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勝鵬
(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曾經,權威教育周刊對1000多名中學生展開關于學習狀態的調查,結果令人吃驚。78%的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過30分鐘;87%的學生難以“當堂消化”知識;70%的學生有了問題不會主動求助老師。這些普遍存在的問題,嚴重影響了孩子的成績,這一切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禍首就是早期數學教育質量太差。其實數學教育在兒童階段非常重要,兒童生活需要數學心智,也離不開數學心智,要提高兒童的生活能力,必須發展兒童的數學心智。反過來,在生活中兒童又能學習數學,發展數學心智。例如,衣服上有幾粒扣子,掉了一粒,是第幾粒?再比如,用錢購物,怎樣合理使用,如何與人交換……這也許就是我們今天所提倡的“從小培養孩子的‘財商’的需要”。
研究證明,0~6歲特別是2~6歲階段,是兒童大腦發育思維能力建構,良好習慣形成,邏輯能力推理能力建立的關鍵期,培養這些能力的關鍵就是數學教育。蒙臺梭利博士在敏感期的論述中告訴我們,抓住兒童數學心智,發展敏感期的教育能使兒童一生鐘愛數學。激發兒童學習、研究數學的興趣,會使兒童終生受益。兒童0~6歲的早期教育和教育品質,將決定12~18歲的學習狀態和成績,影響他的未來。優質的早期數學教育,能讓兒童更聰明,更善于思維,更具學習能力和競爭力。
我們知道,幼兒對外界環境的秩序有種獨特的敏感力(出生后就有),環境必須依據秩序來調整,外界的秩序與內在智力的發展必須相一致。1997年,美國總統克林頓發布了題為“數學等同于機會”的教育白皮書,在書中用大量數據說明了數學對把握機會的重要性。白皮書指出:“在今天的美國,掌握數學變得比任何時候都重要,那些很好的掌握了數學的學生在學術和職業上就有更大的優勢;數學的學習成功將為高中更困難的數學和科學學習掃清障礙,同時也為將來上大學和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數學教育關乎兒童的未來。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的重要任務是培養具有好鉆研、創造性、探索性思維的人。
童年時期正是培養思維的時期,通過對智力遲鈍兒童的思維研究,孩子不會思考和理解應用題,這乃是他們不會抽象思維,無法從具體東西里解脫出來的結果,必須教會兒童抽象思維。必須培養兒童的思維能力,否則他們就會單純地使用記憶,就會死記呆讀,那樣就使頭腦變得更加遲鈍了。但是通往抽象的道路,只有經過深刻的理解具體事物才能到達。孩子通過一次次觀察成人怎樣的操作,在實際生活中去尋找表象之間的聯系,通過這種聯系,在實際的動手操作中體驗事物的變化,從而得到正確答案,取材于兒童生活的數學學習才能夠激發兒童的大腦思維,讓他們學會思考。如果兒童沒有學會思考,思維過程沒有使兒童的大腦機能加強起來,那就談不上在數學方面,更談不上在其他學科方面獲得良好的知識了。兒童雖然具有吸收性心智,能吸收環境中的經驗,但學習數學還需要為兒童準備特殊的教育環境。也就是按照“自然法則”來幫助孩子發展,使孩子在每一個時期的發展都能達到完美。
我們可以結合不同時期孩子的特點,開展一些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數學心智的訓練。
幼兒在沒有數量概念時,對數的認識是朦朧的,籠統的。1~2歲幼兒的數學認知能力落后,是和幼兒感覺器官不靈敏是分不開的。從日常數學活動入手,融入感知聯系,以促進幼兒數學心智的發展。
例如,在日常活動中,設計了一個較大的百寶箱(電視機的包裝盒),在箱子里放滿大小一樣的皮球,讓幼兒“猜一猜,百寶箱里有多少只皮球?”幼兒首先是對“猜”的行為感興趣,其次要對百寶箱的空間有個基本的感覺,“大概能裝多少皮球呢?”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或是換其他的物品,如年齡小的幼兒可以換成小的盒子,內裝2~3只玩具狗等,幼兒非常樂意反復進行。經過一段時間的重復練習,大多數幼兒能估算出箱內的物體數量。
3歲幼兒思維處于具體形象思維的階段,“是主客體互相作用和協調的過程”,在這個階段,幼兒的運算是借助于實物來完成的。
如培養幼兒手眼協調的穿牙簽活動——用10只盛胡椒粉的瓶子,分別貼上數字0~9,準備45根牙簽,讓幼兒按瓶子上的數字一一對應,從瓶蓋中的小洞中放入牙簽,既發展了幼兒手眼協調能力,又讓幼兒學習了一一對應,一一點數等數學知識。
從心理學角度上來說,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實際上遠比遺傳重要,它甚至可以決定一個人的智慧和成敗!為幼兒創設一個有序的環境,就是為了促進幼兒數學秩序感的養成。
(1)創設安全,溫暖,自在的環境。為了幼兒在教室內活動自由,教室環境的布置就像一個小小的“兒童之家”,所有的柜子、桌子、椅子都是“小號”的,所有的物品都是幼兒自己布置的,有序地一一擺放整齊,鬧鐘應該放在哪里?盤子,勺子應該放在哪里?插花應該放在哪里?等等。每一件物品孩子都能做到心里有數,有序的進行活動,有序的環境給了幼兒有序的學習習慣。
(2)建立有序的時間規律。幼兒在教室內的活動都是按時間來進行的:8點之前來了該擦桌子和椅子了;10︰00之前是吃餐點的時間(幼兒餐點是自己取用);10︰00之后應該收餐點了;11︰15分了應該抬桌子布置餐桌了。時間就像一位指揮家,幼兒根據自己看到的時間而互相提醒,進行有序的活動,而老師永遠是一位觀察者。這樣既幫助了他們學會認識時間,又養成了有序的行為習慣。
(3)提供直接經驗的環境。直接經驗對孩子來說,數學認識是創造力發展不可缺少的條件。因此,對幼兒而言,直接經驗提供了他們具體操作的可能性和再次反思的機會。在教室內,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操作性和感官訓練相結合的學習數學的練習材料,我們并沒有采用抽象物理原理做成學具,以免盲目操作,而且提供幼兒資源,使他們在生活中,游戲中操作,以建構自己的數學知識。如在門口上貼上日歷,每天早到的幼兒可以選取數字標上的今天的日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