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彌俊偉
數字電視傳輸技術探討
文丨彌俊偉
本文以數字電視傳輸技術為研究對象,首先從地面傳輸網絡模式、有線傳輸網絡模式以及衛星傳輸網絡模式這三個方面入手,詳細研究數字電視傳輸網絡的技術分類,在此基礎之上分析數字電視傳輸技術在未來期間的發展趨勢,旨在于為今后相關研究與實踐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幫助。
數字電視; 傳輸; 網絡; 技術; 發展趨勢; 分析
在當前技術條件支持下,數字電視傳輸網絡技術按照傳輸模式的差異性基本可以劃分為地面傳輸網絡模式、有線傳輸網絡模式以及衛星傳輸網絡模式這三個方面。具體而言,在研究數字電視傳輸網絡技術的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在當前技術條件支持下,相對于有線傳輸網絡方式以及衛星傳輸網絡方式而言,地面傳輸網絡方式可以說是當前技術條件支持下應用最為普遍,同時也是最為成熟的數字電視傳輸網絡模式。從實踐應用的角度上來說,數字電視傳輸過程當中所涉及到的地面傳輸網絡模式能夠借助對占據制高點位置的天線實現對信號的發射,受眾與電視臺所發射電視信號之間的聯系需要借助于天線傳輸與接收的方式予以實現。在實踐應用過程當中不難發現:在地面傳輸網絡的傳輸作用之下,與之相對應的信號覆蓋面較其他傳輸模式更為廣闊,對于周邊環境的限制性因素較小,并且能夠兼顧性能突出的可控性以及抗打擊性。特別需要注意的一點在于:在人口覆蓋比例較低,特別是農村地區當中,地面傳輸網絡運行模式所對應的快捷性優勢同樣有著較為良好的表現。在應用此種傳輸方式的過程當中,數字電視傳播所對應的受眾覆蓋更為全面與完善。但不容忽視的一點問題在于:在當前技術條件支持下,地面傳輸信道往往有著較長的覆蓋面,對于噪聲因素的影響反應比較顯著,無法實現對脈沖干擾因素的有效控制。從這一角度上來說,為確保接受信號的有效性,接收天線應當盡可能的按照在室外環境下。
從傳遞媒介屬性的角度上來說,有線傳輸網絡模式所對應的傳遞媒介主要可以分為光纖傳遞媒介以及同軸電纜傳遞媒介這兩個方面。在此種傳遞模式的作用之下,其最為顯著的特點在于不需要針對傳輸過程中的同一頻率進行差異性規劃處理,同樣也就不需要做出規范性的信號傳輸波段規定。換句話來說,在有線傳輸網絡模式的正常運行過程當中,每一個地區以及每一個地區所對應網絡據能夠結合自身對于數字電視傳輸的差異性需求,構建與之相對應的數字電視傳輸網絡系統。從實踐應用的角度上來說,在有線傳輸網絡模式的支持作用之下,其表現出了更為顯著的靈活性,唯一的要求在于需求有線傳輸網絡系統終端客戶通過防止機頂盒的方式實現對數字電視信號的有效傳輸處理。在當前技術條件支持下,有線傳輸網絡模式使用逐漸普遍與完善,通過自DVB-C標準向DVB-C2標準轉變的方式能夠顯著提高有線傳輸網絡模式作用之下的傳輸容量利用效率,綜合效果極為顯著。
在衛星傳輸網絡模式的運作過程當中,首先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技術方式將網絡傳輸過程當中所對應的數字化電視信號轉變為微波化信號方式,并將微波化信號傳遞至通信衛星當中,由此將這部分經過轉化處理的信號傳遞至數字電視傳輸網絡覆蓋用戶區域范圍之內。在衛星傳輸網絡模式的運行過程當中,用戶需要通過使用衛星制式機頂盒以及衛星信號接收天線的方式實現對這部分信號數據的有效轉換與接收處理。對于地形復雜且地域范圍廣闊的農村地區而言,僅僅借助于前述地面傳輸網絡模式以及有線傳輸網絡模式的運行并無法確保這部分用戶對于數字電視信號的需求得到充分滿足。而通過對衛星傳輸網絡模式的綜合應用,這部分地區的覆蓋面將得到顯著提升,并且兼顧對傳輸效率指標的顯著提升。在當前技術條件支持下,衛星傳輸網絡模式運行過程當中所通用的傳輸標準為DVB-S模式。然而在通訊業務模式發展不斷激增的背景作用之下,DVB-S所呈現出短板問題表現比較顯著,因此,通過對DVB-S2模式的應用,能夠實現對傳輸性能的顯著提升以及對業務支持能力的有效強化,從而呈現出了較為顯著且廣泛的應用趨勢。
