妥當。電視信息的傳播方式如果不能迎合觀眾的口味,也會讓他們對電視臺產生逆反心理。比如部分縣級電視對“某某會議”千會一面、百會一腔的報道模式,會議中蘊含的極有價值的信息被參加會議的領導和領導講話內容等空洞的東西所遮掩、所沖淡。長此以往,受眾打開電視,遇到會議報道就換臺,就會形成會議新聞沒新聞的心理定勢,從而產生厭煩和拒絕心理。第三,電視信息傳播力度有失妥當。地方電視臺由于人力、新聞資源受限,新聞節目多次重播,專題節目因宣傳所需也重播多次,如果這中傳播力度超出了觀眾的接受需要,就非常容易引發他們對電視的厭煩情緒。第四,電視信息傳播態度有失妥當。電視臺的一個重要作用是對觀眾起到一種教育與宣傳作用,但是如果這種作用被過于的放大,就會使電視信息的真實度受到質疑,這就會直接導致電視觀眾對電視產生一種逆反心理。第五,電視信息傳播形象有失妥當。當前,我國市場經濟發展越來越健全,但是有部分電視工作者卻忍受不住這種條件下的物資誘惑,于是通過各種手段來謀取私利,嚴重影響地方電視臺的形象。有的節目主持人不注重自身業務水平提高,口誤不斷,常用字發音不準甚至念錯音的現象屢見不鮮。這些現象的出現,影響的不僅是主持人自己的形象,更為嚴重的是,這樣的現象如果頻頻出現在熒屏上,觀眾會對電視臺“另眼相看”,產生逆反心理。
受眾逆反心理的形成既有受眾主觀心理因素,也有傳播者因素,主要還是由于電視臺方面的各種因素影響所導致的,因而傳播主體應該對此負主要的責任,所以想要轉變電視觀眾對電視的逆反心理,就必須要從電視臺方面著手。
電視信息傳播的核心問題,是電視觀眾對電視信息內容是不是能夠接受。因此,電視觀眾應該占據著電視信息傳播中的核心位置,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對于縣級電視發展將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所以,縣級電視臺必須要提高自身的受眾意識,通過這種態度認識的轉變與提高,漸漸轉變電視觀眾對于縣級電視臺的逆反心理。
地方電視臺應不斷強化為受眾服務的意識,發揮主動性,以傳播信息和科學知識為己任,及時為群眾提供各種有益的資訊,倡導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引導文明、健康、和諧的生活方式。比如在傳達國家政策時,不能僅僅把政策文件干巴巴地搬到熒屏上,還要就政策對受眾產生的影響,帶來的實惠,做出全面、正確、服務性的宣傳。只有在宣傳報道中想受眾之需,盡最大可能服務受眾,縣級電視臺才能吸引受眾,在競爭中保持優勢。
地方電視臺雖然是當地黨和政府的主流媒體,但黨的聲音一定要通過新聞報道來實現,也就是通過一篇篇鮮活的新聞報道來體現黨的主張。
地方電視臺要實現有效傳播,就要不斷地改進和創新傳播的內容、方式和手段,在內容上要求真求實,在方式上要求新求近,在表現手法上要采用新穎、靈活、受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地方電視臺還應注意掌握適度原則和變化原則。適度原則包括質與量的適度,在質的方面要求傳播應實事求是,留有余地,講究分寸,在量的方面應有所節制、有節奏,不能過度報道,沒完沒了。同時,由于每個人都有自由選擇媒體和信息的權利,給受眾以必要的選擇空間是縣級電視臺激發受眾興趣、增加受眾關注度、提高傳播效果的有效方法。當然,地方電視臺編輯、記者也要加強學習,電視臺要通過制度建設,加強傳媒行業自律,嚴格內部管理,確保傳媒的正確發展方向,最大限度地減輕受眾逆反心理對傳媒效果的阻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