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彥林 黃 輝
(合肥工業大學化工學院)
當代大學生入黨標準體系的構建與探索
◆付彥林 黃 輝
(合肥工業大學化工學院)
經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修改并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以下簡稱《黨章》)明確闡述了入黨標準,其中“申請入黨資格、黨員基本條件和黨員的權利義務”是構成入黨標準的三個基本內容,如“年滿18歲”是入黨的年齡條件,“承認黨的綱領和章程”是思想前提,“參加黨的一個組織并在其中積極工作、執行黨的決議和按期繳納黨費”是遵從的行為準則。《黨章》中闡述的入黨標準既是一個基礎標準,又是一個客觀、具體、全面的標準,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原則性和科學內涵,它對大學生入黨標準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
目前,我國高校黨建工作中,對大學生入黨標準的把握存在誤區,主要表現在:(1)唯“學習論”,把學生入黨標準的著眼點歸結為學生學習的能力和水平,認為大學生在校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把學習成績作為黨員發展的唯一指標,只要學習成績好,不管其他方面如何都可以發展。(2)唯“工作論”,把參加社會工作及工作績效作為學生入黨的著眼點,認為學生干部熱心工作,樂于助人,有奉獻精神,思想素質較高,即使學習成績不好也不要緊,只要工作能力強,取得一定的工作業績就可以發展。(3)求全責備論,以追求完美作為目標,認為黨員標準是黨員畢生努力的目標,是高不可攀的,要求大學生黨員要全面發展、均衡發展,吹毛求疵,因而,把追求入黨的建黨對象擋在組織的大門之外。上述觀念沒有以發展的眼光全面衡量大學生入黨標準,是不科學的。
也有許多黨務工作者對大學生入黨標準做了較全面的概述,如有人提出:發展大學生黨員應其特殊身份相結合,注意把握“黨員權利和義務、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入黨標準和優秀、理論與實踐”四種關系;也有人通過調查,提出“學習、群眾、組織紀律、思想修養以及政治理論”五個入黨標準。
構建黨員入黨標準是一項系統工程。對當代大學生入黨標準的把握,必須從黨的建設總要求出發,以《黨章》為依據,在廣大黨務工作者理論和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實踐總結,用發展的眼光系統全面認識,多維度、多視角、全方位構建一套完善的大學生入黨標準體系。
1.入黨動機維度
但凡加入中國共產黨,首先需回答的是“入黨動機”問題,大部分人都會提及共產主義信仰,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等,個個如數家珍,但問其理解何意時,只能支吾其表,難言其里。時代不同,黨員的責任亦不相同,建國前入黨是為了去“打天下”,而如今,入黨是為了成為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去“守天下”。在當前,公務員、事業單位及許多企業招聘大學生時,首要條件是黨員,這不可避免的給大學生入黨帶來了功利主義色彩。基于此,關于“入黨動機”問題要更多的從歷史和現實角度側面考察,應從“不同階段黨員使命是什么”、“面對的最大危險是什么”等問題的答案來反映。另外,還能通過走訪班級、深入同學、群眾座談等方式了解其實際表現,對其入黨動機進行驗證。
2.黨性修養維度
黨性是一個政黨固有的本性。黨性修養是大學生入黨標準的關鍵,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在政治上,有高度,具備基本的政治素養,對于大學生黨員而言,為人處世、看事言物都應當站在一定的政治高度,政治立場堅定,時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同時,還需有大局觀,能堅持國家和集體利益至上的原則。二是在思想上,有深度,具有成熟的思想體系,能夠較深刻的理解馬列主義、“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并能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三是在思維上,有活度,擁有辯證思維,辯證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哲學理論,是辯證法和唯物主義有機結合的科學世界觀,具有辯證思維,凡事辯證看待,做到思維不偏激,處事不極端,是大學生入黨的基本條件。
3.歷史政審維度
所謂歷史政審,就是對黨建對象本人及其直系親屬進行政治審查。政審是大學生入黨的必要環節,是十分嚴肅的過程,不是可有可無的,更不是走過場搞形式。政審的內容應包括:黨建對象本人的日常言行,特別是涉及對黨政方針的評述,及在重大政治斗爭面前的表現,如考察在與法輪功邪等教作斗爭中的表現,有無歷史問題等;考察其直系親屬的政治面貌,在重大政治斗爭面前的表現,有無歷史問題及社會中的作風等。歷史政審應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動態考察,客觀全面,存檔記錄。
4.學習成績維度
學習成績之所以單獨成為一個衡量入黨的維度,歸因于大學生這個群體的特殊性,大學生與工人、農民以及知識分子的典型區別在于其身份是學生。學習是學生的天職,花更多時間和精力投注在學習上是每個學生的本職工作。因此,學習成績理應作為衡量大學生入黨的標準。當然,這與“唯學習論”的觀念有差別,學習成績優秀應該是建黨對象入黨的必要但不絕對條件。具體說來,同等條件下以學習成績優異者為先,特殊情況則酌情考慮,絕不會因學習成績優異就首先且一定發展,也不會因學習成績不夠優異就一定不發展。
5.工作實踐維度
大學階段學生活動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是與其他階段的典型區別。建黨對象通過積極組織參加各級、各類活動,實踐鍛煉,可提高其組織協調、溝通表達、人際交往等能力,才能從普通學生中脫穎而出。建黨對象在工作方面如果能力不夠,不能較好落實各項工作,一方面會影響工作進度,降低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普通同學也會對其能力心生質疑,失去信任。同等條件下,擔任學生干部且工作突出者、參加社會實踐并突出表現者、有先進社會工作事跡者優先考慮。
6.日常生活維度
建黨至今,我們黨始終堅持走群眾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生活上提倡勤儉節約、敢于犧牲、敢于奉獻。建黨對象在日常生活中,要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加強自我監督,樹立標桿效應,要對身邊同學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因此,對那些關心集體、團結同學、樂于助人、能吃苦耐勞、有奉獻和犧牲精神的優秀學生,要大力培養;而對那些喜歡鋪張浪費、崇尚個人主義、無組織紀律性、有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以及親權色彩的學生,應當加強教育,慎重選擇。
總之,廣大高校黨務工作者須與時俱進,積極構建符合黨的建設總要求的新時期大學生黨員入黨標準體系,把大學生黨員標準貫穿到黨建工作的全過程,把優秀大學生凝聚到黨的隊伍中來,為社會主義事業提供人才支撐。
[1]中國共產黨章程.人民出版社,2007,10(1).
[2]詹志博.關于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幾個基本問題的思考[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2005,7(2):206-207.
[3]瞿明勇,崔蜜蜜.關于新時期大學生入黨標準的幾點思考[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05(5-6):100-102.
[4]王秀林,劉素娟.從對比調查角度談如何把握大學生入黨標準[J].法制與社會,2011(2):230-232.
項目來源:合肥工業大學黨建研究項目。