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銘
(黑龍江省兒童中心)
家庭賞識教育新論
◆王雅銘
(黑龍江省兒童中心)
賞識教育是喚起自信、激發潛能、快樂成長的教育,也是承認差異、允許失敗、符合生命成長規律的教育。兒童賞識教育是指教育者認識并賞識兒童,使兒童增強自信、主動發展的教育方式。實踐證明賞識教育體現了教育的本質,符合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在家庭教育中恰當實施賞識教育,可以讓孩子學會用欣賞的目光看世界,學會與人和諧相處,可以激發孩子的興趣和動機,幫助孩子獲得自我價值感,發展自尊、自信等優秀品質,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促進親子和諧及家庭和諧,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賞識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方法,它是建立在眾多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基礎之上的。
從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來看,人的需要有一個從低到高的發展層次,分別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只有低級需要得到滿足或部分滿足后才能實現高級需要。賞識教育正是抓住了需要層次論的本質,當孩子被肯定、被欣賞、被鼓勵,也就是他們受尊重的需要得到了滿足,他們就會相信自己的力量與價值,這樣就能更大限度地激發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相反,如果這種需要得不到滿足,孩子就會變得消極、自卑,沒有足夠的信心去處理面臨的問題。
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認為,當有機體出現某一種行為后給予積極的強化,會增加行為的頻率。凡過去受過強化的行為,比過去沒有受過強化的行為更有可能發生。賞識教育從強化理論出發,提倡多給孩子肯定和鼓勵,不僅及時肯定和贊賞孩子的成績和進步,而且努力創造機會讓孩子嘗試成功,體驗“我能行”,竭力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加以肯定強化,以激發他們的行為動機。
期待是指個體對自己或他人的行為結果的某種預測性認知,羅森塔爾把教師期待的效果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成人的期待在孩子社會化過程中會發生很大作用。兒童心理學表明,兒童時期尚未形成對自己穩定的評價,他們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大多是依據父母和教師對自己評價而得來的。常常受到表揚、鼓勵的孩子更有自信心和適應能力,它能激勵孩子戰勝自我、完善自我。成人對孩子寄予某種希望時,就用贊賞的目光看待他的一舉一動,在不知不覺中給以肯定與鼓勵,這樣日積月累,孩子也就產生了對成人的信賴,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向成人期待的目標發展。
如何認識和對待兒童,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是每一個家長都要面臨的教育的核心問題。現代的兒童觀要求維護兒童的人格尊嚴,發展兒童的獨立個性,培養兒童的競爭意識,豐富兒童的內心世界。法國教育家盧梭主張教育必須適應兒童的發展規律,反對壓抑與摧殘兒童的天性。盧梭認為,兒童首先是一個“人”,他們有自己的意識和情感。受社會上功利思想和浮躁氛圍的影響,當前的家庭教育在兒童的教育價值取向上存在著很多問題和弊端,許多家長缺乏愛的能力和藝術。賞識教育正是解決了當前家庭教育的諸多弊端,提倡科學認識兒童、正確對待兒童,提倡在對兒童的尊重、理解、信任、激勵、寬容的基礎上開發兒童潛能,使兒童增強自信,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健康發展。
家庭教育的特點決定了父母在子女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兒童年齡越小,可塑性越強,越無法抗拒家庭教育給予的一切影響,因而兒童早期心理品質的形成與家庭環境中多種教育因素的綜合影響和滲透有很大的關系。在家庭中實施賞識教育,就是要求家長從兒童的心理特點和心理需求出發,在愛的情感支配下,通過表揚和激勵等方式肯定孩子的優點、長處,鼓勵兒童發揮潛能,為兒童的發展創設出一個被理解、被關注、被接納、被支持的寬松環境。
高爾基說“愛孩子是母雞都會做的事情,可是要善于教育他們,這是國家的一樁大事了,需要才能和全部的生活知識。”父母對孩子的愛屬于人之常情、天性使然,但是真正的理智的愛需要學習,需要在實踐中有意識地培養和提高。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以愛的名義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到兒童身上.不承認兒童的主體地位,有意無意地挫傷兒童的自尊心,有時當眾羞辱甚至苛求孩子。兒童是在愛的環境中獲得安全感、滿足感,獲得激勵和信任,從而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的。理智的愛應該是包含著熱愛、理解、尊重、信賴、鼓勵、嚴格要求、期望等在內的復雜的情感體驗。賞識教育要求父母一定要懂得愛和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理解他們的行為,看到他們的努力,欣賞他們的成就,在尊重、維護兒童的人格尊嚴的同時,也要注意培養兒童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責任感。
在家庭中實施賞識教育,要充分發揮激勵的作用,主動地發現孩子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給予贊許并適當放大,激勵孩子發揮優點、克服缺點或彌補不足,讓孩子一直有取得成功的動力。針對孩子的實際情況,為孩子設定一個個“夠得著”的小目標,“跳一跳,夠得著”,不斷地讓孩子嘗到成功的甜頭,這本身就是一種有效的賞識。在孩子遇到了困難和失敗時,對孩子要寬容,要承認差異、允許失敗,要積極鼓勵孩子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難,盡快讓孩子從沮喪中擺脫出來。家長只要把握好時機,賞識教育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賞識教育提倡正面強化,但也不是對兒童的行為無原則地表揚和鼓勵,其實批評、處罰同樣也有利于激發兒童的上進心、自尊心,提高學習熱情。如何把握好賞識教育的尺度,講究賞識的策略與藝術,是賞識教育的關鍵。鼓勵和表揚必須注意時機、分寸,講究方式方法,要把孩子看作獨立的個體,鼓勵孩子對自己的行動做出正當的評價。如果家長只是為成績、為名利、為虛榮而賞識孩子,那么,這樣的賞識只能成為孩子的一種負擔、一種成長阻力。
人的成長需要一個寬松的環境。賞識教育的突出特點就是相信每個孩子都有潛力,挖掘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多給予鼓勵和贊揚,讓孩子在“我是好孩子”“我能成功”的心態中成長。在家庭中實施賞識教育,要為孩子創設一個相對寬松自由的環境,營造融洽的親子關系和和諧的家庭氛圍,使孩子的個性、興趣、特長和創造精神得以充分釋放,這樣才能保護孩子成長的天賦,激發孩子內心的潛力,把成長的快樂還給孩子。賞識教育能夠培養兒童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讓孩子學會享受生活的快樂并創造快樂的生活,在家庭教育中實施賞識教育將會使兒童受益終生。
[1]周弘.賞識你的孩子.廣東科技出版社,2004.
[2]林崇德.發展心理學.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法]盧梭著,李平漚譯.愛彌兒上卷.商務印書館,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