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陳棟棟
(鹽城市委黨校,江蘇鹽城 224000)
2012年初,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公布了《2011年中國政務微博客評估報告》。報告中指出,截至2011年12月10日,在新浪網、騰訊網、人民網、新華網四家微博網站上認證的政務微博總數為50561個,其中黨政機構微博32358個,黨政干部微博18203個。通過這組數據可以發現政務微博的發展勢頭非常迅猛,其特點是數量上升快、地區分布差異大、基層黨政機關及干部所占比例重、涉及行業種類少,政務微博已全面覆蓋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華東、華南、華北等區域政務微博開通情況好于中西部地區,各地微博開通情況排名與所在區域經濟、政治等綜合發展情況排序大體一致。
領導干部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需要民意的支撐,需要尋找與民心的結合點。微博問政恰恰為官員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問政于民提供了一種便利。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所長喻國明說:“微博可以產生‘核裂變’效應,形成信息的高速大范圍傳播,它可以讓每個人都發揮過去只有媒體才能發揮的作用?!?“微博問政”在政府官員傾聽民意、推動政府工作、進行輿論監督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微博正以140個字的簡短手指運動和‘秒互動’的傳播優勢,開啟了政務互動新時代。”
網絡媒體的出現,給那些相互隔離的公民提供了聯絡的工具。微博也是一種網絡媒體,它讓人際聯系的廣度和深度有了一個幾何級的提高。在微博上,信息交流就有可能產生不可預料的效應。出現在論壇、博客文章中的信息,未必會引起多大反響。但在微博中,帶有情感色彩的粉絲,會做出帶有情感色彩的評價,轉發。微博傳播的指數化效應,也可能讓情感呈指數化增長,信息隨同情感被不斷強化。這樣本來均勻地分散在全國各地的志同道合者,借助網絡聯絡起來,成為一個虛擬的聯合體。微博催生公民微動的機制是微博群中熱烈的氣氛會鼓勵那些本來分散在各地的公民,就公共事務進行高效率、點對點地討論。微博名人李開復表示:“微博至少會加速政府首腦對人民散播的消息及呼聲的思考?!惫俜矫襟w《人民日報》發出的一組名為《微博,干群關系新“變量”》的專題以兩篇署名文章指出:“中國已進入‘大眾麥克風時代’,在信息管道眾多的情況下,你不能通過權威途徑客觀、及時地對外公布,就可能有人通過其它途徑歪曲、虛假地公布,并調動起整個社會的情緒。確認這種形式是對社會力量的尊重?!薄度嗣袢請蟆氛驹诠俜搅?,從更新社會治理手段的角度勸誡官員調整心態語態,適應網絡時代的話語方式,甚至提出“把微博的互動管道制度化,成為政治溝通的必要制度安排”。
微博打拐,雖然很快歸于平靜,但經由于建嶸、薛蠻子、鄧飛等網絡公民的思考,把一個善念變成了公民行動; 2011年4月,鄧飛與一群愛心人士共同發起了“免費午餐”公益行動,背靠網絡,倚賴民間,一個新的發展平臺已經誕生,并直接推動了國家相關機構的介入,形成國家意志。這說明,微博早就遠遠超越了傳播手段或中性工具的范疇,而帶有社會力量,甚至政治勢力的屬性。作為社會管理的重要組織和監管者政府機關和政府官員應該很好的利用這一有力工具,開通政務微博及時發布信息、澄清事實、平息謠言、穩定人心,政務微博的出現帶來了公共權力的分化,極大提升了整個社會的信息透明度,使意見表達逐步均衡與多元,從這個意義上說,政務微博是促進社會民主開放和健康平衡的重要手段,也促進了微力量階層的崛起。
通過運用政務微博,政府機關可以主動的參與到“微博問政”的過程中,及時傾聽和解決民眾的訴求,提升自身的服務意識,積極與網友互動,促進官民溝通,有助于達成共識。社會管理是一項多元參與的系統社會工程,政務微博作為一種新興的網絡交流溝通形式,因互動性強,交流迅捷,為社會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持,一些公共服務部門和領導干部在網上開通政務微博,主動與網民對話征求意見,了解社情民意,匯聚民智、民力,及時與民眾溝通協調,形成科學決策機制,推動了社會管理創新。良性互動是社會管理的基礎,也是政務微博的靈魂。通過互動可以消除誤解,增進社會共識。網絡征詢民意成本低、范圍廣,能夠及時有效的了解民情、民意,是形成民主決策的重要途徑與機制之一,在微博上你不僅可以評論、轉發,還可以“投遞”私信。政務微博與網友的互動,已漸漸從虛擬世界過渡到現實生活。對于微博的直接化功能,北京大學副教授胡泳指出:“不同于以往需要層層中介才能發表言論的傳統媒體,現在微博用戶都可以直入主題,微博將讓一切變得有可能。”政務微博的發展為社會管理者提升了服務意識,各級黨政機關及領導干部應當更好地做到會用、善用政務微博,構建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民眾對政府的基本要求就是公開,民眾有權知道政府在干什么以及如何干、有權知道政府決策和實施的過程,政務微博可以促進政務公開、保障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促進社會的民主化進程。
從清晨“早安上海”的氣象預報到早高峰期間的路況信息,從白天的“上海新聞”再到“燈下夜讀”,這是上海市政府官方微博“上海發布”。首期推出早安上海、上海新聞、午間時光、燈下夜讀等欄目,將組織微訪談、微活動、微調查,鏈接“中國上海”門戶網站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網站,努力為公眾提供即時的信息服務;鏈接上海政務微博群,整合上海地區的政府機關和社會團體的相關微博,及時有效的和民眾溝通,實時解決民眾提出的問題。實用、公開、快速,這些政務微博已顯示出政府在改進社會管理方式上的創新。而政務微博更重要的功能——權威發布、遏制謠言,則在危機發生時更加凸顯。去年3月發生在多地的搶鹽風波中,浙江省委組織部長蔡奇的一條“各位不必慌張,食鹽保證供應,望浙江同學轉告”被頻繁轉發,謠言的飛速傳播在政務微博公開明確回應面前放緩了腳步。政務微博這個全新、低成本、傳播快的溝通渠道,就是幫助政府密切干群關系,創新社會管理的有利推手。
開通政務微博,確有諸多好處,但若不分青紅皂白,統統一哄而上,也不是一件好事?!闭矅鴺蟹Q,“有的微博開通以后,多日不發言,有事不回應,成了微博‘僵尸’;有的急于吸引粉絲,每天登些稀奇古怪的軼聞趣事、飲食菜譜之類;還有的管理人員膽小怕事,天天發布一些無關緊要的‘今天天氣哈哈哈’之類的官話套話,例行公文,既無人看,更無人轉發評論。我們要提倡開設真正能為群眾和政府服務的微博。”
一種僅僅140字的互聯網文字應用,正悄然為中國政府的社會管理創新進程注入活力。各級黨委和政府需要創新和加強社會管理,積極探索利用微博收集社情民意的新方式,及時準確地把握全局性、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通過入駐微博,拓寬信息渠道,從而提高新媒體環境下的社會輿情應對能力,防止公共事件中惡性謠言等信息帶來的負面影響,引導其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1]高新民網上民意整合還需制度化[N]. 人民日報,2011-9-14.
[2]詹國樞政府如何應對“微時代”?[N]. 人民日報,20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