在當前技術條件支持下,我國現代意義上的數字電視傳輸技術應當在三網融合方面做出更為深入的研究:對于我國而言,在現階段有關DTMB宣傳持續推廣的過程當中,有關數字電視傳輸及時的發展已逐步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發展鏈。從這一角度上來說,我國現代意義上的地面數字電視技術以實現了較為完善與城市的發展。然而客觀因素在于:我國現階段在移動數字電視傳輸技術以及無線網絡數字電視傳輸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方面還存在較為明顯的局限性,數字電視傳輸網絡基礎建設過程當中的重復性問題比較嚴重。而由這部分問題所導致的國家資源浪費以及經濟損失問題同樣不容忽視。從這一角度上來說,在數字電視傳輸技術的發展過程當中,著眼于構建移動網網絡、互聯網網絡以及無線網網絡的三網融合有著極為關鍵的發展價值,應當各方關注與重視。
在現階段我國廣電行業的數字電視傳輸技術實踐性應用過程中,始終存在的一個客觀問題在于頻譜使用效率的低下。為實現對這一問題的可靠性解決,通過應用高階調制技術的方式無疑有著重要意義。然而在實踐應用過程當中發現:在發射功率指標數值一定的前提條件之下,接收機工作門限數值所呈現出的上升性趨勢將導致數字電視傳輸網絡所對應的覆蓋范圍呈現出明顯降低,由此也可能表現出相對于干擾因素以及噪聲因素的敏感,從而可能導致高階調制技術的應用質量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削弱。從現階段的實踐應用角度上來說,在實現高階調制技術與數字電視傳輸網絡相融合的過程中,需要在確保使用效率顯著提高的同時,強化其覆蓋率的有效性,從而保障傳輸的安全與可靠。
通過本文以上分析需要認識到:在有關廣播電視傳輸系統安全性及質量性維護的過程當中,傳輸系統運行質量的有效性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在此過程當中需要特別注意到的是:只要確保了傳輸系統維護性能的穩定性,才能夠最大限度的確保電視節目播出質量以及播出效果的高效性,應當引起相關工作人員的特別關注與重視。總而言之,本文針對有關數字電視傳輸技術相關問題做出了簡要分析與說明,希望能夠引起相關工作人員的特別關注與重視。
[1] 王軍,韓猛,門愛東,等. 新一代數字電視傳輸標準DMB-T的關鍵技術[J].電訊技術,2001,41(4):62-65.
[2] 魯業頻,任玲芝,陳初俠,等.歐洲數字電視傳輸標準的發展對我國的警示[J]. 廣播與電視技術,2010,37(10):132-135.
[3] 王琎,潘長勇. 大規模可編程器件在數字電視傳輸技術研究中的應用[J].電視技術,2006(1):36-38.
[4] 付道明,徐福蔭. 數字電視技術新進展與校園數字交互教育電視系統的構建[J]. 中國電化教育,2007(5):96-100.
[5] 趙守光. 在衛星數字電視傳輸中節目數據不規范影響節目轉播[C]. 第十一屆全國有線電視綜合信息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3.122-124.
(山西無線管理中心1125臺,山西原平 03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