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華
(黑龍江省大慶市新潮學校)
淺談如何引導學生進行美術創作
◆田 華
(黑龍江省大慶市新潮學校)
美術創作練習是美術教育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學生開闊思路、提高繪畫技巧等方面是有很大作用的。多年來的實踐證明,中學美術教學是可以組織學生創作的,中學生也是能上好美術創作課的。
創作練習 美術教育 繪畫技能
生活豐富多彩,但如果不留心觀察,往往會感到平淡單調,很難找到可畫的題材,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經常聽到學生感嘆沒有什么東西可畫。要解決好這個問題,老師首先要反復推敲題材,一旦畫題確定以后就讓學生平時留心與畫題有關的人和事。如畫題《我們心目中的老師》,一開始很多同學感到這一題材沒有什么東西可畫,認為老師與我們朝夕相處,平淡無奇。打起稿子來不是畫全身站立,就是畫半身的老師人像,畫面千篇一律。根據這一情況,我們首先啟發他們怎樣在心目中感到老師工作的重要,并留心回憶老師平時在行動中給我們的深刻影響。通過啟發、引導、挖掘,喚起學生從生活的海洋里選取美好有趣的回憶作畫,讓學生“有感而發”、“有情而畫”。這樣,同學們感到有東西可畫,畫面豐富了。他們畫出了新時代人類靈魂工程師的風貌,畫中傾注了他們對教師無限的崇敬、熱愛、期待。畫的成功使我們體現到生活是繪畫的源泉,觀察是畫畫的重要手段。
作為視覺造型藝術的美術,無不依賴形式而存在。學生接觸美術,首先接觸美術的審美形式,亦即構成美術作品的各種藝術語言因素,如線條、色彩、質感、肌理等。面對自然界的各種美好事物,也總是首先接觸如諸如山勢的高大雄偉、溪水的彎曲流轉、花卉的艷麗嫵媚等。學生們通過對這些形式美的感受,構成了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整體知覺。但這些審美形式不一定一開始就能成為每個學生的感知對象。在沒有經過老師的講解、引導或指導學生寫生之前,它們往往是一種潛在的因素。所以培養學生對形式美的感受能力,就成了審美教育的重要方面。
在中學美術課的最初階段,往往首先引導學生去認識線條的魅力。在中國傳統繪畫中,線條是造型的基礎,各種不同粗細、濃淡、干濕、疏密、輕重及抑揚頓挫、剛柔并蓄、變化莫測的線條,表現了不同造型、不同質感的千變萬化的事物。在這里,線條具有神奇的魅力。美術教師要善于選擇有代表性的優秀傳統作品指導學生去進行欣賞和分析,然后通過白描練習加深理解。在素描和西畫中,線條不僅用來勾畫輪廓,而且是表現對象形體結構和質感的造型因素。在課堂中則通過臨摹優秀素描作品和寫生,來培養學生對這一造型因素的感受和表現能力。
每個人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一般人只分辨紅、橙、黃、綠、青、紫、黑、白等簡單的色彩。而畫家和經過繪畫訓練的人就能表現出事物的豐富色彩的色彩變化和色彩與色彩之間的互相關系。在美術課中我們通過講解、觀察、練習,使學生懂得色彩的一般知識和調配方法,培養他們對色彩的觀察分析能力。進而掌握這一造型語言。在圖案課里,則讓學生了解諸如均衡、對比、統一、變化、節奏、韻律等形式法則,并通過圖案組織規律的訓練,系統地了解和初步掌握造型藝術的形式美規律。
中學生喜歡模仿,加上他們尚未成年,對某些事物看法上往往表現出幼稚無知,他們感到有趣的往往并不一定是美的。如有些電影錄像中的反面形象,兇殺、格斗等場景他們很感興趣,甚至樂而不疲地欣賞入畫,而對于我們稱頌的英雄形象他們卻不感興趣,或感到過時而不想反映。這就需要老師加以正確引導。我們的責任不僅是傳授繪畫技巧,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提高判斷是非、善惡、美丑的能力。思想上的審美能力提高了,藝術上同樣需要有審美觀念。如連環畫《我愛家鄉的石油人》是2008年我校參加“中學生美術展覽”得獎作品,在整體創作過程中,我們對作品的形式美作過較多的考慮,在討論畫面背景時,創作組的同學準備先在畫面上畫上五顏六色的自然景色。后經過反復討論,大家一致認為五顏六色的自然背景雖然好看,但連環畫是多幅畫面組成的,這樣有失統一?再加上我們繪畫水平較低,不一定能表現好,最后決定以統一色調渲染背景,只在人物、物體上畫上顏色。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統一了畫面,具有一定的裝飾效果,展覽時得到了大家的好評。
以美術技能技巧的訓練在中學美術課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學生們運用所學到的有關線條、色彩、比例、構圖、透視、解剖、質感、肌理等造型手段,以及對客觀事物的觀察分析能力,在老師的指導下就能夠變無形的想象為可視的形象,創造出具有一定審美價值的美術作品來。美術不限于繪畫。隨著商品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美術的觸角已伸向了商品經銷、印刷工藝、建筑裝飾和服裝設計等領域。培養未來勞動者素質的美術教育,理應在上述這方面發揮作用。新編美術教材中,列入了諸如紙盒包裝、廣告招貼、標志設計、壁掛設計、服裝設計、折紙建筑等內容,都是為了教給學生實用美術的知識,并訓練其進行實際設計的初步技能。這些課題內容的教學并不要求學生成為將來的設計師(當然不排除這種可能性),目的在于培養他們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其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的愿望和追求。
中學生由于沒有受過系統的美術訓練,繪畫技能一般都較差,解剖、透視、色彩、比例等往往都不合要求,這是常見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他們有獨特的青少年心理,有自己的繪畫語言,所以不要對他們作過多的要求和挑剔,當然有些地方需要加以糾正和修改。假如用專業水平來要求他們,老師過多地改來改去反而把學生這些寶貴的“童心”給改掉了,畫面反而缺乏生動活潑的童稚之氣。《我們十四歲》木刻組畫是我校又一次中學生美術展覽得獎作品、通過幾個十四歲中學生的回憶,把十四歲這一年里一些有意義的事加以回憶創作。作品完成后在形象、透視、比例上都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問題,而輔導老師首先把著眼點放在構思、內容等方面,而對一些不正確處不作過多的指正,由于畫面上保留了稚拙形象,結果使作品更為生動,更符合十四歲這一年齡特點,使人感到特別親切可信,很有生活氣息。
綜上所述,在美術教學中提倡學生創作畫對開拓學生思路、提高繪畫技能是大有好處的。這不僅是能提高美術智能,而對其他文化課智力的提高都有一定好處,不少畫得好的同學也帶動其他學科提高,有的還是優秀學生或學生干部。可見,美術創作確實是中學生全面提高素質的一個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