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華
(江西省鉛山一中)
談高中語文教師應該努力上好起始課
◆徐建華
(江西省鉛山一中)
高中語文第一課非常重要,既關系到新老師在同學們心中的形象,又直接影響他們今后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一定要精心準備,一炮打響,讓學生在很高的層面上重新認識語文課的不可替代的價值,并從此“死心塌地”地愛上語文。所以我每教一批新生,前兩節從不忙于講新課;而主要是調動學習興趣,講明學習意義,介紹學習方法等,我戲稱之為“磨刀課”。而且,這節起始課還不能隨隨便便,要精心安排每一個環節,每一句話,甚至每一個細節。要讓這節起始課上得既生動有趣又達到上課的目的。那么,應該如何安排起始課呢?
剛剛接手一個班,老師與學生之間及學生與學生之間都缺乏一定的了解與溝通,甚至連姓名都不知道。所以,我就從姓名著手,跟學生講一講古代姓名的一些文學常識,順便讓學生介紹一下自己的姓名,并且明白自己姓名的意義。這個環節我戲稱為“拉關系”。
首先我會問一個學生:“你知道什么叫名字嗎?”學生一聽嘩然,紛紛說到這還不簡單,趕緊說了自己的名字。我就趁機講了一下古代的時候名和字不是一回事,名是名,字是字。所謂“名”,是社會上個人的特稱,即個人在社會上所使用的符號,是幼時起的,供長輩呼喚。“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充,是與“名”相表里的,所以又稱“表字”,往往供朋友呼喚。
古人命名重取義、重內涵的做法,幾千年來一直延續至今。女生的名字好多是“婧”“媛”“娟”“婷”……體現了女性的嬌柔之美;男生的名字好多是“峰”“剛”“海”“浩”“宇”……又體現了男性的陽剛之美,看來,小小名字也有講究,大多數讀起來上口,洪亮,想起來意境優美,意義深遠。哪一個名字是父母隨手撿來的?哪一個名字不是推敲過的?同學們,請千萬別小看了你的名字,不要說那僅僅是毫無疑義的標簽,請珍愛你的名字,猶如珍愛一分永遠的親情,父母給予名字,自己打造品牌!請用你的一生擦亮你的名字。這些名字因了感情的依托,不再是一個個僵硬呆板的文字,而是一個個情感的見證,它是一個窗口,推開它,你可以感受到父母沉甸甸的希望、沉甸甸的感情。
接下來,我就叫學生一個一個地介紹他們的名字,并講講名字的意義,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非常踴躍,老師跟學生之間的距離一下子就拉近了。
名字名字,字是名的增衍和延伸。人們取字號大多是為了表現自我期待和精神追求,這是中國獨特的語言文化現象。古人取表字十分講究,情況也非常復雜,但仔細考察、分析、研究,也是有規律可尋的。一般,古代名和字之間有如下幾種關系:
名與字的意義相同或相近。此類最常見。例如:屈原,名平,字原。班固,字孟堅。固、堅義同。
名和字的意義相反或相對。此類較少。例如:曾點,字皙。《說文解字》:“點,小黑也;皙,人色白也。”二字義反。韓愈,字退之。愈、退義反。
名與字的意義相關或相聯。例如:孔子,名丘,字仲尼。《史記·孔子世家》:“紇與顏氏野合而生孔子,禱于尼丘得孔子。”孟子,名軻,字子輿。《說文·車部》:“軻,本義為接軸車。”輿,古代馬車車廂。
此時,學生的熱情空前高漲,我就趁熱打鐵,布置作業:你想給自己起一個字號嗎?翻檢詞典選幾個你喜歡的詞,推敲含義,選定最能表現個性和精神追求的字詞,敘述選擇的過程和原因。
我說,假如有這樣一個人,他一直在行走,但是,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往哪里走,根本不知道他的目的地是什么?你們覺得這個人怎么樣?”學生大笑,有這樣的人嗎?我說:“如果你們不能明白為什么學語文的話,那就跟這個人一樣盲目。”對于這個問題,學生也是回答熱烈。有的學生說為了考試(高考),因為高考要靠語文,而且還是主修科目,150分的試卷;有的學生說為了溝通,因為人與人一直處在相互聯系之中,有溝通的必要,有表達的欲望;有的說學好語文能夠塑造人的氣質,提升人的人格魅力,古語說“腹有詩書氣自華”。
1.對生活要有敏感度,體驗生活
生活處處有語文。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一葉落而知秋:從自然界一個細節探知季節變化;游子身上衣,慈母手中線:密密針腳中讀到濃濃的母愛;汽油漲價:印巴局勢緊張,呼吁和平;……諸如此類,要關注生活中細節,學會感知生活,感知世界。廣告詞,方言中的古漢語詞……發現身邊的語文,如短消息、歌詞、對聯等。
2.課外閱讀,開拓視野
“文選爛,秀才半”。“書到用時方恨少,船到江心補漏遲”。讓閱讀打開你的視野。現在的高中生閱讀普遍存在的問題:讀得少或讀物不好。很多同學會說,我們中學生,生活圈小,可感知的世界也就那么大。所以,在要求大家做生活的有心人之外,提出多閱讀,讓閱讀來彌補。有同學會說,高中生活緊張,沒時間讀。有這么個小故事,有些同學可能聽過:“桌上放了半杯水,悲觀者見了,說________,樂觀者見了說________。”那么從他們的回答中,能受到什么啟發?有沒有時間閱讀也就是這半杯水的問題。時間像是海綿里的水,要一點一點地擠出來的。飯前飯后可以讀,臨睡前可以讀。讀好的作品,尤其是名著要思考,可能會有點累,但讀過程中有思考,獲得頓悟,就會從收獲中得到喜悅感。要避免低俗化,幼稚化,就有待提高閱讀品味。要多讀古典詩文,增強傳統文化底蘊;多讀現當代作品,把握時代躍動的脈搏;多讀一些外國作品,加強自身修養;多讀報刊雜志,看新聞談話節目,加強積累。
我老師最忌諱的是進入課堂就講課,因為學生還不熟悉老師,對老師還有很多的神秘感,上來就講課,學生也會因為學生對老師感興趣的程度大于對教學內容的程度,導致教學效果不佳。所以,一定要記住:磨刀不誤砍柴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